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寒热往来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引起的,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所致,比如患有肾阴虚或者是高血压等疾病。
一、生理性因素
如果平时长期抽烟喝酒或者是过多的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熬夜,有可能会导致肝火旺盛,从而引起肝阳上亢。
二、病理性因素
1、肾阴虚:可能是由于性生活过度频繁,所引起的会损伤肾阴,容易引起肾阴不足,导致阴不潜阳。
2、高血压:可能由于身体肥胖以及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属于一种慢性的疾病,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除此以外也有可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尽早治疗。
湿有两个来源,第一就是外部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它是从自然界来的湿。同时体内也可以产生湿,体内的湿主要是由脾虚造成的,脾主运化,如果脾运化功能不好,就不能把吃进的食物分成好的和坏的,或者即使分成好的和坏的,也不能把这些物质运输到体外排出来,久而久之在人体内就变成了湿,也就是一种不好的病理产物的积聚。湿气重会有很多表现,比如中医来讲有一个话叫做“因于湿,首如裹”,就是由于湿气在人体内,头就像裹住毛巾一样,感觉很不清爽,同时还可能有腹胀、便秘、身体沉重、大便粘腻、湿疹、脚气等。这个时候最好采用利湿的药物或者食物来治疗,药物包括苍术、黄柏,二妙丸或者四妙丸,平常食物像红豆、薏米都有利湿的作用。如果湿气在身体呆太久,可能会影响人体气机的通畅,造成不良的物质在体内积聚,对人体影响非常大,所以最好能够及时的排湿,健脾、利湿是最典型的两个方法。
西医理论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引起组织坏死。病因,1.脑动脉粥样硬化。2.微栓塞。3.心脏疾病。4.血流动力学改变。5.血液成分的改变。
治疗
1.积极治疗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2.抗血小板聚集
可选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等。
3.改善脑微循环
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
4.扩血管药物
如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是肝火旺盛,影响到其他脏器,导致阴阳失衡。治疗
破血,活血,补气,滋阴。
高血压
天气一秒入夏,随之而来的热象却有真有假!心烦失眠、血压飙升却不一定是阴虚阳亢;一到夏季就胃中灼热,一天要吃十几根冰棍才能缓解,却还要用温热的药调理;小便短赤、排出不畅,却不是“上火了”!
90岁的老奶奶 ,血压长期高且没有规律用药,出现心烦失眠、身热脸红、血压不稳、心率快且不齐症状后,家人想当然地认为该用清火败火的凉药,但没想到不仅血压没下去,还引发了中风!
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是肝阳上亢,尤其不能单纯凭借失眠、口干、手脚热这几个症状,就认为自己是肝阳上亢,盲目使用滋阴清热的凉性药,还有一类 上热下寒的高血压也会表现出上半身的热象 。
您是肝阳上亢还是上热下寒?
01肝阳上亢型: 急躁、头晕、怕热、手脚热、失眠、口干、舌红苔黄。
02上热下寒型: 除了手脚热、失眠、口干外,还有腰部以下怕冷、夜尿多、食冷后腹泻、大便溏、下肢乏力、食欲差、舌苔白腻等。
如果属于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在夏天可以用 决明子和菊花做成药枕 ,躺着睡可以缓解血压高的症状,舒心过夏天。
而上热下寒人群,耿老师推荐了简便易学的家庭茶饮搭配法 。
1 推荐花茶和白茶
因为普洱和红茶发酵程度太高,上热下寒人群喝了容易上火,而绿茶偏寒,喝了又容易肚子不舒服,所以选择 微发酵的白茶 和 性质较平和的花茶 更好。
2 加入它们可平衡寒热
如果非要喝绿茶,耿老师建议搭配这些温性药材一同喝,可以平衡寒热。
绿茶+红枣1~2枚
绿茶+肉桂2克
绿茶+鲜/干桂圆2颗
绿茶+生姜2片
58岁的王阿姨,一到夏季就胃中灼热,一天要吃十几根冰棍才能缓解,有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浮肿。
耿老师判断她其实是 “真寒假热” ,需要用温热的药去暖肾暖脾胃,吃完药后王阿姨的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很多人到了夏季都会觉得胃中灼热,不自觉爱吃冷饮冷食,恨不得每天吃半个冰镇西瓜才解暑。
但是这种“热象”的背后,也分胃有实火 和胃阳虚燥 两种情况。
如果是前者,吃一些凉性食物是合适的;可如果是后者,您继续贪食寒凉,就可能让阳气进一步受损,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您是胃有实火还是胃阳虚燥?
01胃有实火: 口干舌燥、喜食冷饮、白天消谷善饥。
02胃阳虚燥: 口干舌燥、喜食冷饮但喝后不适、晚上饭量特别大、晚上睡不着白天反而能睡着。
针对脾胃有热又有寒的人群,耿老师推荐了一款平衡中焦寒热的小茶饮 。
代茶饮
这两味药配在一起喝,既解决了胃阳不足,又能清热,非常适合中焦有寒又有热的人群日常饮用。
一位30岁的患者,全身肿,只有来月经时水肿会减轻一点,稍微一受凉马上就小便发黄,一喝热水小便又能通。
耿老师提醒,光看症状感觉像“上火了”,但其实是阳虚导致不能温化水液,瘀滞生热,气化不利使得小便不利、黄浊。
所以小便黄不一定是“上火了”,劳累、思虑过度、泻痢伤阴、酒色伤阴、气血大虚 都可能出现小便黄。
这种寒热错杂导致的小便不利,往往表现为: 受寒则小便短赤不畅,得热则小便色清通畅。
如果属于寒热夹杂导致疾病的人群,需要到医院找医生调理,耿老师临床上多用小柴胡汤和理中汤。
脾阳虚肾阳虚——理中汤
清肝胆胃热——小柴胡汤组方
药物服用谨遵医嘱。
避浊气香囊方
李佃贵李老 提出了九字歌诀: 静心气、扶正气、避浊气 。浊气是不干净的气,侵入人体就容易让人生病,中医一般用芳香类的药材做成香囊来 避浊气,预防病毒侵入人体 。
【组成】 藿香15~30g、佩兰15~30g、薄荷6~9g、白芷15~30g、艾叶10g
将药材放入布袋中做成香囊,放在身上、房间或者车上,可以避浊气。一个可以用一周左右,等到味道快没有了,就可以换下一个。
【禁忌】 家中有孕妇的慎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