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栀颗粒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也有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肝炎,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温热蕴结症的患者,通常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胁腹胀痛,以及纳食不香,倦怠乏力等。该药物是由黄柏、苦参、栀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性状是棕色的颗粒状,味道发苦,并且具有吸湿性,溶于热水后是褐色的混悬液。
5 解毒消疮
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疗热毒疮疡,红肿热痛等病症。
6 消肿止痛栀子外用可以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扭挫伤痛,可用于生栀子粉于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7 治病保健1、栀子提取物在体外能够明显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等病毒的致病细胞病变作用。
2、栀子有保肝利胆的作用,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及胆红素排泄、降低血中胆红素;其水煎液能够降低胰淀粉酶、促进胰腺分泌、增强胰腺炎是胰腺细胞的抗病能力、显著地增加正常肝血流量。
3、栀子还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镇静催眠,降血压等作用。
8 栀子的使用禁忌1、栀子性味苦寒,容易伤人脾胃,因此脾虚便溏者需要谨慎使用。
2、《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3、《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栀子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药用功效与作用,说起栀子也许很多人会反应到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栀子花开》,当然栀子作用与功效也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栀子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药用功效与作用1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栀子内涵多种酸类物质,针对人体可起到促进胆汁分泌、镇静、降压的作用。而不少医学报告指出,栀子有降血压、血脂效果,多建议三高人士服用栀子以缓解病情。而栀子内服,可清热泻火,对由热病引起的风寒、牙龈红肿、目赤、等情况疗效显著。
2、除了内服,栀子外用也同样有健康作用功效。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跌倒损伤,对于这些外伤普通的消炎止痛处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大家都会选择通过医学药剂来缓解,但很少人知道,其实栀子也有这些功效,而且相较之下更加温和。栀子外用可消炎、消肿、止痛、还有凝血等作用。
看完上述栀子的诸多功效,到底栀子要怎么吃,怎么用?
其实栀子的使用方法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栀子内服可以选择和鸡屎藤等清热材料一起煎服,对于湿热人群来说,这样可以更好的缓解症状,达到一个更好的清热解毒功效。
日常也可以通过泡茶的形式来将栀子进行泡水饮用,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人群来说,这样的方式更简便。
而栀子外用,则可以选择把栀子研磨成粉,制成丸、散的形式来进行外敷,一般药房都有贩售。
除此之外,日常人们也可以选择食疗的方式来达到一个防治的作用,例如将栀子和小米熬成粥或汤的形式,让栀子和普通的食材进行充分调和,帮助人们更好的抵御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那么栀子服用的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毕竟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材没用对地方也可能成为毒药。对此有医学专家表明,人们在日常服用栀子的时候需要注意剂量,过量食用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晕眩等情况,一般情况下建议根据个人情况依据医生的建议下食用。
还有就是本身存在脾胃不好问题的人群不要使用,因为栀子本身存在的一些物质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一些敏感人群也需要注意禁止使用,像孕妇、婴幼儿等,胡乱进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反噬效果。
从上述关于栀子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栀子作为一种药草,作用功效显著,但人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使用禁忌。
栀子的药用功效与作用2功效与作用
苦、寒无毒;归心、肝、肺、胃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副作用】
1、毒性反应:头昏心悸,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量多,全身乏力,头目眩晕不能起立,继则昏迷。
2、过敏反应:药疹呈荨麻疹样丘疹,亦有呈固定型药疹者。
吃法
1、栀子山楂汤
栀子10克,山楂15克。加水煎,去渣留汁,即可服用。
该方清肝利胆,活血化瘀,消食导滞,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胆囊炎等患者。
2、栀子煮鸡蛋
栀子15 克,鸡蛋2个。栀子洗净,与鸡蛋加适量水同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去渣。饮汤吃蛋,每日1次,连用2周为一个疗程。
该方清热退黄,适用于黄疸之阳黄证。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食。
栀子的药用功效与作用3栀子功效与作用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栀子的功效
1、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栀子的作用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药禁忌
脾虚便溏者忌服。
1、《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中医认为,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镇静
科学研究表明,栀子可以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说明栀子有着镇静的作用。
2、化痰止咳
栀子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作热痰壅而致咳嗽者的食疗品。
3、凉血止痛
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
4、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液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5、降血压
栀子含有多种酸类物质,针对人体可起到促进胆汁分泌、镇静、降压的作用。三高人士服用栀子可以缓解病情。
1、超量使用可致头昏、心悸、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量多,全身乏力、出冷汗、头晕目眩不能站立,继则昏迷。
2、脾胃虚寒或便溏食少者忌用。病邪在表及虚火上升所致的咽痛、头痛者忌用。
3、孕妇慎用。
泻火清肝,凉血降压——栀子茶
材料:绿茶、栀子各30克。
做法:加水适量(800 1000毫升),煎浓汁1碗(400 500毫升)。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温服。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等。
清热解烦,止吐——栀子豉汤
材料:豆豉10克,栀子10克。
做法:锅内加水750毫升,先煮栀子,得500毫升药液,再入豆豉,煮取300毫升,去渣,备用。
注意:本品可止吐,对食道炎、胃炎有一定的效果。一日两次,每次一剂,先温服一次,待吐止后再服。
清热泻脾,除烦润燥——灯心草栀子粥
材料粳米30克,灯心草6克,栀子3克,熟石青粉(食用)10克。先煎煮石青、山栀子、灯心草,久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共煮成粥。
舒肝理气,清热泻火——香附栀子粥
材料:香附6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把香附、栀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
清热凉血,除烦止渴——栀子仁枸杞粥
材料:栀子仁10克,鲜藕6克,白茅根30克,枸杞子40克,粳米130克。
做法:将栀子仁、藕节、白茅根、枸杞子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加水煮煎药汁。粳米下锅,下入药汁、清水,烧沸,小火煮烂成稀粥,可加蜂蜜适量调味即可。
清热泻脾,除烦润燥——栀子仁粥
材料:粳米100克,栀子仁5克。
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仁末稍煮即成。
注意:本品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者忌用。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清肝明目
因为栀子本身具备了泻火解毒的效果,所以该药物能够起到清肝火明目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治疗,因为肝胆火热上攻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或者是眼部不适症状,比如说眼睛肿痛等等。
二、凉血解毒
栀子本身属于一种性寒的中草药,可以起到凉血止血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来说,栀子还被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情况,比如说吐血等等。
三、泻火除烦
栀子本身苦寒清降,可以用来清洗人体全身上下出现的各种邪火,所以栀子本身具有泻心火,并且除心烦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烦躁不安,心烦等等各种不适的症状,此外栀子还可以用来治疗因为病火旺盛而出现的高热,烦躁等症状。
四、清热利湿
栀子具备苦寒燥湿的效果,所以能够达到寒能清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栀子可以用来治疗,因为肝胆湿热而引起的湿热黄梗症状。而且因为栀子本身具备了清热利湿的效果,所以还可以用来治疗血淋等小便不适的症状。
五、消肿止痛
将栀子捣碎敷在患处,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栀子还可以用来治疗挫伤扭痛等情况。如果大家想要更好的效果的话,可以将生栀子粉和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外敷在患处即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