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五苓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6183
五苓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5-03 11:11:15

五苓胶囊可以起到利湿行水的作用,甚至还具有温阳化气的效果,当患者出现小便不利或者是水肿腹胀的现象时用药可以缓解症状,甚至还可以用于缓解渴不思饮的现象。该药品是一种中成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通常是由茯苓、肉桂以及白术等中药材组合而成,制作成胶囊剂。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1-28 10:10:30


  • 祝由师
    回复
    2024-01-28 10:10:30

    利百苓胶囊是根据祖国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著名肾病组方“五苓散”,结合当代日本汉方名家最新科研成果,从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研制而成的具备全新概念的利湿消肿良药。
    1、内科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急、慢性胃肠炎,偏头痛等。
    2、外科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肿胀,关节炎及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腹水,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脑积水,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尿潴留,阴囊水肿等。
    3、妇产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后尿潴留,更年期浮肿。
    4、五官科疾病: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中耳炎,美尼尔氏综合症,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
    5、其他适应症:药物,自由基,辐射等因素导致的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辅助治疗。

  • 龙葵
    回复
    2024-01-28 10:10:30

    五苓胶囊能去湿气。五苓胶囊是一种复方中成药,其主要的功效就是温阳化气和利湿行水,具有除湿气的功效。如果体内湿气较重,应用这种药物可以改善症状,还能达到强健脾胃的目的。

    五苓胶囊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但很多人对于这种药物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也不知道它能够用来治疗什么疾病。那么五苓胶囊能去湿气吗?

    一、五苓胶囊能去湿气吗

    五苓胶囊可以去湿气。五苓胶囊是复方中成药,其中的药物成分包括泽泻、白术、肉桂、茯苓以及猪苓。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湿气,还可以强健脾胃。如果体内的湿气较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五苓胶囊来改善。不过患者要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增加或删减用药量。在用药期间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清淡,尽量少吃会引起湿气的食物。

    二、五苓胶囊可治疗哪些疾病

    1.内科疾病

    五苓胶囊可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比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脂症、肠胃炎、冠心病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五苓胶囊虽然不能直接治疗这些疾病,但因为其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气,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所以对病情的改善有帮助。

    2.外科病症

    当出现阴囊水肿、尿潴留、胸腔积液、肢体肿胀、关节炎等外科疾病时,也可以应用五苓胶囊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行气化水功效比较强,遵医嘱用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 冉冉云
    回复
    2024-01-28 09:09:20

    五苓散
    【来源】《伤寒论)。
    【异名】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组成】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用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方论】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实验研究】利尿作用《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1963:327~328,将五苓散(猪苓18克、会泽泻30克、茯苓18克、桂枝12克、白术18克)研末,用50%酒精渗漉制成1:1的酊剂。另再将上述各药分别亦按上法制成1:1的酊剂,观察五苓散及其组成的单味药对大白鼠的利尿作用。结果证明:五苓散及其组成药物在给药后第1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有显著增强,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强。对照组药后2次的排尿率则无显著差别。第2小时各组的排尿率增加较少,第3小时则无明显的利尿作用。

    提醒您:五苓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五维甘草那敏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五虎散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