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湿的症状,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心情烦躁等症状。
1、消化不良:通常会对脾胃造成损伤,影响到肠胃功能的消化,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大便不成形。
2、食欲不振:儿童脾湿可能会影响到食欲的物质,儿童食欲不振,比如出现挑食、偏食,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
3、心情烦躁:对于自身症状比较严重,植物消化和吸收出现了腹部有不适症状,就会直接影响到心情。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导致身体消瘦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你好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祝你健康。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症状5证候分析6针眼·脾虚湿热证的针灸治疗 6.1方一6.2方二 7针眼·脾虚湿热证的方药治疗 7.1治法7.2方药 8参考资料附:1治疗针眼·脾虚湿热证的穴位 1拼音
zhēn yǎn ·pí xū shī rè zhèng
2英文参考st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定义针眼·脾虚湿热证(st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是指脾虚湿热,以针眼屡发,硬结难溃、难消,面色少华,偏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常见症的针眼证候[1]。
4症状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2]。
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5证候分析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浊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2]。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故面色少华。偏食积滞,则腹胀便结[2]。
舌红、苔黄、脉细数,皆为脾虚湿热之象[2]。
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复发作。由于正气虚,邪气不盛,故诸症不重。
6针眼·脾虚湿热证的针灸治疗6.1方一[2]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随证配穴:兼有腹胀、疳证者,加四缝。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阴、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6.2方二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脾胃湿热——合谷 承泣 四白 阴陵泉。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7针眼·脾虚湿热证的方药治疗7.1治法针眼·脾虚湿热证治宜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7.2方药针眼·脾虚湿热证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方中以石膏、栀子、黄芩清脾胃积热,为主药;防风、薄荷、升麻助主药发散郁伏之火;赤芍凉血,散血分瘀热;枳壳、藿香、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振复脾胃气机。诸药合用,共收泻脾伏火,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
症状一:中医把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您的情况考虑属于肾阳虚,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脾虚,湿气重情况可以选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好。
症状二:脾虚湿邪的情况下,往往是可以引起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等。
症状三: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症状四:百病皆由脾虚引起,因而脾虚必然会心血不滋、肝气不足、肺气虚衰、肾气衰微等。脾则开窍于口,脾虚人群有如下症状:口干舌燥。经常性的口腔溃疡。舌苔白厚有异味。唇无血色。面色苍白。瘦弱。大便不成形。
症状五:脾胃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和津液所致的以上症状,可以你可以口服湿毒清胶囊理中丸黄芪建中丸,禁辛辣食品,清淡饮食,会改善你的症状。
症状六:脾湿会引起胃口不好,容易引起肥胖,容易嘴唇长痘痘,消化功能不好。可以吃健脾丸,也可以吃薏米仁排湿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看下中医,用中药好好调理。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
,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一、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二、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调养脾胃的方法: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
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在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微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具有“自净”机制,这也是机体“正气”的重要内容。有益菌具有生态优势,它在生态区形成一层生物膜,起着占位性保护作用,与人体免疫系统配合,产生一种特殊的生物和生化环境,抗御和排除外籍菌,成为一道御邪的生物屏障。
水苏糖是一种理想的的微生态调节剂。它不仅能起到平衡微生态的作用,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能起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折之,不足者补之”的效应,具有“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强身”的显著特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