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饮食营养

教你如何制作独具特色的焦圈

时间: 2023-03-30 17:23:54

教你如何制作独具特色的焦圈

焦圈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油炸食物,焦圈大小和碗口相似,外形像西方国家吃的炸面包圈。焦圈吃起来口感酥脆,可以储存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焦圈是豆汁儿的配菜。但是焦圈并不是只有在北京能吃到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焦圈的做法,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制作焦圈。

教你如何制作独具特色的焦圈

焦圈可单独吃,也可以作为豆汁的配菜,焦圈颜色深黄,形式手镯。脚香酥脆、风味独特。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焦圈是种古老的食品。焦圈简单易做,是人们可以在家中自己制作的家常小吃。

焦圈得营养价值高不高

焦圈虽然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物,但是由于焦圈经过连续高温油炸,是高热量和高油脂的食物,主要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其它营养元素甚少。焦圈一星期不宜超过两次,而且当天的中午、晚餐应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建议搭配豆浆补充蛋白质。

焦圈

原料:标准粉500克、食油500克、盐、碱、矾少许。

做法:

1、用75毫升温水将盐、碱、矾化开,加入面粉,再加放200毫升水拌和,用手反复轧面,轧匀后放在案板上饧2~3小时;

2、把面团按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一条面坯置案板上,用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另一端,捋成长条扁片,厚约6毫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儿(50克面切14个剂儿),每两个剂儿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从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

3、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焦圈生坯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或鸭蛋形,定形后翻过来,两面炸至呈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焦圈。

焦圈和油条有什么区别,焦圈是什么

在 北京小吃 里有这么一中美食,焦圈。算是北京地区比较古老的一种小吃,口感酥脆且储藏时间较长,可以十多天之久,那么他又和油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他和油条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和焦圈。北京人爱喝豆汁,爱吃焦圈,并把喝豆汁吃焦圈当成是一种享受。《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喝豆汁吃焦圈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老北京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绝无硬艮的感觉。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入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要说上品的焦圈,讲究炸出来色儿深黄,油亮光滑,小巧玲珑,形同手镯一般。这焦圈别看不起眼,它也是皇家的传承,据说最早是皇上老儿的吃食。

在老北京的师傅当中,做焦圈最出名的当属当年兴盛馆的邬殿元老师傅。早在30年代,邬师傅靠一个粥铺为生,就以这个焦圈为主,据老人讲,那个焦圈做的,放上一个多星期,焦圈愣不发皮,照样脆生。

再后来比较有名像什么南城的焦圈王——王文启老师傅。还有东城隆福寺小吃店的马庆才师傅,这些都是做焦圈的大腕儿。

其实,老几位别小瞧了这个简单普通的焦圈,这中间的讲究多了。先说这个面,可不能随随便便的什么面都成,那讲究的是张家口一带的口麦磨的面,您要问为什么?听我慢慢道来:这口麦红皮圆粒,因此炸出来的焦圈个大而脆。当然了如果您是在家做,实在找不到这个面,您就用3成的一等粉,7成的标准粉代替。说了这么多你看出来他和油条的差别了吗?

【结束语】此类早餐的热量高、油脂高,最好少吃,一星期不宜超过两次,而且当天的中午、晚餐应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糖尿病、高血脂人群、孕妇不宜食用;消化力弱、老年人、少儿不宜多食。该食物太过油腻,可使人记忆力衰退,加速人体老化。

北京特色美食小吃

北京特色美食小吃有:糖火烧、北京烤鸭、焦圈、驴打滚、老北京炸酱面等。

1、糖火烧

糖火烧是老北京满族的传统小吃,因其制作时用缸当作炉子,将烧饼生胚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很适合老年人食用,也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

2、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最具代表的著名小吃,其原为宫廷御膳,后被传至民间。正宗的北京烤鸭做法相当的考究,一定要用果木炭火烧制,这样烤出来的鸭肉才会肥而不腻,外酥里嫩,还带有果木的清香。

3、焦圈

焦圈是一种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其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一般老北京人喝豆汁时都喜欢配着焦圈一起享用,那滋味确实非同一般。

4、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很是诱人。因其在最后的制作工序中撒上了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5、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独具北京特色,其酱料一般会选用甜面酱,用肉丁葱姜炒制浇到过水面上,再拌入黄瓜、香椿、豆芽、青豆等配料,是老北京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

北京名小吃十大排行榜

北京名小吃十大排行榜为北京烤鸭;老北京铜锅涮肉;爆肚;面茶;炒肝;豆汁儿;卤煮;焦圈;老北京炸酱面和褡裢火烧。

1、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十大名吃中深受国外友人喜欢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在当时是宫廷食品,逐渐传到民间,制作十分讲究,一定要用果木炭火烤制,烤出来的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片皮时要有肥有瘦带皮,配上黄瓜丝、葱丝卷饼,被誉为“天下美味”。

2、 老北京铜锅涮肉

老北京传统老火锅的特点是采用铜锅炭火,清汤锅底可以保证羊肉本身的鲜美,讲究肉质细而无膻味,食材新鲜。铜锅涮肉的精髓在于蘸料,一般会由红腐乳、韭花、芝麻酱、虾油配成,配上清汤涮肉别有一番风味。

3、 爆肚

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上用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食用,又脆又鲜,老北京人有农历立秋后“吃秋”的讲究,因喜食爆肚又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讲究。

4、面茶

面茶一般作为早餐出售。用小米面或糜子面、芝麻酱、香油、花椒、咸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类食品。喝面茶十分讲究,吃时不能用筷子和勺子等餐具,要用一只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边喝,从喝面茶的架势就能轻易的分清北京当地人。

5、炒肝

炒肝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北京传统早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懈的特点。因为炒肝的肝和芡汁能够均匀分布,正宗的炒肝吃法也是不用任何餐具,用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

6、 豆汁儿

豆汁儿时北京十大名吃中颇受争议的一个,北京本地人把喝豆汁儿当成一种享受。

7、卤煮

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的一种美食,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老北京人通常会把卤煮当做正餐来吃。

8、焦圈

焦圈深受北京男女老少的喜爱,一般喝豆汁吃烧饼的时候都要带一份焦圈。因为焦圈复杂的制作方法,储存十天半月口感都不会变,焦圈独具的香、酥、脆的特点,是老北京人儿不能缺少的小吃之一。

9、北京炸酱面

北京炸酱面独具北京当地的特色,酱料一般会使用甜面酱制作,加上肉丁葱姜炒制浇到“过水面”上,再拌入黄瓜、香椿、豆芽、青豆等配料,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主食之一。

10、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因为制作成型后很像当时的腰带上的褡裢而得名,制作时,用面片装入肉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就可趁热食用。它色泽金黄,焦香扑鼻,咬一口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可口。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