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苏感冒片的主要成分为党参、葛根、前胡、麦冬、桑白皮、桔梗、陈皮、甘草、姜半夏等,主要功效为止咳化痰、祛风解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缓解伤风感冒、咳嗽、鼻塞声重、寒热往来等不适症状。
服用该药物前需就医明确具体病情,然后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服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影响治疗效果。
(1)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烧怕冷、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哆嗽多稀白痰、鼻塞或流清涕、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应选用谨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九和参苏理肺九。用法照说明或遵医嘱用。并以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注意事项: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2)风热感冒:症状为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渴、少汗出、咳嗽吐黄痰、舌苔薄白或微黄、舌尖红赤、脉浮数等。应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V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等。按照说明服用,病情重时可以加倍用量,小儿酌减。忌用羌活丸、理肺(参苏、通宣)丸等。
(3)表里两感(风寒和风热混合型感冒):症状为高热、恶寒、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舌头红赤。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治理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九(散)、重感灵片、重感片等。注意不宜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因疗效欠佳。 若属流行性感冒可服用复方大青叶冲剂、感冒冲剂等。
(4)胃肠型感冒与暑热感冒:症状为恶寒发烧、热度不高、恶心呕吐、腹痛泻下,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苔白、脉浮等。应选用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香霍散等。胃肠型感冒者不能选用保和九、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
所以若以咳嗽、流涕为主,伴低热,周身酸痛的感冒初起时,应选感冒清热冲剂。
咳嗽偏轻、白痰,首选急支糖浆。
咳嗽偏重、有痰色黄,流涕轻,不热,症状已有几日,可选羚羊清肺。
感冒初起,发热摄氏38度以上,选用羚翘解毒。
冬季感冒一般为内里积热,外感风寒,病人多有上火表现。咽痛轻者可用西羚解毒或感冒清热冲剂加板蓝根;咽痛重伴口干口渴喜凉,低热、大便干,应用感冒清热冲剂加牛黄上清。
久咳痰少,口干舌燥,体质偏弱者宜用川贝类咳嗽糖浆,反之痰多,体质强壮有上火表现的不宜用,以免加重病情。当痰多咳重伴胸闷时,就应到医院找中医看病吃汤药,不能再吃任何止咳糖浆了。
小孩子常见的发烧咳嗽,如果中医处理,我们要分外感还是内伤。
外感的意思是,身体之外的因素对身体产生了影响而生病,比如最常见的天气降温没有及时穿衣;或者玩耍得太嗨出汗多没来得及擦干;或者晚上打被子;或者光脚板在地砖上待久了;或者是病人之间的感冒互相传染等导致的疾病,其他的还有气候或者环境的湿啊、燥啊引起疾病。
内伤的意思就是由于身体自身内部出现问题导致的疾病,比如情绪的影响、饮食的影响、过度劳累等。
孩子突然生病了,首先我们弄清楚是因为外感还是因为内伤,还是说两个都有。这个对于我们用药有指导作用。比如是因为外感引起的,那一开始我们用药就不会想着去用消积食调脾胃清里热之类的药,我们会用一些处理表证的药;而如果是因为情绪或者饮食之类引起的疾病,我们用药就不会只用一些解表的药。
比如我在接诊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以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为主诉来就诊的,然后家长可能也知道是受寒了,但是因为孩子舌苔有点厚或者舌尖有点红,家长就直接给了一些消积食的保和丸或者调节中焦的小柴胡之类的,但是用了效果不是很好。
其实用药大方向没有问题,就是没有抓住主要问题。比如这种有表证的,初期的时候,原则上是以解表药为主,如果还觉得有点其他问题需要兼顾的,我们再在解表药的基础上兼顾用点其他的药,效果就会好得多。所以,用药之前要知道主要问题是什么,用药要有针对性。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是寒还是热还是寒热夹杂,如果是寒热夹杂,是寒多还是热多。
原则上,如果寒证,我们就用偏温热的药;如果是热证,我们就选择偏凉一些的;如果有寒有热,我们就选择寒热同调。
对于常见的中成药的应用,我们一直强调要结合中医辨证来使用,而不能像西药一样,只根据一个商品的名字就来决定使用场景。那么以上两个点弄清楚了,基本上就有一个中医的辨证思维的意思在了,那么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有点方向了。
再来说小孩子最常见的外感:感冒,由受风受寒引起。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发烧。对于感冒的治疗,我觉得还是中医“细致”。风寒风热是我们最熟悉的,其次还有气虚外感、阳虚外感、阴虚外感、风寒夹湿,风寒夹积等。
这里的一个原则就是,明确是感冒,是有外因导致,是一个表证,我们首选的应该是解表药。然后根据症状以及孩子的表现,看看是寒还是热或者是是寒热都有。
如果是受寒为主,我们常用的中成药就有: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川芎茶调丸,参苏丸,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辛芩颗粒,杏苏止咳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等。
如果是以热证为主,常见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风热感冒颗粒,夏桑菊颗粒,小儿麻甘颗粒,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等。
如果是寒热都有的,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参苏感冒片,四季感冒片,桑姜感冒片,通窍鼻炎颗粒等。
上面是一个药物分类,那具体应用的时候,首先分一下寒热,有个大体方向,其次可以看看说明书功效,看看药物主要针对的是哪些症状,因为都是解表药,但是每种药里面药物成分不同,针对的症状就有些许差别。
比如辛芩颗粒上面有写能益气固表,祛风通窍,那么对于体质弱一点,稍微吹风受凉就鼻涕喷嚏不断的,其他症状不是很明显,主要就是以鼻部症状为主的情况,判断是寒为主,我们就可以选择;
又比如风寒感冒颗粒和荆防颗粒,都能发汗解表,都是用于寒证,这个又要怎么选呢?荆防颗粒上面有写祛湿,就知道这个祛湿强一些,那风寒感冒散寒强一些。那么怕冷为主的,我们选风寒感冒颗粒,身上有僵痛不舒服的,我们选荆防颗粒。
还有像午时茶颗粒之类,除了解表之外还能消积食,那么如果孩子既有表寒,同时又有点积滞,整体偏寒证,我们就可以选择午时茶,就不用再另外配伍消积食的了。
当然用药的前提,是要对这些常见药有点熟悉。这个就是平时家长需要学习的。有些人说可以找医生,不用自己这么累去学。但是你也要多少懂得一些,毕竟会开中成药的医生不一定每个都是在用中医思维。
很多学员学习了我们的六纲辨证,基本上疾病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之类的能辨症出来,对药物的寒热大体也有个理解,如果说一定缺点啥,可能就是在具体应用上,少了这个看功效的环节吧。虽然辨证对了,方向合适,但是药物的选择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说明书功效去进一步获取药物的信息,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一些。
主药选了,然后,才是根据孩子的其他症状选择配合药物。临床上配伍比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有积食的,根据情况,会配伍消积食的,比如:大山楂丸,保和丸,越鞠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四磨汤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
2.咳嗽的,比如:橘红颗粒,橘红痰咳液,半夏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养阴清肺口服液,川贝枇杷膏等。
3.胃部受寒,胃口不好的,配伍:理中丸,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其他比如小柴胡颗粒之类的应用,则是要对此药物有了了解,对疾病机理有个认识后才好应用。(篇幅有限今天就不说了)。
明确是感冒,先解表,第一药物选择,应该是解表的药物;其次辨别疾病的寒热,对药物的寒热选择有个大范围;然后再看主要症状,去选有针对性的药。最后兼顾的症状,配伍的药物也不要太多了。
家庭用药,剂量别追求越大越好;其次配伍尽量简单。安全为第一要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