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的人如何健脾祛湿

时间: 阅读:4180
肝阳上亢的人如何健脾祛湿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05-03 06:13:21

肝阳上亢的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健脾祛湿:1、可以到当地正规医院通过专业的针灸等方法,去除体内的湿气。2、也可以咨询专业医师后使用天麻、桑叶、牛膝、益母草、茯苓等中草药,对上述疾病进行辅助治疗。3、多吃梨子、苹果、西瓜等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2-02 11:11:44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本证多由肝肾阴虚,不能制肝阳,或恼怒焦虑,气火内郁,暗耗阴津,阴不制阳所致.
    肝风内动证是指由于肝阳上亢、高热、血虚、阴虚等原因,而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证候。临床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四种。
    肝风
    传统认为,风、火、痰、虚、气、血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认为肝胆湿热可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足厥阴肝经感受湿热,常见湿热下注,引起尿频、尿急、阳痿、脱疽等病。治疗以龙胆泻肝汤去当归、生地、柴胡,加天麻、龙牡、代赭石为基本方,称为龙胆加减方,头痛剧烈者,可加全虫、蜈蚣等解痉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2 11:11:44

    潮热汗出是更年期特征性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是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阴虚内热、肝阳上亢、津液不因所致。
    《伤寒论》阳明腑证称此谓日晡潮热,其特点是午后发热加剧。有些内伤病出现潮热多是阴虚,因此称为阴虚潮热。凡久热不退,气血不荣,形体消瘦,其热似骨髓蒸发而出者,称为骨蒸潮热。
    通常会把人的体质分为几类,有些人的体质平和,有些人的体质则是气虚、阴虚、阳虚、血瘀、湿热等。不同体质的人,在调理养生时候采用的方法原则都不相同。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的人通常在外观上脸色发黄、发暗,身体油腻容易长暗疮,会红肿痛痒,会有口干口臭以及体味大的情况。而在性格上,湿热体质的人也较容易有脾气,常烦躁、紧张、压抑、焦虑等。湿热体质的人在养生的时候应多加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平常的生活中尽量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些体育锻炼,比如可以练习瑜伽、气功、太极等有助舒展筋骨的运动,有助调理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在平常就应注意避免呆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中,穿衣尽量保持宽松为宜。
    湿热体质养生原则。清热利湿,即清胃肠之热,化脾经之湿。
    饮食上的调理
    饮食以清淡为上,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不宜膏粱肥厚。
    可选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肉食,可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鸭肉、鲤鱼、兔肉、鲫鱼、田螺、泥鳅等。蔬菜,可选用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笋、莲藕、空心菜、萝卜、豆角、绿豆芽、苋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选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马蹄、穿心莲、鸭肉、冬瓜、海带、绿豆、丝瓜、小米、豆浆、黑豆、芝麻等。豆、芝麻、玉米这些作为主食常吃可解暑润肺健脾补肾。
    夏至一阴生,肠胃空虚,饮食要温暖柔软。粥汤类即容易消化,也可以补充夏季高温流失的津液,鸭肉、猪骨、羊肾、冬瓜、海带、玉竹、沙参、绿豆、藕、丝瓜、枸杞都可以用来煲汤,有滋阴之效。同时湿热质容易上火,要多吃些符合此节气养生之道的苦味食物,以平抑过旺的心火,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问题,如苦瓜、穿心莲、莲子芯、苦菜等。小米、大米、薏米、豆浆、黄豆、黑
    干燥地区水果宜多吃生津润燥的枇杷、香蕉、杨桃、西瓜等,但不能作为主食而不吃饭。雨湿地区,防止湿气困扰必须要令消化通畅,少吃和慢咽是必须的。
    少吃:炒花生、瓜子、火锅、烧烤、饼干、水煮鱼肉、肥腻(五花肉、猪肠)、油酥饼。“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臛、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此时脾胃不暖,消化能力不佳,尽量少吃肥腻和硬物,又或者不要饭后立即喝冰镇饮料、瓜果,容易引发上吐下泻的问题。能引起上火的麻辣、干燥之物少吃为好,暑热时忌讳火上浇油。
    忌吃:猪心、韭菜、生吃菜,煮饼、鹿肉、茄子、大白菜、鲤鱼、沉水的甜瓜
    《金匮要略》:“夏三月,不可食猪心。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损目。勿食生菜(生吃蔬菜)。”《月令图经》:“勿食浓肥,勿食煮饼。可食温暖之物。”《千金方》云:“勿食獐鹿马各兽肉,伤人神气。”《济世方》曰:“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损人动气。茄属土耳。”《岁时记》曰:“勿食菘菜(大白菜),发皮肤风痒。”《千金方》曰:“五月勿食鲤,多发风。勿食其脑。”《便民图纂》曰:“甜瓜沉水者杀人,多食,阴下作痒生疮。患脚气,食之永不愈。蒂者杀人,且此物不可与油饼同食。”
    湿热体质者的运动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及武术等。这样可以通过排汗达到清热利湿的目的。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冬季运动以舒适微汗为度,注意运动前后的保暖,不要着凉。应经常练习深呼吸,气息深吸至小腹,以静养心神。
    运动锻炼注意舒展筋骨关节,增加身体的柔韧度,如果筋骨关节僵硬、涩滞,则不利于肝胆的疏泄,会加重烦躁、紧张和焦虑。
    在不同季节保养注意事项
    春季,应多拉伸关节和筋骨,多做侧部伸展运动。夏季,可多喝凉茶。注意皮肤清洁,环境如果湿热,可以使用空调。秋季,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日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霜降时节可以用藕、梨炖猪脊骨,滋阴补肾。冬季,不宜多用补品,以防助湿生热。

