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身体有湿毒的症状

时间: 阅读:5950
身体有湿毒的症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5-03 20:09:01

身体有湿毒的症状一般表现为食欲下降、腹痛、腹痛、四肢酸痛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小便短赤的现象。

身体有湿毒可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或者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也有可能是居住的环境比较潮湿不通风引起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丸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1-30 12:12:52


  • 山亭柳
    回复
    2024-01-30 12:12:52

    问题一:身体里面有湿毒会有什么表现?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 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 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意见建议:在中医,1,湿性重浊,常见头重如裹, 四肢酸软沉重2,湿性粘滞,可见舌苔垢腻,大便粘 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等,另外还有湿痹,湿疹。 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4,湿性趋下,如下肢水 肿,小便淋浊,阴囊湿疹,带下,痢疾等这些都是湿 邪致病的症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二:身体有湿毒的表现 有湿毒的人有哪些表现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 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 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意见建议:在中医,1,湿性重浊,常见头重如裹, 四肢酸软沉重2,湿性粘滞,可见舌苔垢腻,大便粘 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等,另外还有湿痹,湿疹。 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4,湿性趋下,如下肢水 肿,小便淋浊,阴囊湿疹,带下,痢疾等这些都是湿 邪致病的症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三:湿毒什么症状你好,湿毒是指湿气郁积日久成毒而言。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症见粪便有血水,或便血而色紫暗不鲜,但腹不痛;若湿毒下注,郁于肌肤,则小腿部易生疮痈,称为“湿毒流注“,溃破后脓水浸渍蔓延,久不收口。祝你健康。

    问题四:人体内为什么会有湿毒?湿毒是一中医术语,指湿气积聚日久成毒。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症S便有血水,或便血而色紫暗不鲜,但腹不痛;若湿毒下注,积于肌肤,则小腿部易生疮癣,称为“湿毒流注“,症疮形平塌,根脚漫[,包青或紫黑,⑵坪笈水浸n蔓延,久不收口。 湿疹(中医称湿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 *** 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 *** 、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过敏而引发的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手背、四肢伸侧及臀部。皮损形状似钱币的钱币状湿疹。 【病因及发病机理】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肠道中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日光、风热、寒冷等物理 *** 皆可诱发湿疹。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总而言之,湿疹的发病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也可见到,坚持锻炼身体或环境的改变,使湿疹病损减轻或自然消退。其易复发原因与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密切相关。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 *** 风”相当于 *** 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多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有的掌部湿疹以皲裂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裂的皮开肉绽,奇痒难忍,连手都不能弯且曲,称为皲裂性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又称淤积性湿疹。“ *** 圈癣”相当于 *** 湿疹。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于掌部湿疹皮开肉绽,奇痒难忍,连手都不能弯曲”等症状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

  • 祝由师
    回复
    2024-01-30 11:11:42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中医上,一般将湿毒的程度分为5级:

    一级湿毒:在 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 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 骨骼 ,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 脏腑 (如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 身上(肿瘤) 切了又长,长了又切。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

    随着季节的变化,特别是进入夏季之后,湿气会更大,湿毒也随之入侵身体。祛除湿气西医可能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因为各项检查都不会出现异常,这时候祖国医学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这说明寒湿变化极大,病变亦多,合于人身,除少阳经外,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均易病湿。 脾胃居中,为湿土,湿邪侵入人体后,极易与脾胃土气相合。湿从寒化,则多病寒湿。 湿从热化,则病湿热或湿温,不属本病范围。

    所以,如何祛湿好呢?

    一、 若是太阳寒证的话,应当有经腑不同之分。

    1、经证:

    太阳经证多因露卧卑湿,衣裹冷湿,汗出入水中浴等感受天地雨露之湿。

    主症:发病急骤,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甚则筋痛拘急。舌白,脉浮缓。

    原则:温经散寒。

    方法:十神汤(《医宗金鉴》)。

    2、腑证:

    太阳经气未罢,寒邪随太阳经气下入膀胱,致膀胱寒水之气不化,发为膀胱寒湿。

    主症:头晕恶寒,少腹冷痛而胀,小便不利,口渴饮热。苔白厚,脉沉缓。

    原则:温阳化气。

    方法:附子五苓散(《医宗金鉴》)。

    二、 若是阳明寒湿,就应有经、腑之分,且系表里之别。

    1、经证

    经证的病因亦多外邪,以阳明主肌肉,在肤表之邪未尽,而传于阳明之表。

    主症:头额胀痛,遍体肌肉酸胀,关节疼痛,不饥。舌白,脉缓。

    原则:除湿解肌。

    方法:杏苡汤(《温病条辨》)。

    2、腑证

    既有口食寒物,又有鼻吸寒气,更有过用寒凉阴润之药物,皆入胃中化生寒湿。

    主症:胃脘冷痛,痞闷不适,甚则呕吐清水,不喜食。苔白滑,脉缓。

    原则:温中散寒。

    方法:理中汤。

    三、太阴寒湿。 三阴寒湿均无腑证,只有虚实之分,所谓虚,是指正气虚;所谓实,是指邪气实。故辨证用药各有不同。

    1、实证

    主症:痞结胸满,不饥不食,苔白厚,便不爽,脉缓。

    原则:苦辛通降,温脾除湿,轻则半苓汤,重则厚朴草果汤。

    方法:半苓汤(《温病条辨》)、厚朴草果汤(《温病条辨》)。

    2、虚证

    主症: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舌白滑甚则灰,脉迟。

    原则:散寒通阳。

    方法:椒附白通汤(《温病条辨》)。

    四、 少阴寒湿

    1、实证

    主症:头晕眩欲倒,身体肌肉跳动,心悸畏寒,骨节疼痛,二便调和。舌白,脉沉细缓或迟。

    原则:温阳散寒。

    方法:真武汤。

    2、虚证

    足少阴肾经为元阳之根,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肾阳虚衰,脾阳亦因之而衰。

    主症:头晕畏寒,手足不温,骨节酸痛,脚跗浮肿,懒言少气。舌淡苔白,脉虚缓无力。

    原则:温阳补虚;元阳虚甚,体寒骨痛者,宜温补元阳;久病阴阳两伤,少腹肛坠,腰胯脊髀酸痛,由脏腑伤及奇经者,宜温阳补虚。

    方法:四逆汤;附子汤;参茸汤。

    五、 厥阴寒湿

    主症: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此寒湿入于任脉发为疝者)。

    治法:温阳散寒湿;寒湿久郁厥阴经脉,入于血分,手足厥寒,脉微细欲绝,宜加强温经散寒止痛之力。

    方药:椒桂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总而言之,寒湿虽然被分为5级,但是,既不要因为你才1级,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你已经到了4级,就自怨自艾。而对于寒湿的调理,也不应该一概而论,应有经、腑之分,且系表里之别,这也正是很多人湿气久调不愈的原因吧?

肛门上火有哪些症状

肾亏虚严重是什么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