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鹿尾补肾丸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11207
鹿尾补肾丸的功效与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05-03 06:46:26

鹿尾补肾丸是由含有鹿尾、鹿茸、鹿角胶、杜仲、冬虫夏草、党参、黄芪、当归等24种成分制成的中成药物。该药物不但可以治疗肾虚精亏、气血虚弱、头晕眼花,同时对健忘遗泄、腰酸腿痛等症状,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用后不仅能够强筋壮骨、益气补肾,同时还有较好的补肾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2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4-01-28 04:04:44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的食用方法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鹿尾图片鹿尾的与鹿尾的鹿尾的食用方法服用鹿尾注意事项

    鹿尾简介

    鹿尾,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cm,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

    鹿尾图片

    鹿尾的与

    阳;益精气。主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头昏,耳鸣,滑精。

    1、《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2、《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鹿尾的药用价值

    【药名】鹿尾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

    【采收加工】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下。挂起阴干;或将带毛鹿尾,入水中浸润后,除去根部残肉、油脂、毛茸及外面卷皮,再用海浮石搓光,挂通风处阴干。

    【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暖腰膝,益肾精。用于治腰痛,阳痿,遗精,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或煮食,或煎膏。

    素体阳盛者慎服。

    鹿尾的

    1、治房黄,眼赤身黄,体虚无力,夜多梦泄,神思不安,腰脚酸痛:鹿茸、熟干地黄、黄芪、山茱萸、五味子、牡蛎各30克。上为散,以温酒调下6克。方中鹿茸配伍熟地治肾阳不足。(《太平圣惠方》鹿茸散)

    2、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形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附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熟地黄各9克,鹿茸3克,肉桂3克,白茯苓、泽泻各6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盐汤服下。方中鹿茸为温肾壮阳、填精益髓之用。十补丸(《严氏济生方》十补丸)

    鹿尾的食用方法

    1、人参清汤鹿尾

    材料:加工鹿尾200克,人参3克,清汤1000克,精盐3克,料酒5克,味精适量。

    做法:

    (1)人参切成精致薄片,用白酒浸泡法提取人参酒液,泡后人参留用。将鹿尾去骨,切成0.6厘米厚的金钱片。

    (2)汤勺加入清汤、料酒、精盐和味精,再放入鹿尾片及人参酒液,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倒入大汤碗中,把泡后人参片置汤上即成。

    功效:适宜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头昏耳鸣、倦怠乏力等症。因性属热,一般宜冬季服用。

    2、御府鹿尾

    材料:加工鹿尾500克,腐竹60克,炸豆腐泡150克,干贝30克,水发口蘑30克,水发海米9克,净冬笋60克,清汤2000克,熟火腿30克,菠菜心10棵,葱姜油30克,鸡油15克,精盐5克,味精6克。

    做法:

    (1)将鹿尾去骨切成金钱片,干贝去筋洗净,腐竹用温水泡软洗净,切成寸段。冬笋用刀拍打、掰成块,在开水中烫一下捞出。火腿切成3厘米长、1厘米宽、0.6厘米厚的条,菠菜心洗净。

    (2)锅中放入葱姜,油烧热烹入料酒,放入清汤、干贝、海米,炸豆腐泡、冬笋块、香菇、火腿条和口蘑,再加入精盐和味精,把鹿尾片放入汤内。

    (3)汤烧开撇去浮沫,将汤和各料倒入砂锅内,用小火约炖,然后放入菠菜心,开锅淋入鸡油即成。

    功效:壮阳,暖腰膝。适宜于腰痛、阳痿、早泄等肾阳虚症。健康人食用,有较好的滋补强壮。

    服用鹿尾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 *** 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以上就是一些鹿尾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鹿尾的功效与作用】、【鹿尾的药用价值】、【】、【】、【】

鹿地益元酒的功效与作用

鹿尾鞭酒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