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风寒骨痛丸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2102
风寒骨痛丸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05-03 14:19:26

风寒骨痛丸的成人用药剂量为每天2~3次,每次1.5克,用药物时建议用酒送服,具体用药剂量也可以咨询医生或对临床医嘱用药。

该药物的性状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薄膜衣水丸或者水丸,用药物后可以感到辛、微苦的感觉。该药物平时储藏的方法建议密封后保存。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2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1-26 03:03:00

    (1)风湿寒邪外袭
    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
    独活10g,秦艽12g,细辛6g,川芎10g,当归12g,熟地15g,芍药10g,茯苓12g,桂枝10g,杜仲12g,牛膝10g,党参12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
    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2)湿热浸淫
    主证:背腰及腿部疼痛,活动后痛可减轻,口干不欲饮,无明显畏寒,但恶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主证分析:湿热之邪壅滞背、腰、腿部,经脉痹阻,气血郁遏不通,故至疼痛;活动后气机稍有舒展,湿滞得减,故痛或可减轻;湿热内盛,故不畏寒,但恶热;热灼津液,且内有湿邪,故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皆湿热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味。
    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鸡血藤30g,栀子10g,川断10g,乳香8g,没药8g,杜仲10g。
    方解: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配薏苡仁清利湿热,再以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筋骨;川断、杜仲,助牛膝强健筋骨,配栀子以助黄柏之清利湿热;乳香、没药行瘀止痛,鸡血藤通经活络。全方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腰背及腿部疼痛,日轻夜重,脊背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背、腰、腿部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日轻夜重皆为瘀血内停征象。
    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10g,五灵脂10g,牛膝15g,秦艽10g,土元10 g,羌活10g,地龙15g,香附15g。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并增强祛瘀之力,香附行气以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秦艽、羌活以除周身痹痛;加土元以配方中地龙通络祛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4)肾精亏虚
    主证:腰背及腿部酸软疼痛,喜温喜按,腰膝无力,遇劳加重;肾阳虚者,畏寒,肢体怕冷,遇冷痛重,得温则舒,面色?FDAD?白,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足跟疼痛,舌质红、脉弦细。
    主证分析: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则腰脊失养,故酸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温喜按,此乃虚证所见;劳则气耗,故遇劳加重;肾阳虚,不能温煦脊骨筋脉,故畏寒、肢冷;四肢不得温养,故手足不温,遇冷则阳气更显不足,故痛重,得温则阳气易于舒展,则痛轻;面色?FDAD?白,舌质淡,脉沉细皆为阳虚有寒之象;阴虚则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故心烦失眠,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足跟疼痛为肾阴亏虚之象;舌质红,脉弦细均为阴虚有热之征。
    ①肾阳亏虚
    治则:温补肾阳,佐以活血祛风止痛。
    方药:乌头桂枝汤加味。
    制川、草乌各9g,炙甘草9g,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独活12g,制乳香9g,制没药9g
    ,桑寄生15g,细辛3g,蜂房9g,红花9g,肉桂9g,菟丝子12g,川断15g,杜仲15g。
    方解:方中菟丝子、肉桂、川断、杜仲温补肾阳,熟地、当归、川芎、红花养血化瘀,独活、桑寄生祛风胜湿,川乌、草乌、制乳没散寒化瘀止痛,细辛以搜肾经风痹,蜂房祛风湿并能解毒。全方共奏温补肾阳,活血祛风止痛之功。
    ②肾阴亏虚
    治则:滋补肾阴,佐以活血祛风止痛。
    方药:芍药甘草汤加味。
    白芍20g,甘草9g,生地30g,麦冬15g,丹参25g,木瓜15g,乳香9g,没药9g,蜂房9g,川断9g,桑寄生15g,独活9g,枸杞子15g,龟板10g。
    方解:方中枸杞、生地、麦冬、龟板滋阴补肾,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丹参、乳香、没药化瘀消肿止痛,木瓜舒筋活络,桑寄生、独活祛风胜湿以治痹痛,川断补肝肾、行血脉,且可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全方共奏滋阴补肾,活血祛风止痛之功。

