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地黄丸禁忌孕妇服用。
如果对药物过敏是不可以服用的,属于过敏体质者需要慎重用药,感冒的病人不宜服用,用药期间忌油腻食物,凡是脾胃虚弱、呕吐泄泻以及咳嗽痰多或者是腹胀便溏的人群,需要慎重用药,药物比较适合在饭前服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服用药物。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肝、脾、肾三脏;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为佐,渗湿清热泄浊,寓泻于补、泻不伤正。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症状.但是,六味地黄丸并非没有副作用,因为方中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过服,必易滞脾碍胃,脾胃失和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脾虚泄泻。 中医认为:肥人多湿,湿则困脾。因此,体形偏胖的人也不可以随便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补”。
六味地黄丸非补品
临床上,六味地黄丸常被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病。在悠久的 历史 岁月中,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证实其功效不凡、适用性广,在多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病中均收获了良好的药效,为祖国医学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六味地黄丸再好也不能当做补品来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常有体虚的人将六味地黄丸当成保健品,未经医生诊断而随意使用,结果非但没有增强体质,反而致病。
由冬冶介绍说,传统中医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因此,补肾精、调节肾阴肾阳被视为中医除病祛疾的重要“思想内核”。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名著《伤寒杂病论》中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到北宋时期,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遂从“金匮肾气丸”入手,研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黄,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且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二山”共为臣药。三药相配合,有助于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强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助益山药之健运。泽泻、牡丹皮、茯苓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八宜”有范围
以上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和精华所在。谈到六味地黄丸的功效,由冬冶概括说,此成药主要在治疗肾阴虚、护肝、抗疲劳、扩张血管、降血脂、预防脑血管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遏制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有“八适宜”的优势。
一宜肾阴虚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脚心烦热、口燥咽干,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六味地黄丸中含有熟地黄,并且分量属于六味药中最多的,有滋阴养津、补血之效,非常适合于阴虚所引起的骨蒸热潮、浑身乏力、消渴、月经不调等症;山茱萸、山药,为补肾药,能补肾、涩精、止遗,可医治因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精神萎靡等症。
二宜护肝
熟地黄、山茱萸均入肝经。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点六味地黄丸,可有效提升肝功能,尤其是肝脏受损时,也能使病情得到缓解和痊愈。根据医嘱用药,还能延缓肝脏疾病的产生。
三宜抗疲劳
人体六味地黄丸有一定抗疲劳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缓压力。在冬季适当吃些六味地黄丸,还能帮助人们对抗低温环境。
四宜扩张血管
对高血压病人来说,适当应用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帮助纠正受损的肾功能,尤其对男人来说,一旦发生肾脏问题而不能及时“止损”,就会酿成慢性肾炎、肾衰,乃至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对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五宜降血脂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高血脂的几率会越来越大,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在医师的处方指导下,适量食用六味地黄丸,有益于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而且还能帮助平稳血压。
六宜预防心脑血管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心脑血管病了。其诱因,主要是血管“河道”被堵塞了而引发的。适度服用六味地黄丸,就能更好地清除血管内垃圾,通透并扩张血管,使人体得到更多的养分和营养。
七宜增强免疫力
六味地黄丸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它能更好地激活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使人体自身产生更多的抗体,对抗外界的细菌和病毒,而且能有效地预防范感冒、扁桃体炎等疾病“偷袭”。
八宜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六味地黄丸能调节机体功能紊乱,对伴有潮红、潮热、出汗、焦急、心悸、急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更年期综合征人群,服用六味地黄丸效果显著。
“三忌”请谨记
由冬冶强调,尽管六味地黄丸好处多多,但绝不会包治百病。六味地黄丸性味甘温,偏于补阴。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获益。由冬冶告诫,以下三种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忌用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之药,配方中阴柔的成分多一些,如熟地黄性滋腻,服后会妨碍胃肠消化功能。尤其是中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强者,更要谨服。如有必要,宜间断用药,不可长期连续服用。
阳虚之人忌用
