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中医胃寒的症状及治疗

时间: 阅读:13764
中医胃寒的症状及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5-03 11:25:34

中医胃寒可能会出现胃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舌淡苔白滑等症状,就像胃寒咳,取中药结合艾灸治疗,中药可以选择附子理中丸可以起到散寒的作用,做艾灸可以刺激穴位起到散寒的功效。

胃寒者饮食方面不可以吃生冷的食品,自己在家也可以采取适量的做热敷来缓解。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4-02-01 06:06:51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1 06:06:51

    中医有句古话:“十人九胃病”。当你吃凉物拉肚子,当你吃东西不消化等,这就说明你有一种病——胃寒。胃寒会生出胃炎等多种肠胃疾病。想知道怎么去调理吗?快和我一起看看吧!

    胃寒的含义
    胃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临床上胃痛之症,中医多称之为“胃脘痛”,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等疾患多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中医一般分为胃寒、胃热等证型。
    胃寒的原因1.饮食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习惯
    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胃寒的常见临床表现
    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
    胃寒的分类及调理一、胃虚寒(胃阳虚)
    证候: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治则:温中健胃。主方:理中汤。亦可以用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方药:党参、白术、桂枝、干姜、高良姜、荜澄茄、白及、海螵蛸。
    二、胃实寒
    证候: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沉紧。治则:温胃散寒止痛。主方:厚朴温中汤。方药:厚朴、陈皮、甘草、木香、干姜、茯苓、草豆蔻。

    胃寒的调理1.食疗(1)果蔻乌鸡煲乌骨鸡1只,去除毛和内脏后洗净;将苹果、豆蔻放入乌骨鸡腹内,用牙签封好切口,加水适量煲熟,调味服食。此膳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的功效,无论是感受寒邪所致的胃病,还是饮用冷食所致的胃寒、胃痛均可食用。(2)干姜枣芪羊肉羊肉切块、黄芪、大枣10枚(去核)、干姜。以上食材加水适量炖熟,调味食用。此粥具有温阳、补气、健胃之功效。可辅助治疗虚寒胃痛、四肢畏寒等症。(3)姜糖鲜姜、白糖辅助治胃寒痛。鲜姜(细末),白糖,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2.宜食食物(1)粮食面粉、高粱、糯米及其制品。(2)蔬菜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3)动物性食品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4)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奶酪。(5)水果荔枝、龙眼、桃、大枣、杨梅、杏、桔子、樱桃、芒果、红毛丹、水蜜桃、板栗、椰子肉、金橘、红枣、李子。(6)干果类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干、桂圆。(7)调味品酒、醋、酒酿、红糖、黑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红茶、咖啡。

    胃寒忌食1、蚌肉
    性凉,味甘咸。《食疗本草》说它“性大寒”。《本草衍义》中认为:“多食发风,动冷气。”《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寒中。”寒性胃痛之人,尤当忌食。
    2、麦门冬
    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正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有告诫:“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3、螺蛳
    性大凉,寒性胃痛者切忌。《本草汇言》中早有告诫:“此物体性大寒,胃中有冷饮,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蛳,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
    4、猕猴桃
    性寒,味甘酸。《开宝本草》中指出:“冷脾胃。”《中药大辞典》也说:“脾胃虚寒者慎服。”凡胃寒痛者当忌。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1 06:06:51

    胃寒的症状实证宜温胃散寒,虚证宜温胃建中。
    1.实证症状:胃痛绵绵,泛吐清水,或脘胀疼痛,持续不已,感寒或饮冷后加重,怕冷喜热,得温稍舒,或见呃逆。舌苔薄白而滑,脉来沉弦。
    治法:温胃散寒。
    用方:温胃饮加减。本方功能温中散寒,益气健胃,适用于胃寒停饮之证。
    常用药:附子、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和胃;党参、白术补益胃气;丁香、柿蒂祛寒降逆止呕;桂枝、茯苓化饮利水;沉香降气和中。胃痛绵绵,泛吐清水者,可加半夏;兼有气滞者加高良姜、香附温胃理气。
    2.虚证症状:胃脘隐痛,饥饿时明显,食后减轻,喜温喜按,多食则不易消化,泛吐清水,大便溏软。舌淡苔白,脉细软无力。
    治法:温胃建中。
    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适用于胃气虚寒之证,本方功能温胃益气,缓中补虚。
    常用药:黄芪补中益气;桂枝、白芍、甘草、饴糖温中补虚;生姜、大枣健脾胃而和营卫,若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1 05:05:41

    胃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胃寒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气温下降,则会出现胃痛、腹泻等。
    临证主要分为胃虚寒(胃阳虚)和胃实寒两型。前者多因脾胃阳气虚衰所致。胃实寒多因寒邪伤胃所致。
    辨证施治
    1.胃虚寒(胃阳虚)
    证候: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治则:温中健胃。主方:理中汤。亦可以用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方药:党参、白术、桂枝、干姜、高良姜、荜澄茄、白及、海螵蛸。
    2.胃实寒
    证候: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沉紧。治则:温胃散寒止痛。主方:厚朴温中汤。方药:厚朴、陈皮、甘草、木香、干姜、茯苓、草豆蔻。

中风的早期症状

自汗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