    (1)雷公藤片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痹阻型。
    用法用量:每次1~2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苡仁、鹿茸、枸杞、黄芪、黄芩等。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寒邪痹阻者。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重者12~15片,每日3次。
    (3)腰痛宁胶囊
    药物组成:马钱子、土元、乳香、没药、全虫、牛膝、麻黄、苍术。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瘀血阻络兼寒湿痹阻者。
    用法用量:每次3~5粒,每日2次,用黄酒适量(10~30ml),兑白开水冲服。
    (4)类风湿灵液
    药物组成:重楼、狗脊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壮腰健肾化瘀。
    主治:肾精亏虚,风湿寒邪痹阻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每次20ml,每日2次。
    (5)知柏地黄丸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属阴虚火旺者。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
    (6)骨刺消痛液
    药物组成:川乌、威灵仙、怀牛膝、桂枝、木瓜。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寒湿阻络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次。
    (7)活络丹
    药物组成:蕲蛇、天麻、当归、威灵仙、虎骨(豹骨代)、全蝎、麝香、牛黄等。
    功效:祛风除湿,活络蠲痹。
    主治:寒湿闭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孩童服成人量的1/3~1/2,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8)壮腰健肾丸
    药物组成:狗脊、鸡血藤、黑老虎、金樱子、千斤拔、牛大力、桑寄生(盐酒蒸)、女贞子( 蒸)、菟丝子(盐水制)。
    制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5.6g。
    功效:壮腰健肾,养血通络,祛风除湿。
    主治:肾虚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3次。
    (9)鸡血藤膏(胶)
    药物组成:鸡血藤煎膏、鲜续断、鲜川牛膝、黑豆、红花。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瘀血阻滞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口服。胶剂可将胶研碎,用水酒各半化服。每日9~15g。每日2次。若膏剂,则用水酒各半炖化服。

    (1)强脊宁一号方
    药物组成:丹参30g,白芍20g,生地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0g,独活10g,千年健10g,钻地风10g,川牛膝15g,木瓜15g,香附10g,生甘草6g。
    功效:祛风除湿,养血化瘀,壮腰健膝。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早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2)强脊宁二号方
    药物组成:淫羊藿10g,何首乌10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当归15g,丹参25g,鸡血藤30
    g,白芍15g,独活10g,木瓜15g,威灵仙15g,甘草10g,黑豆10g,黄酒30g。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兼以清热利湿。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中后期。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
    (3)扶正化痰汤
    药物组成:露蜂房10g,白芥子6g,海藻9g,昆布9g,炒牛蒡9g,山甲片6g,血竭3g,生黄芪60g,当归12g,葛根12g,桂枝6g,枸杞子30g。
    功效:补气养血,化痰通络,软坚散结。
    主治: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属正气不足,痰浊阻络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4)抗风湿1号
    药物组成:威灵仙30g,羌活15g,独活15g,生黄芪25g,全蝎6g,土元20g,川楝子25g,元胡25g,当归20g,远志20g。
    功效:祛风除湿,养血活血止痛。
    主治:血虚血瘀,风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5)消痹汤
    药物组成:双花30g,连翘20g,寄生30g,川断30g,鸡血藤30g,狗脊20g,枸杞子30g,菟丝子15g,桂枝10g,白术15g,茯苓30g,附子15~20g,威灵仙30g,黄芩15g,木香6g,赤芍15g,丹参20g。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瘀血阻络,风寒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6)强脊汤
    药物组成:雷公藤25g,生地黄30g,川断15g,金银花30g,川牛膝18g,赤芍15g。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通络。
    主治:风湿之邪痹阻经脉,兼有瘀滞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7)散痹汤
    药物组成:青风藤40g,生麻黄、桂枝、生姜各10g,制附子(先煎1小时)24g,木通6g,生石膏18g,甘草6g。
    功效:祛风壮阳,活络强筋。
    主治:寒湿痹阻,阳气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8)肾痹汤
    药物组成:熟地、首乌、淫羊藿、桑寄生、川断、丹参各20g,杜仲、地龙各15g,川芎、红花各12g,菝葜、金毛狗脊各30g。
    功效:益肾养血,祛邪化瘀。
    主治:正虚邪实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3周为1疗程。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外用膏药:

