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清热灵颗粒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4153
清热灵颗粒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05-03 06:04:16

清热灵颗粒是一种棕黄色至黄棕色的颗粒制剂的药物,需要使用开水冲服。清热灵颗粒有两种药物规格,一种为每袋装15g,一种为每袋装5g。如果服用每袋装15g剂量时,治疗周岁以内的患儿,建议每次用药5g;治疗1~6岁的患儿每日用药3,每次10g;7岁以上的患儿每日用药3~4次,每次用药15g。如果服用每袋装5g时,7岁以上的患儿建议每日服用3次或4次,每次5g。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1-26 05:05:30

    藿香正气等——止吐、抑菌

    宝宝吃多了呕吐拉肚子吃什么药?若是呕吐者,适合藿香正气等,多用于外感暑溼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吃多少遵医师

    肥儿丸、烂积丸——消积、化滞

    宝宝吃多了呕吐拉肚子吃什么药?有大便干者,适合肥儿丸、烂积丸等,帮助消积、化滞。

    肥儿丸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烂积丸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小儿酌减。

    健儿清解液、小儿清热宁——消积、清热

    宝宝吃多了呕吐拉肚子吃什么药?若是内热者,表现为嘴唇红、睡觉烦躁、舌苔厚,适合健儿清解液、小儿清热宁等,帮助消积、清热。

    健儿清解液口服,一次10-15毫升,婴儿一次4毫升,五岁以内8毫升,六岁以上酌加,一日3次。

    小儿清热宁颗粒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每次4g,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每次4g,一日3次,六岁至十四岁每次8g,一日2~3次。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积滞、清热肃肺

    宝宝吃多了呕吐拉肚子吃什么药?若是咳嗽者,适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肃肺,消积止咳之功效。用于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

    提示: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温开水送服,二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小儿化食丸——受凉引起的消食

    宝宝吃多了呕吐拉肚子吃什么药?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提示: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小小孩吃多了呕吐拉肚子——不要吃药,巧用外敷偏方

    宝宝吃多了呕吐拉肚子吃什么药?如果是小小孩,不能吃药,可以用外敷的小偏方:

    取白萝卜2斤、生姜2两、大葱4棵,剁碎后炒热,放在患儿肚子上,用手搓至肚子发汗即可,也能消、退热,治疗宝宝积食效果不错。

    管住宝宝的嘴巴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都可以缓解宝宝积食。但俗话说得好“治标不如治本”,不想让宝宝承受积食的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管住宝宝的嘴巴!

    1、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多喝水。

    2、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饿一顿饱一顿,这样会打乱肠胃的生物钟,影响消化。

    3、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4、早上和中午宝宝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宝宝饭后走一走促消化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1-26 05:05:30

    目录1拼音2国家基本药物3清开灵颗粒药典标准 3.1品名3.2处方3.3制法3.4性状3.5鉴别3.6检查3.7含量测定 3.7.1黄芩苷 3.7.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1.4测定法 3.7.2胆酸 3.7.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2.4测定法 3.7.3栀子 3.7.3.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3.4测定法 3.7.4总氮量 3.8功能与主治3.9用法与用量3.10注意3.11规格3.12贮藏3.13版本 4清开灵颗粒说明书 4.1药品名称4.2药品汉语拼音4.3剂型4.4清开灵颗粒的主要成份4.5清开灵颗粒的功能主治4.6清开灵颗粒的用法用量4.7禁忌4.8注意事项4.9清开灵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4.10备注 附:*清开灵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qīng kāi líng kē lì

    2国家基本药物

    与清开灵颗粒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339 28 清开灵颗粒 颗粒剂 3g 袋 1.7 中成药部分 * 340 28 清开灵颗粒 颗粒剂 1.5g(无糖) 袋 1.9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清开灵颗粒药典标准3.1品名

    清开灵颗粒

    Qingkailing Keli

    3.2处方

    胆酸13g、珍珠母200g、猪去氧胆酸15g、栀子100g、水牛角100g、板蓝根800g、黄芩苷20g、金银花240g

    3.3制法

    (1)以上八味,板蓝根、栀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6(8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金银花加水温浸半小时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8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水牛角磨粉,加入4mol/L氢氧化钡溶液中,煎煮7小时,趁热滤过;珍珠母加入到4mol/L硫酸溶液中,煎煮7小时,趁热滤过,滤液放冷后与水牛角滤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原料量的2~3倍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7,冷藏,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40(60℃),用倍他环糊精包合,干燥,得水牛角、珍珠母包合粉。猪去氧胆酸、胆酸用适量乙醇溶解,滤过,取滤液,或在滤液中加入橙油香精[规格(2)],用倍他环糊精包合,干燥,得胆酸、猪去氧胆酸包合粉。将板蓝根和栀子浸膏粉、金银花浸膏粉、黄芩苷和上述两种包合粉与适量甘露醇、糊精和甜味剂混匀,制颗粒,干燥,制成1500g[规格(1)];或将板蓝根和栀子浸膏粉、金银花浸膏粉、黄芩苷和上述两种包合粉与适量蔗糖、糊精混匀,制颗粒,干燥,制成3000g[规格(2)],即得。