  • 远志
    回复
    2024-02-02 11:11:44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二、吃猪肝可去肺火 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五、吃猪腰去肾火 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现代人生活富庶,患营养不良的已大大减少,但认识不少育有的朋友,都经常慨叹家中进食正餐的时间长,食量不多,形体消瘦,且容易患伤风感冒。这种情况可能与的饮食习惯不良有关,有些平时喜欢吃零食,特别是糖类食品,或是进餐前吃东西,如果汁等饮料,都会影响正餐的食欲。中医认为为稚阳之体,其脾常不足。脾其实是在身体的中焦,通过包括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进行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食物经过吸收后,由脾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转输到全身,营养各脏腑器官。若脾虚,就会出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倦怠乏力,汗出恶风,或腹胀便烂等症状。若不及时作出改善,会导致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体质日虚,所以保护好的脾是很重要的。多进牛肉汁鲜鱼汤经常饮用牛肉汁,鲜鱼汤,对脾功能有保护作用。民间食疗「大枣瘦肉汤」亦很适合日常饮用。用料是大枣十枚,生姜两片,鸡内金一钱,瘦肉四两。先将材料洗净,瘦肉切片后出水,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水煮约一小时,即可饮用。对脾虚而又容易伤风感冒的,可以用黄芪、莲子煲田鸡汤作食疗,有补气健脾功效。补气有助健脾和胃汤料中田鸡健脾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能补益脾胃,增进食欲,又能消除疳积,为老少常用补品,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据药理研究,黄芪可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感冒,善治体虚而易患感冒者;莲子健脾益胃,收敛止泻,补而不燥;生姜和胃调中。合而为汤,既可健脾开胃,又可补气固表,对脾虚,食欲不振很有帮助。「党参淮山鲜鱼汤」具有补气健脾,益胃强身的功效,对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或疳积,形体消瘦,烦躁不安,夜睡不宁者有一定疗效。汤料中选用补气要药党参,其味甘,能补中益气,又能益智宁神,配伍淮山药健脾益胃,红枣养血和中,使脾胃健康而除水湿、去疳积。更用营养丰富,易于吸收消化的鲜鱼,数物合而为汤,自能平补脾胃,强壮体质。 (一)注意保暖:除多穿御寒衣物外,还要记得戴帽子、围巾、手套,和透气柔软保暖的鞋子。头脸部、颈部及手部保暖很重要,因为头颈部散热量占全身散热量三成。室内最好有温度调节设备,但须注意用电安全。(二)多晒太阳、多活动:除可御寒外,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户外活动务必注意保暖,尽量选择气温较高及空气较佳时段。(三)避免穿著太紧袜子、衣裤,以免影响四肢动脉血流。(四)适度补充热量,避免饥饿或血糖过低造成体温过低。少吃油脂类及甜食,多吃蔬果类补充维生素C,改善血液黏稠度。(五)避免过量饮酒:少量饮酒虽然会扩张皮肤血管,但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因而抑制「颤抖」生热反应、抑制肝脏制造糖分导致血糖过低。皮肤血管扩张也会造成体热失散更多,引发体温过低危险。(六)务必戒菸包括二手菸,吸菸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或痉挛雪上加霜。(七)一般手脚冰冷,注意保暖即可,很少需要用药。但严重者,尤其已经有明显皮肤病变的就要详细检查,查明原因以对症下药。(八)保持皮肤清洁、适量擦抹保湿乳霜、避免乾燥龟裂及外伤,有皮肤病变者,尤应注意。(九)罹有重大内科疾病患者,要依照医师指示定时服药,使病情控制稳定,使用阿斯匹灵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患者切不可任意停药。长期用药者,若冬季手脚冰冷加剧,应该和医师讨论用药。(十)避免出入人多、拥挤、通风不良场所,以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患,也可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流感。

