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代温灸膏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6105
代温灸膏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5-03 18:16:04

代温灸膏为外用药物,用药时按照穴位贴敷一张即可。

该药物的性状为橘黄色的片状橡胶膏,使用时可以闻到芳香气味。如果儿童需要使用本药物时,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才能使用,每次用药后,建议将本药物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位置,以免儿童随意用药,出现其他不良现象。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1-26 04:04:36


  • 徐长卿
    回复
    2024-01-26 04:04:36

    七厘散是根据中医临床药方研制而成的,专门治疗低龄儿童的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中成药,七厘散还能外敷治疗跌打损伤。接下来就具体的跟大家讲一下,七厘散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七厘散适用于哪些症状,快一起来看看吧,了解清楚才能保证用药安全。
    1、功能主治
    七厘散是一种小儿常用药,它的制作成分非常多,有19味中药材配置而成,因此七厘散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比较多的。它之所以能够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就在于它在清热镇惊方面发挥的显著功效,当然了即便是一般的感冒发热也可以服用此药来祛风化痰。而且此药成分中全蝎具有散瘀止痛的作用,也能有效的活血止血,而朱砂能清热解毒,也可以帮助患儿们镇心安神,由此看来,该药物的治疗效果确实是不错的。
    2、用法用量
    香港七厘散为经验儿科用药,本品选用燕窝、珍珠、琥珀及上等正药配制而成。用于治疗睡眠不宁,肠胃不适,不思饮食,气咳痰多,伤风感冒,胃气过多,呕吐乳及夜啼惊跳。在使用的时候小编提醒您注意使用的剂量,如果孩子未满半岁,每服半瓶,半岁以上,每服一瓶,三岁至十岁,每服二瓶,每日二至三,。健康的婴孩子,每星期服用一次,能强身健体,预防婴孩子疾病。
    3、适应症
    1、褥疮:治疗初期创面渗液较多,若辅料被渗透,给予更换,大概3-4日就有会明显得减少。
    2、外科疮疡:七厘散有包括治疗外科疮疡、化脓性指头炎、腱鞘炎、乳痈、跌打损伤等。
    3、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日久,咽部黏膜瘀血肥厚,咽后壁滤泡累累者,选用七厘散治疗,疗效尤佳。
    4、痔疮:治疗期间,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饮酒。
    5、肱骨外上髁炎: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外贴代温灸膏。
    6、腱鞘囊肿:取七厘散适量与风湿骨痛药酒混合,调为药糊,外敷患处,固定,每日外敷12小时以上,连用5-7天。

  • 木槿
    回复
    2024-01-26 03:03:26

    代温灸膏正确使用和注意

    ①贴敷时间 : 冬天 2- 4 小时,夏天1-2小时
    1.代温灸膏是临床上使用了 20 多年的老膏药,老病友可根据自己的用药习惯和皮肤耐受情况自由调节贴敷时间,但建议不要超过 8 小时为宜。
    2.初次使用的病友刚使用时会有皮肤发热,发红,微痛感,都不用紧张,只要不过敏,瘙痒,起泡,就没有问题,首次耐受30-60分钟就能达到治疗效果,因为本膏药是根据中医针灸的温灸原理,通过提高皮肤温度,让药物透皮吸收,从而温通经脉,活血止痛,祛风散寒,以达到同中医温灸(艾灸)相同效果。
    (再次强调初次使用者注意自己皮肤耐受不要强忍疼痛,正常只有热烫感可以耐受)
    ②贴敷部位:1.阿是穴 2.说明书图的穴位组。
    1.阿是穴就是痛点,代温灸膏可以和普通膏药一样,找出患处哪里最痛就贴在哪里,达到局部理疗(热疗)的效果。
    2. 也可以回家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穴位图,按穴位组合贴敷,疗效更佳。
    ③贴前注意皮肤干净干燥,在洗澡和碰水时要提前30-60分钟揭掉,
    因为遇水后,会刺激贴过膏药的部位引起发红疼痛,不必过于紧张
    擦干水即可。(剧烈运动和夏天气温过高引发出汗同理,所以贴敷后不要
    做剧烈运动,一般生活活动没有问题。)
    ④ 建 议 使 用 方 法
    为保证更好的疗效,建议在贴上膏药后,捂住膏面,慢动作轻揉1分钟。
    在撕掉膏药后也可以对患处都再轻揉1分钟,以更利于药物的吸收。
    ⑤ 孕妇,妇女儿童中皮肤过于细嫩或者皮肤有过敏体质的绝对忌用。
    ( 皮肤耐受不是很好,皮肤一般细嫩,又想试用本品疗效的,可自行剪开至1/2—1/4
    大小,准确的找准痛点或穴位,亦可达到治疗效果。)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包装盒内说明书)

仙藿补肾合剂的用法用量

仙灵地黄补肾颗粒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