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肝胆湿热可能会出现小便发黄、口干舌燥,而且还伴随着口苦或者恶心呕吐、大便干燥的症状。
男人肝胆湿热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利湿清热或者是清肝利胆药物来进行调理。多吃西瓜或者是苦瓜,起到辅助性的效果,在生活中不能吸烟喝酒,也不能吃火锅和麻辣烫。
中医里面诊断疾病一般都会用到湿热或者气虚等的词语,这些都是对于体质的一个描述,其实是一系列症状组合而成的,所以一般不能根据一个症状诊断疾病,比如肝胆湿热都有哪些具体的症状呢?肝胆湿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怎么调理呢?
1、肝胆湿热症状
中医认为,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症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油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由于肝胆位于中焦,故在三焦辩证中属中焦辩证范畴。
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肝胆湿热的情况,那么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仅食欲不振,同时身体也会越来越虚弱。那么肝胆湿热要如何调理呢?肝胆湿热的调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2、肝胆湿热调理方法
1、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特征,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居室环境宜通风情节,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制酒。
2、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3、运动锻炼
湿热体质是以清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4、药物保健
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黄岑、黄连、葛根等。
5、经络治疗
改善湿热体质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拔罐,浑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个大包袱一样,很舒服。
6、精神调养
湿热体质的人情绪长于阴虚者相近。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心烦易怒。截至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3、吃什么中成药
肝胆湿热会让眼睛变黄,同时身体的皮肤也会变黄。身体也变得更怕冷还有怕热,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身体发热的情况。除此之外,也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想吐还有胸闷气短、嘴巴发苦的情况。而小便则会变黄或者是变成红色的,舌苔则是发黄,身上的脉象也是显现出浮数。
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肝胆湿热的症状之外,由于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胆功能出现异常,所以阴囊也容易出现湿疹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发热以及疼痛,女性则会出现带下黄臭以及外阴瘙痒等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工作。
对于肝胆湿热的治疗主要是以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如果是湿重,就可以使用菌陈五苓散,六一散,平胃散等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是热重,就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连朴饮、茵陈蒿汤。在治疗的时候要看具体是什么病情,就要对症用药。
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食疗辅助治疗,可用:
1、黄花菜瘦肉汤:黄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汤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者。
2、黄花菜粥: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3、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4、五汁饮: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5、板蓝根菊饮:板蓝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凉性的水果来进行食用,这能有效的降肝火,比如西瓜、柚子、苹果、梨、葡萄、草莓等,这些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各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且具有清热、宁神、降火的功效。
4、肝胆湿热食疗
1、黄花菜茶
黄花菜(干品)15克。将黄花菜洗净加适量水煎水,代替喝茶。这个方法主要功效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
2、五汁饮
梨子、荸荠、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将上述五种材料洗干净去皮后用榨汁机榨汁后饮用。五汁饮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
3、板蓝根菊饮有助肝胆湿热
板蓝根30克、菊花晶2勺。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一次有助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4、莲子汤
将莲子不去芯30克以及栀子15克(用纱布包住)加入适量冰糖煎水饮用。莲子汤适应肝胆湿热症状为:低热、口干、小便短赤。
5、吃猪肝
猪肝一幅、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将上述两个材料共同放入锅中煮熟喝水及猪肝。这个主要是去肺火。肺火的表现症状有潮热盗汗、失眠、舌红等。
脾胃虚弱、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是中医常见的三个证候名,它们共同的症状有:饮食异常、腹痛、大小便异常。由于三证有虚实之分、病位之别,上述共同症状各有不同的表现。最便于区分的症状是饮食异常和大小便异常。
先来看看饮食异常。饮食异常主要反映在食欲和食量的变化上。脾胃虚弱者,多见于久病和素体气虚之人,表现为食少纳呆,兼见腹胀便溏,消瘦乏力,舌淡。脾胃湿热者,表现为纳呆脘闷,兼见头身困重,便溏,苔腻。肝胆湿热常见纳少厌油腻食物,兼见黄疸或胁肋胀痛,身热不扬。
再来看看大小便异常,脾胃虚弱者,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小便清长。脾胃湿热者,大便溏泄,便次多,粘滞不爽,有臭味,尿黄短少。肝胆湿热者,表现为大便不调,泄泻与便秘交作,小便短赤或黄。
脾胃虚弱为虚证,或有胃脘部胀痛,多为隐痛,喜按。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均为实证,均可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脾胃湿热病位在脾胃,腹胀痛在胃脘部,肝胆湿热病位在肝胆,腹胀痛常牵引胁肋少腹。
脾胃虚弱证宜补气健脾和胃,选用补中益气汤。脾胃湿热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可选用清中汤或半夏泻心汤等。肝胆湿热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选用龙胆泻肝汤或茵陈蒿汤等。
脾胃虚弱因为长期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睡觉前喜欢吃东西,不喜欢运动,导致脾胃负担太重,消化功能和运化失调,出现胃强脾弱,有胃口但是吃进去不消化。主要表现为:胃胀痛,恶心呕吐,口臭,腹胀,呃逆等。
脾胃湿热,是由于脾胃虚弱,然后导致运化功能不好,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体内水液代谢减慢,水不能排出为湿,谷物不能排出为滞,湿和滞相结合久而化湿,内热积食,最后形成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等。
肝胆湿热,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夹杂,再加上长期嗜酒,过食肥腻荤腥,导致湿热更加严重,肝胆疏泄功能下降,形成肝胆湿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胸胁胀痛,口苦眼睛干涩,失眠,小便发黄,大便不通,烦躁不安。
三者的区别就在于:脾胃虚弱主要点是消化不良,舌苔白腻脾胃湿热主要是浑身不利,困乏,舌苔中间黄腻。肝胆湿热主要是口苦,二便不利,舌苔为舌头两边厚腻。
何谓肝胆湿热
主证: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辩证: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湿热相蒸,蕴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故胁肋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胆气上溢则口苦;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湿热薰蒸肝胆,胆液外泻而发黄疸,邪居少阳,故见寒热往来;湿热下注,故尿短赤,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则带下黄臭,外阴搔痒。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如何治疗: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人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邪气侵犯的脏腑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湿热蕴脾 表现为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肝胆湿热 表现为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恶心呕吐,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膀胱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尿血、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