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瘿气瘰丸的服用方法是口服每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一瓶或者是6克。
该药物可以起到治疗瘰疬结核以及瘿瘤肿胀等肝郁痰结的症状,但该药物属于是处方药,因此必须由医生的指导才可以用药,药物的有效期通常是48个月药物服用完毕之后,一定要做好密封保存,用药之前还要仔细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黄药子又名黄药根,为寥科植物金线草块茎。又因其根茎呈朱砂色,故民间有称其为朱砂根。朱砂根性平,味苦,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等症。具体功效且看下文为您详解。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归经】苦,平。人肝、胃、心、肺经。【功效】解毒软坚,凉血止血。【功效特点】本品主功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用治恶肿疮瘘、甲状腺肿等。【主要作用】:1、治疗癌肿,如胃癌、食道癌,可单味泡酒或制丸长期内服。泡酒用黄药子300克切片、白酒1500克共装坛内封口,用糠火煨2小时,取出稍凉,放于冷水中浸7天取汁服,每日3次,每次15--30ml。2、治疗甲状腺肿大,可与夏枯草、昆布等同用。3、治疗疮痈肿毒、脉管炎及蛇毒虫咬伤,可单用煎服,也可用鲜品捣烂外敷。4、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单用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2、《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入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阴矣。3、《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4、《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5、《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注意事项】黄药子有导致严重肝损伤之可能,需遵医嘱服用并定期检测肝功能。脾胃虚弱、有肝脏疾患者忌用。
黄药子真假鉴别市场上有以蓼科植物毛脉蓼及翼蓼(荞麦七)、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擎的块根冒充黄药子,使用时注意鉴别。下面教大家如何辨别真假黄药子。一、外形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外形上观察区分。正品黄药子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片,大小不等,直径约3~7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皱纹,密布短小的支根和黄白色圆形的支根痕,微突起,一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后显露淡黄色而光滑的中心柱;而鬼灯擎多斜切成长圆形或横切成圆形片状,直径约2.5~5厘米,厚约0.3~0.6厘米,比正品片小而薄。外皮灰褐色,边多卷曲,有时可见黄褐色的鳞片。二、从内部区别:切开黄药子,正品断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切口平滑或有颗粒状的凹凸不平;而伪品断面为浅红棕色,可见众多的结晶,密布点状突起,近边缘处较明显。三、硬度不同:正品质坚而脆,易折断;而伪品质地较为坚硬,不如正品易折断。四、气味不同:正品气微,尝之味苦;而伪品亦气微,口尝味苦略涩。
总结 :黄药子的作用只针对少部分人群,因此很多人对这种中药并了解,希望经过本文的一些讲解,大家能够有所收获,以应对不时之需。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的用法用量5摘录附:1古籍中的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1拼音
dāng guī liù huáng tāng hé xiāo luǒ wán jiā jiǎn
2处方当归9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黄连6克,黄芩9克,黄柏6克,黄芪15克,浙贝母9克,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浮小麦30克。
3功能主治滋阴泻火,益气散结。主阴虚火旺,痰热郁结,腠理不固。
4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摘录周次青方
古籍中的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伤寒六书》:[杀车槌法卷之三]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耳。虚烦类伤寒证,本方加竹叶、炒粳米。本经与阳明合病,本方加葛根、芍药,如拾芥。妇人热入血室,加当...
《伤科方书》:受伤治法打中者。二日死。轻者。耳聋头眩。六十四日死。先用加减汤。加羌活(一钱)苍耳子(一钱五分)次用夺命丹二...
《江氏伤科学》:受伤治法穴,打中者二日死,轻者耳聋头眩,六十四日死。先用加减汤加羌活一钱、苍耳子一钱五分,次用夺命丹二三服,...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伤寒杂治(附论)。因劝其服一味人参遂安。是时未知有此方。适偶然暗合耳。一方有生姜。桂附汤(出危氏方)治足少阴肾经伤...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调经通用诸方
第六节 海藻、昆布
海藻(马尾藻科)、昆布(海带科、翅藻科)(二类):
相同:⑴咸寒,归肝、胃、肾经。
⑵清热消痰,治瘰疬、瘿瘤、睾丸肿痛-青皮、川楝子、夏枯草。
软坚散结,治症瘕肿块-丹参、鳖甲、水蛭、山甲、土鳖虫。
⑶利水,治浮肿-猪、茯苓。
⑷现代研究:降压、降脂。
异:
海藻:力缓
昆布:力较强,兼止咳平喘,治咳喘痰多。
第七节 黄药子
黄药子(三类):薯蓣科,古代称黄独,苦寒,归肺、肝经,有小毒(损坏肝功能),不宜大量服、长期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痰、散结、凉血;消瘿、解热毒、止血。
功能:化痰消瘿:治瘿瘤-单用泡酒
清热解毒:治疮肿、咽肿、毒蛇咬伤、各种癌肿
凉血止血:血热咯咳吐衂
止咳平喘:痰热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
第八节 胖大海
胖大海(二类):梧桐科,甘淡微寒,归肺、大肠经,甘寒质轻,宣散清降。
上能清宣肺气,下能清肠通便,凡风热、肺热、肠热均可用。
功能:治肺热声哑-泡水服
咽喉肿痛-桔梗、甘草、牛蒡子
痰热咳嗽-贝母、瓜蒌
热结便秘(轻证)
用法:泡水服、煎服均可。
第九节 荸荠
荸荠(三类):甘微寒,质润而降。
功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
生津润燥:阴虚燥咳-海蜇皮+荸荠(雪羹汤)
热病伤津烦渴-芦根、麦冬、梨、瓜蒌、荸荠,五汁(捣汁服)
明目退翳:治翳障
用法:榨汁、煎汤或食用,去皮,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第十节 猪胆汁
猪胆汁(三类):苦寒,归肺、肝胆经。清热、解毒、通化。
功能:清热化痰-加水炖服,治百日咳
清热解毒:疮肿咽痛、目赤、舌头疔、热毒泻痢、湿热黄疸
润燥通便:热结肠燥便秘
利胆退黄:清肝、肝热惊痫
第十一节 礞石
礞石(二类):甘咸平,归肺、肝经。质重镇墬、沉降下行,治惊利痰之圣药。
功能:下气墬痰; 平肝镇惊:实热顽痰诸证(惊痫癫狂、气逆喘息、眩晕痰多、大便秘结)
用法:多入丸散,入汤剂打碎先煎。
注意:孕妇忌服,非实热证不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