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三仁合剂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9908
三仁合剂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05-04 09:55:17

三仁合剂的常规用法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20~30毫升,建议直接口服,具体的用药剂量应根据自身疾病的轻重缓急,向专业医师咨询后再服用。

如果自行盲目服用后,可能会因为药量过大或药量过少,使疾病得不到准确治疗。药物平时储藏建议密封放至于阴凉通风处。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1-26 00:00:48


  • 远志
    回复
    2024-01-26 00:00:48

    清热祛湿颗粒和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都能清热祛湿,不能说哪个性价比高,只能说哪个药更对你的症状,

    你有脚气 脸上 身上起痘痘 脸上粘腻脸色暗淡 每天清早都有排便 但是排便较黑 用水一直很难冲下去冬天手脚特容易冰凉 但是夏天浑身上下都是热的皮肤很烫
    是脾阳虚衰,脾虚有湿,气血不畅.如果要在三个中选择,建议你用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解毒:   
    茵陈+岗梅根+野菊花:清热毒、
    祛湿:   党参+黄芪+苍术  健脾祛湿 清热不寒凉  
    方中党参、黄芪、陈皮、苍术,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且因党参、黄芪温和药性,清热不寒凉,不会损失肠胃

    清热祛湿颗粒成 分: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
    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三仁汤为中药汤剂,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功效,
     处方: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因内含:杏仁、 白蔻仁生薏仁,取名为“三仁汤”。

    主 治: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甘露消毒丹药物组成为: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 石菖蒲六两,川贝母五两,木通五两,藿香四两, 射干四两,连翘四两,薄荷四两,白豆蔻四两。药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以湿温热重湿轻口渴尿赤、身热困倦为依据,为夏令暑湿病证常用方。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1-26 00:00:48

    目录1拼音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2.2标准编号2.3处方2.4制法2.5性状2.6检查2.7功能与主治2.8用法与用量2.9贮藏 附:1古籍中的三仁合剂 1拼音

    sān rén hé jì

    2中药部颁标准2.1拼音名

    Sanren Heji

    2.2标准编号

    WS3B087991

    2.3处方

    苦杏仁 165g 豆蔻 66g 薏苡仁 198g 滑石 198g 淡竹叶 66g 姜半夏 165g 通草 66g 厚朴 66g

    2.4制法

    以上八味,苦杏仁压榨脂肪油,取油 33g加热至 160℃备用;其渣加水 蒸镏制取苦杏仁水 165ml;豆蔻、厚朴蒸镏提取挥发油,蒸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 渣与薏苡仁、滑石、淡竹叶、通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 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姜半夏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 17页),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 渗漉,漉液回收乙醇,与浓缩液合 并,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约 800ml,加入苯甲酸钠 3g,放冷,加入苦杏仁油、苦杏仁 水及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2.5性状

    本品为淡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苦,有大量的油脂浮于液面。

    2.6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2(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5页)。

    2.7功能与主治

    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用于湿温初起,邪留气分,尚未化燥,暑 温夹湿,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

    2.8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30ml,一日 3次。

    2.9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古籍中的三仁合剂 《伤寒论辑义》:[卷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下厥上竭。唯景岳六味回阳饮。滋阴回阳两全。以为合剂矣。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广瘟疫论》:[卷之四]和法

    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所谓寒热并用者,因时疫之热夹有他邪之...

    《伤寒贯珠集》:[卷五·少阳篇少阳权变法第二]柴胡桂枝汤证一条

    虽表解。犹不可攻。况外证未去者耶。故以柴胡、桂枝合剂。外解表邪。内除支结。乃七表三里之法也。柴胡桂枝...

    《本经逢原》:[卷一卤石部]风化硝

    指迷茯苓丸治痰湿流于肩背之阳位,而隐隐作痛,最为合剂,然惟体肥气实者为宜。眼睑赤肿,和人乳点之。《本...

    《张氏医通》:[卷九杂门]虫

  • 祝由师
    回复
    2024-01-25 23:23:38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感冒influenza,epidemic influenza,grippe。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感冒(common cold)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西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 [编辑本段]发病机理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咯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编辑本段]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编辑本段]1.感冒中药方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   【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
      【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叩壳3克,鲜荷梗1支
      【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编辑本段]2.感冒中药方2-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此属风热感冒,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编辑本段]3.感冒中药方3-感冒夹湿   【症状】感冒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脉浮微数。
      【治法】祛湿解表
      【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3寸
      【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内经》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此属感冒夹湿,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编辑本段]4.感冒中药方4-湿浊中阻,肠胃气滞   【症状】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湿
      【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按语】此感冒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湿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温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蕴之象。故治以苍术、半夏运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厚朴、枳壳、陈皮行气宽中,以助湿邪之化除,更配生姜外达以逐在表里之湿邪。防湿郁化热,入黄苓、赤苓以清热渗湿。表里之湿解除则症自愈。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3。感冒的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3.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
      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
      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
      5、气虚性感冒。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5。中医药方
      (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七)“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感冒合剂”。具体方药如下:
      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银花20g
      羌活10g 苏叶10g 薄荷6g
      病名。指外感风寒等外邪或因时令不正而致病。见《丹溪心法·中寒》。《医理真传》卷一:“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内也。外者何?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也。”临床上当分轻重、寒热。《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痒、咽痛。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虚人感冒,宜参苏饮。感冒呈流行趋势者,又名时行感冒,病情一般重于普通感冒,《七松岩集》:“凡感冒之病,以为轻浅,忽略不治,又兼饮食不节,荤酒不戒,以致轻病变重……”提示医生和患者对此病不容轻视。参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等条。又:感冒又有俗名伤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提出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疗四时感冒、伤风、症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如兼见咳嗽涕唾稠粘,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杏苏散等方。如见恶寒甚而口渴、心烦、便秘、脉洪数者,可用清凉饮加减。
      6、食疗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
      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连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加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葱头饮料:洋葱头1个,切碎,加鲜牛奶250毫升,煮开,自然冷却,加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
      8、桔皮冰糖饮料:鲜桔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9、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
      【按语】
      1.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临床应加以鉴别。
      2.在感冒流行期,针灸足三里(双),每日1次,连续3天,有预防作用。 [编辑本段]感冒的忌口有哪些呢?   感冒初期,当禁食生冷、油腻,如果是温热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阶段,亦当忌食生冷,一旦热邪不去,留壮热,继而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此时反需水果相助,可频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汤、绿豆汤等,切忌过食生冷、油腻之品。
      感冒期间,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柿等食品。

仙茸壮阳口服液的用法用量

三余神曲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