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阿胶胶囊的禁忌目前尚不明确。
在服用此药物治疗病症期间,不可以同时与藜芦、五灵芝、皂荚或者其制成的制剂服用。也不适合喝茶以及吃萝卜,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有感冒症状的病人也不建议服用此药物治疗。上述药物的最佳使用期限是18个月。
阿胶是较名贵而又常用的滋补药,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佳品和妇科圣药,其实阿胶除了补血、保胎、调节月经等外,还有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长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各种病症,但是并非非病皆宜的灵丹妙药。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补偏救弊辨证施治,并通过补血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还能调经保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健脑益智,延缓衰老,有助于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但阿胶也是药,如服用不当,也会产生许多副作。
在吃阿胶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东阿阿胶的主要功用是滋阴补血,所以对于阴血不足或身体虚弱者,作为治疗和保健都十分适宜,但气虚阳虚者就不宜食用阿胶。
2.如果服用后感觉口干、牙龈出血、鼻腔干燥,出现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可能由于阿胶货新,出厂不久,性温助火,可以提前购买阿胶,放置一段时间后服用。
3.阴虚火旺者忌,另外应该用沸水化开不能煮,因阿胶滋腻,有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有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饮食不香,属中医学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阿胶。
4.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另外,按传统习惯,服用阿胶期间还须忌口,在前后2个小时内,不要吃萝卜或大蒜,否则会降低阿胶功效,也不宜饮浓茶。
5.如果观察发现口舌生疮,小便太黄,舌苔发黄,说明阳气较盛、内热很重,宜消火后服用阿胶。
6.经期千万不能服用,如果经期服用阿胶的话,会造成本次月经量过多或者以后的经期紊乱的,如果补血益气养身体调养气色的话,一定要等月经完全结束后才可以服用。
7.由于阿胶的蛋向有抗原性,所以,患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和长期处于高敏状态的人服用后,很容易发生过敏;它也能激活抗体,因而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8.服用阿胶产品的同时要注意不同时摄食牛肉、羊肉以及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果。
9.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因为阿胶性滋腻,消化系统不好或者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量一点要少或者不用。
10.患有感冒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
11.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用东阿阿胶的副作用和处理方法
东阿阿胶性滋腻,脾胃虚弱者服用期间饮食不要太油腻、辛辣,少食不易消化的东西,能吃些开胃的蔬菜最好,服用后不要马上吃冷饮冷食。如果配以调理脾胃的药,不但能避免出现不适症状,还能促进阿胶的消化吸收,效果更能加倍。可以将白术、炙甘草、陈皮煎好后用来冲服阿胶。也可以参考《超级经典的民间食疗偏方》中某些健脾胃的食疗偏方。另外,山楂虽然可以促进消化,可以配合阿胶吃,但是可能会出现口黏、舌苔厚腻等症状。 如果是体寒怕冷的人,吃阿胶的时候可以加一点桂圆。肾虚的人也可以再配上一点枸杞。
吃东阿阿胶上火也可能是因为阴虚体质。阴虚的人,阳火相对会显得旺盛,燃烧体内的津液,令人感到口干喉痛,但不一定有口气及眼屎,这种热我们称为“阴热”或“虚热”。阴虚的人若食壮阳的食物,如阿胶,便会令阳火过旺,身体机能处於一种过度兴奋及活跃的状态,便会上火,严重时会低热、手足心热及心烦失眠。这样体质的人可以用乌豆(即黑豆,功能补阴利水,滋养肝肾)60克煎汤,煮至豆烂,然后取汤和炖好的阿胶互冲服。
气虚的人可以加入党参或西洋参一起服用,气血双补,效果更好。气虚表现主要为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用作一般滋补,宜在空腹时服用阿胶。阿胶作汤剂时,宜热饮,不要凉服。阿胶作膏剂时,宜用沸水化开食用。阿胶作丸剂时,用温酒或温开水送下。
此外,市面上常有用牛皮胶、杂皮胶冒充阿胶,但与真阿胶质硬易碎,加热后有麻油香味散出不同,这些伪劣品多黏性较强,不易破碎,遇热则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腥味或臭味。
另外,吃东阿阿胶时不要同时服用大黄,在中医学上大黄与阿胶相克。
1. 服用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2. 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3. 感冒病人不宜服用。4. 本品宜饭前服用。5.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 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12. 开盖服用后,拧紧瓶盖20℃以下保存,并按照说明书中的用法和用量连续服用完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