阳虚的人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等,面白、体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食用六味地黄丸。还有因肾阳不足而致勃起功能障碍者,如果一味借助六味地黄丸,非但不起作用,反而“雪上加霜”。面对此种情况,应选用治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健康 人群忌用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任何肾阴虚的症状,也不适合六味地黄丸。 健康 人长期妄服会有较大的危害。首先,六味地黄丸重在补阴,适用于肾阴虚的患者,而非阳虚的群体。另外,长期依赖六味地黄丸的人容易形成体内湿热,还易口舌生疮。由冬冶强调,就算是适应症的病人,也要按医嘱服用,不能把其当成日常补品。
六味地黄丸bai主要功能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du亏虚、肾阴不足等zhi引起的轻度阴虚火旺症状dao。关于服用方法,由于六味地黄丸是补益类(滋补肾阴虚)药物,还是空腹服用效果好些。从剂型上看,六味地黄丸多少蜜丸,有的是大蜜丸,有的是浓缩蜜丸。蜜丸的崩解时间比较长,一般不低于1小时;大蜜丸时间还会更长些,所以最好饭前不少于1小时服用(仅针对蜜丸,其他剂型另当别论)。关于服用注意事项,由于生产厂家不一样,其说明书记载的注意事项略有区别,但区别不大,大同小异。这是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大蜜丸)说明书载明的注意事项(图片红线框内文字),供参考 。
补益药
六味地黄丸不能和三种白色食物一起吃,否则等同于浪费。中国人最熟悉的补益药——人参,原来多数人并不会正确使用。
人参是 大补元气的“百草之王” ,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其味甘微苦,微寒,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 久服轻身延年 。
人参虽然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种补益药,但是大家对于它的使用方法存在着很多误区。
生晒参
1、适用于一切虚症,由于虚而表现出 气短、疲乏、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等症,人参都有作用。
2、适用于糖尿病、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的久病患者。
3、 气虚体质的人群。
红参
1、对于日常 形寒肢冷,虚汗频出 的阳虚体质的人,效果会比较显著。
2、 身体虚弱的人,长时间患病 ,身体瘦弱,手术后或大病初愈的患者,可以通过红参补充气血。
3、气适合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中风患者及各种慢性病的人使用,但需遵医嘱。
张老总结: 体寒的人适合用红参,体热的人适合用生晒参。
01生晒参饮片的使用建议
1. 炖参汤
2. 参片含服: 将生晒参切成薄片,密封储存起来,每次可适当服用 2~5 片,一般每天服用剂量不超过9克。
3. 泡开水喝: 可直接泡水喝,也可与枸杞子、菊花等泡茶饮用,注意泡的时候封盖,防止人参气味挥发。
4. 磨粉, 放入胶囊中,每天1~3克开始,最多不超过6克。
02红参饮片的使用建议
1. 嚼食: 切成薄片嚼服
2. 泡茶: 将红参切成薄片,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喝完后续水冲泡,颜色变浅为止,红参片泡过后也可以直接吃。
3. 炖煮: 可将红参切片与鸡、肉、鱼一块炖煮。
4. 红参用量:3-9克
地黄 是老百姓常用的补益药,它的鲜品性味苦寒,通过炮制变成熟地黄后,性味甘温,有了滋阴补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有熟地黄。
鲜地黄: 性寒,凉血清热,用于热病伤阴,吐血、衄血、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症状
干地黄: 性寒凉,生津养阴,滋阴生津,治疗热病,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熟地黄: 性温,味甘,滋阴补肾,常用于老年人滋补肝肾的复方中
熟地黄(酒蒸): “熟地黄有用酒拌炒者,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张景岳
砂仁制地黄: “熟地黄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 ——张景岳
生姜制地黄: “熟地黄用生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张景岳
两位专家给大家推荐了,3种用地黄的饮片所做的 养生 小药膳。
1 鲜地黄榨汁饮
材料:鲜地黄(15-30克)、冰糖适量
做法:鲜地黄洗净,榨汁,加入冰糖,溶化搅匀。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发热,血热吐衄,肺结核咯血等。
2 生地黄片代茶饮
材料:生地片12-15克、陈皮丝12-15克
做法:取生地黄片、陈皮丝,略略一煮,然后以热水泡,代茶饮。
功效:滋阴清热、养阴生津,适合舌红无苔、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的人群。
生地黄服用禁忌: 无论是鲜地黄还是生地黄片,性质都是寒凉的,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 寒凉体质的人勿用。
3 当归枸杞熟地黄粥
材料:当归20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山药15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熟地黄、当归用纱布包好,将纱布包与山药、枸杞、糯米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熬,待粥将成时,去药包加冰糖继续煮至米熟烂即可。
注意:咳嗽痰黄、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
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当归补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糯米补益脾胃,冰糖调中和胃,所以 这碗粥吃起来既补脾胃,又补肝肾。
熟地黄服用禁忌: 有外感伤寒者不宜服用,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服用。
这三种白色食物不适合跟熟地黄同用
三白:白萝卜、葱白、薤白
因为这三白都是辛窜行气的,而熟地黄是滋阴的,行气之力会将滋阴补益的力量破坏。所以专家提醒,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同时吃这三白。
大黄 还有着“药中将军”的美誉,有一个很经典的中成药叫清宁片,用到的是炮制后的熟大黄,适合体虚又有便秘的中老年人,用于实证治疗,既能清除热邪,同时力量缓和,不伤正气。
蒸制大黄
先将洗净的生大黄饮片,放入炖盅之内加入一定量的黄酒拌匀,然后放入蒸锅之中进行蒸制28~30个小时,待饮片颜色由金黄色变成黑色,就完成了从生大黄到熟大黄的变身了。
生大黄: 通下作用强,起效快而猛
熟大黄: 泻下作用缓和,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酒大黄: 泻下作用减缓,活血作用增强,有清热解毒功效
醋大黄: 调节肝脏疾病,治疗七情内伤,同时还能够泻热逐瘀
大黄炭: 泻下作用减弱,收敛作用增强,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不适合使用大黄的人群: 脾胃虚弱的人群忌用、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