    (1)六生膏
    药物组成与制法:生草乌、生草大戟、生山甲、生桃仁、怀牛膝、麻黄、当归、天麻、羌活、细辛、乌药、白芷、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各75g,生地、熟地、续断、苏木各36g,生川乌、蛇蜕、五加皮各18g,蜈蚣20条。上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2700g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ml,兑肉桂面75g,冰片3.6g,没药面、雄黄面、檀香面、血竭面各11g,麝香3.6g,乳香面11g,公丁香3.6g,每大张净油30ml,小张15ml。
    功效:舒筋活血,追风散寒。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风寒之邪痹阻经络,腰背痛甚者。
    用法:贴痛处。
    (2)香丹膏
    药物组成与制法:麻油240ml熬滚入黄蜡7.5g,化开,次入松香30g,再下黄丹30g,铜绿6g ,轻粉3g,制乳没各9g,共末搅匀成膏。
    功效:清热利湿止痛。
    主治: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敷贴患处。
    (3)松川膏
    药物组成与制法:松香1500g(第1次姜汁煮,第2次葱汁煮,第3次白凤仙汁煮,第4次烧酒煮,第5次闹羊花煮,第6次商陆根煮,第7次醋煮),桐油1500ml,川乌、草乌、白芥子、蓖麻子、干姜、官桂、苍术各120g,用桐油熬诸药至药枯,滤去渣,入牛皮120g,烊化,用制过松香渐渐收入,离火,加樟脑30g,麝香9g,厚纸摊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
    主治: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贴腰脊痛甚处。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熏洗疗法:

    (1)强脊炎蒸熏方
    药物组成:威灵仙、生甘草各60g,羌活、独活、川乌、草乌各30g,地鳖虫20g。
    功效: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重者。
    用法:用蒸熏治疗机,每日蒸熏2次,每次30~40分钟,3~4周为1疗程。
    (2)强脊炎浸浴方
    药物组成:川椒目、海藻、鸡血藤各30g,羌活、独活、制半夏、昆布、木瓜、桂枝各15g,制川乌、制草乌各5g。
    功效:温通经络,化瘀止痛。
    主治: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疼痛,活动受限者。
    用法:上药纱布包之,用水3kg,煎20分钟,倒入浴缸温水中,水量以能浸泡整个人体为度。每次浸浴半小时,每周2次。
    (3)热痹外洗方
    药物组成:桑枝500g,海风藤、络石藤各200g,?莶草100g,海桐皮、忍冬藤、鸡血藤各60 g。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湿热阻络,热重于湿者。
    用法:诸药共研细末,纱布包扎好,加水3000ml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7~10日为1疗程。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哪些疗法?
    1)放射治疗:对脊柱、骶髂关节病变进行深部X线照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率可达60%~8
    0%。放射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因有种种严重并发症,故放射治疗目前很少采用,一般只限于各种常规治疗都无效的特殊病例。即使在这些病例中,总的放射剂量也不应超过1500拉德。
    (2)支架保护法:躯干支架(脊柱躯背矫形器)可预防驼背、畸形,脊柱截骨术后可防止畸形发生。
    (3)牵引治疗:对于畸形不甚严重,畸形存在时间也不太久的病例,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试行纠正。牵引重量髋关节可用4~6kg,膝关节可用2~4kg。对驼背畸形尚未发展到骨性强直的时候,通过大力牵引,也能将大部分的畸形纠正。然后再用躯干支架、背伸肌练功体操和注意姿势等方法来保持所取得的矫形效果。牵引时病人仰卧床上,可用骨盆吊带及胸带,分别向上、下作对抗牵引,每日牵引两次,每次2小时。总的牵引重量为20~30kg,分配到上下共四个滑轮上。
    (4)手术治疗:①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②脊柱截骨术。③骶髂关节融合术。
    (5)系统支持治疗:包括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骨质疏松者服钙剂和鱼肝油。除急性发作期应完全休息外,均可从事比较轻松的工作。工作环境不宜寒冷、潮湿多风,特别要注意避免做弯腰的工作,以防驼背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应坚持运动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人及家属,常为了避免或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使病变关节长期处于完全或基本不活动状态,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使本来并不严重且有可能完全恢复的关节、肢体,实际上处于活动度丧失的残疾或残废状态。正确的方法是积极接受抗炎药物治疗,使关节疼痛得以控制,并及时、谨慎地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病变急性期,每天1~2次轻柔地帮助关节活动,使之刚达到出现疼痛的程度,有助于减轻关节挛缩。不运动时,应将急性发炎的关节置于适当的位置和(或)用夹板制动,以备将来发生不可避免的挛缩、畸形又无法矫正时,多保持一些功能。在病变的亚急性、慢性期,应坚持四肢及脊柱的伸展运动,并根据疼痛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时间及频率。应让患者知道,坚持各部位的活动锻炼十分重要,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和停止药物治疗后,仍应长期坚持运动,尽可能保持各关节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风寒砂熨剂的用法用量

固精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