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三妙丸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10560
三妙丸的功效与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05-03 11:27:24

三妙丸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导致的痹病所表现出来的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等症状。患者服用该药物之后,能够达到较好的造湿清热的效果。

上述药物是由苍术、黄柏、牛膝等成分制成的,属于中成药,其药物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患者在服用时味道苦、辛。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1-28 22:22:22


  • 山亭柳
    回复
    2024-01-28 22:22:22

    1 右归丸

    方药: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2g、菟丝子20g、鹿角胶10g、当归10g、杜仲12g、肉桂3g、单身15g、鸡血藤30g

    功效:此方具有补益肝肾、理气通络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亏虚的患者。

    主治症状:睾丸坠胀不适,站久可有隐痛,阴囊局部青筋暴露,状若蚯蚓;或伴有腰酸膝软,头晕目眩。

    2 桃红四物汤

    方药:熟地黄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6。

    功效:此方具有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的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

    主治症状:阴囊局部青筋暴露,状若蚯蚓,睾丸胀痛明显、持久、并痛引少腹、会阴等。

    3 甘姜苓术汤

    方药:甘草10g、甘姜12g、茯苓20g、白术10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

    功效:次方具有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寒湿阻络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主治症状:阴囊坠胀、发凉,痛引少腹,阴囊情景暴露,状若蚯蚓,久立加重。

    4 三妙丸

    方药:黄柏12g、苍术15g、牛膝12g、薏苡仁18g、单身18g、浙贝母15g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化痰、散结的功效,适用于痰热阻络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主治症状:阴囊坠胀、灼热,阴囊青筋暴露,状若蚯蚓,伴脘腹痞满等症状。

  • 龙葵
    回复
    2024-01-28 21:21:12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白通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葱白、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桃花汤 《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血痢证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栀子、茵陈;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之热重于湿证

    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连、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瓜蒂散 《伤寒论》

    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芍药、甘草、附子;

    功效:阴阳双补

    栀子甘草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甘草;

    功效:清热散结,兼以益气

    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生姜;

    功效:清热散结,和胃止呕

    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三物小白散 《伤寒论》

    组成:桔梗、巴豆、贝母;

    功效:温寒逐水,涤痰散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

    功效:清热除痞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解里热,兼以祛湿

    猪肤汤 《伤寒论》

    组成:猪肤、白蜜、白米粉;

    功效:滋肾、润肺、补脾,除烦利咽

    苦酒汤 《伤寒论》(苦酒即米醋)

    组成:半夏、鸡子、苦酒;

    功效:化痰敛溃,消肿止痛

    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桂枝、甘草;

    功效:散寒通阳,化痰开结

    枳实栀子鼓汤 《伤寒论》

    组成:枳实、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症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薤白、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人参、白蜜;

    功效:和胃降逆,益气润燥;

    主治:胃反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下淤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泄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

    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

    功效:清心润肺,利湿除热

    蜀漆散 《金匮要略》

    组成:蜀漆、云母、龙骨;

    功效:祛痰截虐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薤白、白酒;

    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主治:胸痹

    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利气化饮

    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枳实、生姜;

    功效:温胃理气散结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生姜、枳实;

    功效:通阳化饮,下气降逆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行气除满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生姜、羊肉;

    功效:养血散寒止痛。

    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

    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

    功效: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厚朴大黄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涤饮泄热,行气开郁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祛饮降逆,宣阳制水

    滑石白鱼散 《金匮要略》

    组成:滑石、乱发、白鱼;

    功效:化瘀行血,清热利尿。

    主治:血淋

    茯苓戎盐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白术、戎盐;

    功效:补益脾肾,渗湿利水;

    主治:劳淋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温经助阳,发汗散寒

    柏叶汤 《金匮要略》

    组成:柏叶、干姜、艾叶;

    功效:温中止血;

    主治:虚寒吐血

    猪苓散 《金匮要略》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

    功效:健脾祛饮

    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

    主治:肠痈之脓已成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姜、人参、半夏;

    功效: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贝母、苦参;

    功效: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主治: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

    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内结之产后腹痛

    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结血室

    三物黄芩汤 《千金要方》

    组成:黄芩、苦参、干地黄;

    功效:清热燥湿,滋养阴液。

    主治:产后四肢烦热之湿热阴虚证者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白术、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缩泉丸 《魏氏家藏方》

    组成:天台乌药、益智仁、茴香;

    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膀胱虚寒证

    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神曲、朱砂、磁石;

    功效: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主治:心肾不交诸症

    三圣散 《儒门事亲》

    组成:防风、瓜蒂、藜芦;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碧玉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鸡苏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益元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良附丸 《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

    三妙丸 《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

    三子养亲汤 《杂病广要》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枳术丸 《内外伤辨惑沦》

    组成:枳实、白术、荷叶;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三味龙胆花丸的功效与作用

三子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