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亢奋通常需要配合医生服用滋补肝肾的药物治疗,例如金匮肾气丸。如果肝阳上亢的症状较为严重,也可以通过使用平肝潜阳来降低亢奋的肝阳,通常可以选择天麻钩藤饮调理。
肝阳亢奋多数是肝肾的阴水亏于下,也有可能是肝的阳气亢于上,因此被称为肝阳上亢。在平时应注意休息。
久服天麻能治疗高血压造成的眩晕,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文/夏金刚
郑小姐陪伴 65 岁的父亲去看中医,父亲其实没有大病,但身上那堆看似忍忍就会过去的小症头,不但侵蚀了他的生活品质,甚至影响了家庭气氛。这阵子,父亲的脾气像暴风雨一般,来得莫名其妙,通红的脸色让人看起来焦躁易怒、不好亲近,郑小姐耐著性子询问他到底怎么一回事?
父亲这才叹了一口气说:「唉!晚上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又不停作梦,白天不但精神差,双眼酸涩、口干舌燥,全身仿佛有一把火从胸口往头顶延烧上来的感觉,其中最难以忍受的是头晕和偏头痛,晕起来天摇地动,路都没办法走,身体这么不爽快,情绪怎么好得起来?」
如果你常为眩晕所苦,对偏头痛一筹莫展,相信对于郑老先生的病况并不陌生,了解天麻这味平肝息风良药,听听传统医学如何利用它来改善恼人的症状。根据郑先生的主诉症状,脉象弦和血压不稳定,医师研判造成眩晕头痛的原因乃是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也就是西医所谓的高血压,西医会利用药物降低、控制血压升高的症状,虽然短时间可见效,却仅能治标。
找出原因,治标也要治本
中医对治疗高血压的做法,与西医不大相同,中医会以其阴阳学说,判断促使血压升高的原因和类型。中医认为脏腑经络中包含了阴阳两面,在肝脏中肝阴和肝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对立统一,两者保持相对平衡的稳定。从而维持肝脏正常疏泄、血液、津液等营养物质至全身的角色,肝阳上亢乃指肝脏的阳气亢奋,肝阴不足以濡养压制,肝火肝热上冲至脑部而出现眩晕、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干口苦、风湿酸痛等症状。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肝阳化风形成肝风内动,则会出现手足震颤、口歪眼斜、突然昏厥与中风瘫痪的可能。天麻可调理肝肾,使肾水充足、肝木得养,虚风自然能够平息不起。从临床研究来解释天麻的功效,动脉血管硬化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当动脉血管硬化时,血管失去弹性,管道容易变得狭窄压力增加,心脏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就会升高,而让患者出现眩晕和头痛的症状。
三抗、三镇、一补
根据临床研究,天麻可以扩张心血管、降低血液加诸于血管壁的压力,以达到止眩晕的功效。久服天麻能治疗高血压造成的眩晕,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此一扩张血管的效用,亦被运用在老人失智症的治疗上,中国及日本研究均发现天麻有增智、健脑、延缓衰老的作用,以扩张脑部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对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另有显著增强记忆力的功效,经常服用可预防失智症,是一味非常好的脑部保健药物。
一些中医把天麻的功效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随医疗科技日新月异,天麻亦被研究开发出更广泛的效用,像是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用药之前,先确认体质
天麻抗惊厥,其含有微量的维生素 A 和糖类,具镇静情绪的作用,可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暑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天麻对颜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有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根茎,产于中国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等地,别名「赤箭」、「明天麻」、「定风草」,据古籍记载已有 20002060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中医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平肝潜阳是中医治法中正治法的其中一种.何谓正治法?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也.常用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既是.平肝潜阳也在正治法其中.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证的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有力.出现肝阳上亢证的病理机制就是肝阴不足,不能制阳,致使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这里体现出阴阳失去平衡,而显阳亢阴虚的病机.治疗就要从调整阴阳入手,平抑亢奋的肝阳,也就是所谓的潜阳,补充已损的阴质.这里的"潜",在易经"乾"挂中作了详细的注解.其中易经"乾"挂爻辞初九爻这样说的: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是说龙潜藏在水中,这种象征阳的物体还没有出现上亢的迹象.
而在易经"乾"挂上九爻辞却是另一种相反的象征,"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里"亢"和"潜",一阳一阴,一上一下,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平肝潜阳中的"潜"字,本人认为,应该和易经"乾"挂中卦辞的"潜"字讲法意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