  • 冉冉云
    回复
    2024-02-02 10:10:34

    第一,肝火旺,肝阳上亢,这类人大多喜欢吃肥厚油腻食物,喜爱喝酒,喜欢熬夜,脾气暴躁,爱发脾气。肝火旺一般会出现口干口苦,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血压升高,胸胁胀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调理的话,首先控制饮食,饮食清淡,规律饮食,不熬夜,少喝酒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活动量。如果脾气不好,需要调节心情,气机通畅,可以配合中药调理,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我们也进行磁疗杯疏通后背肝胆输,肝胆经,带脉疏通或者拍打经络,多揉揉膻中穴,配合针灸调理。

    第二,脾胃虚弱,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有的孩子从小就是这种情况,要么是胃强脾弱,成人则是长期不注意饮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虚弱。

    调理脾胃虚弱,看看到底是热症还是虚寒。如果是热症,大多是积食内热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舌尖发红,大便不通,口臭,腹部温度偏高,咽喉肿痛,可以服用一些清胃热的药物,注意饮食清淡,通过针灸或者按摩一些穴位,都有所改善脾胃功能。

    如果是脾胃虚寒,经常胃疼,胃痉挛,伴有大便不成形,舌苔发白,肚子冰凉,不敢吃凉东西,就要采用温补疗法,比如说艾灸调理,就是最好的选择。艾灸可以温经通络,驱寒除湿,健脾和胃,调整阴阳。

    第三,湿气重,现如今好多人都有湿气重的问题调理起来都非常困难,看不到效果。其实只要弄清楚湿气的来源,就好办多了。湿气主要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吃进去的食物和水分不能及时转化为水谷精微,就容易出现体内水分潴留,更加重脾胃的吸收功能下降,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导致湿气形成。

    祛除湿气,一方面通过饮食调理,少吃寒凉油腻食物,增加体育锻炼,一方面通过艾灸调理,以及中药调理,都能有效的促进湿气的排出。

    只是湿气就像是胶水一样,如果不长期坚持,是看不到效果的!

肝阳上亢的人群症状表现

肝阳上亢的人怎么补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