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常见的热型分类是稽留热、间歇热、驰张热和波状热,稽瘤热是持续高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幅度不超过1℃。持张热是持续高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幅度超过2℃。间歇热是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波动幅度更大。波状热是持续高,热后又恢复到正常体温。
发热病人要注意饮水量,以免造成脱水。
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下列数种: 1.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l日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 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根据不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须注意,由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可使一些疾病的热型变为不典型。此外,热型也和个体反应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热型是发热性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常见的热型及其意义:1)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时差不超高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2)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3)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4)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5)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