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和肝血不足的区别

时间: 阅读:11391
肝阳上亢和肝血不足的区别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5-03 23:09:07

肝阳上亢和肝血不足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肝阳上亢是肝火旺盛的表现,而肝血不足是肝脏虚弱的表现。

如果是因为肝阳上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来治疗,如果是因为肝血不足,可以遵医嘱服用乌鸡白凤丸等药物来治疗,短期内一定不可以吃辛辣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2-02 12:12:20


  • 芍药
    回复
    2024-02-02 12:12:20




    (一)生理功能

    肝: 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布胁肋,络胆,系目,交巅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畅达,助脾运化,疏泄胆汁,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有助于女子调经、男子泄精;肝又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胆: 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并主决断。


    (二)病理特点


    肝病: 主要病理为 疏泄 藏血 功能失常,常见症状有: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眼部症状、月经不调、阴部症状等。


    胆病: 主要病理为 贮藏 排泄胆汁 功能失常,常见症状有: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口苦、黄疸等。


    (三)常见证型

    肝病: 常见证型可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分。

    实证: 多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

    虚证: 多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

    虚实夹杂证: 多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


    胆病: 常见证型有胆郁痰扰证。

    (1)肝血虚证


    定义: 指肝血不足,机体失养,以眩晕、视力减退、肢体麻木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证候表现: 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面唇淡白,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

    病因: 多由脾胃虚弱,或肾精亏少,血源不足,或久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等而形成。

    证候:

    ①肝血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

    ②爪甲失养则干枯脆薄;

    ③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

    ④肝血不足,神魂不安,故失眠多梦;

    ⑤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所以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⑥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唇、舌,则见面、唇、舌淡白;

    ⑦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


    辨证要点: 眩晕 视力减退 肢体麻木 血虚 症状共见。


    定义: 指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以眩晕、目涩、胁痛及虚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肝阴虚证


    证候表现: 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胁肋隐隐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而伤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多服久服辛燥药物,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所致。

    证候:

    ①肝阴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②阴虚内热,则肝络失养,虚火内灼,故胁肋隐隐灼痛;

    ③阴津亏虚,口咽失润,故口干咽燥,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④阴虚内热,虚热内蒸,迫津外泄,故见盗汗;

    ⑤虚火上炎,故两颧潮红;

    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象。


    辨证要点: 眩晕 目涩 协肋隐痛 阴虚症状 共见。


    鉴别 :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

    相同点: 二者皆有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头目失养的症状。

    区别:

    肝血虚证: 为血虚,常见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经少闭经,舌淡,脉细,且无热象;

    肝阴虚证: 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胁肋灼痛,眼干涩,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3)肝郁气滞


    定义: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及气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 肝气郁结 证。


    证候表现: 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情志抑郁,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因其他病邪侵犯,以致肝疏泄失职,气机不畅。


    证候:

    ①肝失疏泄,经气不利,故胸胁、少腹胀满疼痛;

    ②肝气不疏,情志失调,则情志抑郁,善太息;

    ③肝失疏泄,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故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④肝气失疏,脉气紧张,故见弦脉。

    ⑤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水和血的运行。

    ⑥若肝气郁滞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水液和血液运行障碍,日久则生痰致瘀。

    ⑦痰气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异物感;

    ⑧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瘰疬;

    ⑨气血瘀阻,结于胁下,日久形成肿块。

    辨证要点: 情志抑郁 胸协 少腹胀痛 脉弦 气滞症状 共见。



    (4)肝火炽盛

    定义: 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胁痛、烦躁、耳鸣及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 肝火上炎 证。


    证候表现: 头目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耳聋,或耳痛流脓,或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或嗜烟酒辛辣之品,酿热化火,犯及肝经,以致肝胆气火上逆而成。


    证候:


    ①肝火炽盛,气火循经上逆于头面,故头目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

    ②肝火内灼,则胁肋灼痛;

    ③火热内扰,神魂不安,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④肝胆气火上冲于耳,故见耳鸣耳聋,甚则耳痛流脓;

    ⑤火热炽盛,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

    ⑥火热灼津,故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⑦舌红苔黄,脉弦数,皆肝火炽盛之征。


    辨证要点: 头目胀痛 胁痛 烦躁 耳鸣 实热 症状共见。


  • 龙葵
    回复
    2024-02-02 11:11:10

    概述: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   肝阳上亢即类似于西医病名中的高血压,中医治疗可用平肝补肺以抑止肝木等方法。   编辑本段肝阳上亢的食疗   一、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   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 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二、枸杞猪肝瘦肉汤   配方:猪肝250克,瘦猪肉250克,枸杞(连梗)700克。   制作:   1.猪肝洗净,切片,瘦猪肉洗净,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洗净,摘叶,枸杞梗折短(或屈扎成两小扎)。
      2.把枸杞梗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煮沸后,放入猪肝、瘦猪肉煮至熟,调味供用。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补肝养血,瘦猪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三者合而为汤,养肝之体,清肝之用,共奏养阴退热、益精明目之功。
    本汤养肝清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食疗功效,也是调养肝阴以清泄肝热的家庭常用饮品。   三、山楂降压汤   配方:山楂15克,猪瘦肉200克,素油30克,姜5克,葱10克,盐5克,上汤1000毫升。
      制作:   1.把山楂洗净,若是山楂果,拍松,待用。   2.瘦猪肉洗净,去血水,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3.砂锅放小火上预热后转为中火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鸡汤,烧沸后下入猪肉、山楂、盐,用文火炖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瘦肉30-50克,随意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化食消积,降低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食用。方中的山楂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并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作用。
      四、枸杞桑菊饮   配方:枸杞子9克 决明子6克 桑叶9克菊花9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枸杞子、桑叶、菊花、决明子去杂质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   2.把小火预热好的砂锅置中火中烧沸,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滗出汁液;另加水200毫升,再煮10分钟。
    合并两次煎液,加入白糖拌匀,再烧沸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降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注意:配方份量为参考比例,具体用量可根据人数、个人口味等作相应调整。

肝阳上亢和抽烟有无关系

肝阳上亢和肝阳上炎是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