    (2)以上八味,黄芩苷研成细粉;水牛角和珍珠母磨粉后制成水解液;猪去氧胆酸、胆酸溶于堿性水溶液中,加入倍他环糊精,包合;其余栀子等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煎液滤过,滤液合并,与上述水解液及胆酸液混匀,浓缩,与蔗糖粉、黄芩苷细粉混匀,干燥,制成颗粒3000g[(规格(2)];或混匀后制颗粒,干燥,制成10000g[(规格(3)],即得。

    3.4性状

    本品为浅黄色或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5鉴别

    (1)照黄芩苷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黄芩苷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色谱峰。

    (2)取本品1袋的内容物,研细,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2袋的内容物,研细,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银花对照药材0.5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3袋的内容物,研细,加热水40ml,充分振摇使溶解,放冷,用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丙酮2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10:7:2: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3.7含量测定3.7.1黄芩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45:5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7.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3.7.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0.75g[规格(1)]、1.5g[规格(2)]或5g[规格(3)],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50%甲醇80ml,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0kHz)15分钟,放冷,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1.4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黄芩苷(C21H18O11)应为18.0~22.0mg。

    3.7.2胆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醋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胆酸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3.7.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胆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3.7.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1g[规格(1)]、2g[规格(2)]或7g[规格(3)],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水25ml,振摇使溶解,再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2.4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和2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每袋含胆酸(C24H40O5)应为10.4~15.6mg。

    3.7.3栀子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3.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7.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3.7.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0.4g[规格(1)]、0.8g[规格(2)]或2.5g[规格(3)],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0kHz) 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3.4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栀子以栀子苷(C17H24O10)计,不得少于1.0mg。

    3.7.4总氮量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0.15g[规格(1)]、0.3g[规格(2)]或1g[规格(3)],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L 第二法)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氮(N)量应为11.0~15.0mg。

    3.8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3.9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3.10注意

    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3.11规格

    (1)每袋装1.5g(含黄芩苷20mg,无蔗糖)

    (2)每袋装3g(含黄芩苷20mg;含黄芩苷20mg,橙香型)

    (3)每袋装10g(含黄芩苷20mg)

    3.12贮藏

    密封。

    3.13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

    4清开灵颗粒说明书4.1药品名称

    清开灵颗粒

    4.2药品汉语拼音

    qingkailing keli

    4.3剂型

    每袋10g(含黄芩苷20mg)。

    4.4清开灵颗粒的主要成份

    胆酸、水牛角粉、珍珠母粉、黄芩提取物、栀子、金银花、板蓝根等。

    4.5清开灵颗粒的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见上述症候者。

    4.6清开灵颗粒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

    4.7禁忌

    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4.8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平素脾胃虚寒及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服。

    5.患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对清开灵颗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清开灵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清开灵颗粒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清开灵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9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0备注

  • 冉冉云
    回复
    2024-01-26 05:05:30

    据清开灵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有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牛角可知,该药是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是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
    及清开灵颗粒是用来口服的药品,对该药的药量及服用方法也是要注意的,因为服用不当是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的,一般对本品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或遵医嘱的。
    还有就是要注意的是服用清开灵颗粒时的注意事项,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的,但也是要注意的,还要注意的是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因为要知道每个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会根据每个药的药性及患者的体质来做调整的,而不是我们想何时服用就服用的,要是服用的方法不对,小到会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大到会加重病情,甚至对身体产生危害。
    所以,在我们服用药品时,最好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会更安全、有效及保障的,一般是不建议自己根据病情来买药内服的。

  • 离亭燕
    回复
    2024-01-26 04:04:20

    清开灵颗粒需要用温开水冲泡后口服,没吃冲一包或两包,先少加些水冲泡,(100-150毫升)口服后,再喝些温水就可以了。
    口服清开灵颗粒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期间同时服滋补性中。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平素脾胃虚寒及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服。
    5、患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 6、服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就诊。
    7、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指导下。
    8、对该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该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该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品,使用该品前请咨询或师。

清热明目茶的用法用量

清热疏肝口服液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