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可能会引起高血压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长期饮食不当导致体内的内分泌发生紊乱,从而引发血压升高的情况。
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降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疾病的快速好转。
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肝阳上亢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肝阳上亢中药方
白芍18克,人参6克,香附9克,茯苓9克,白术、当归、炒栀子各6克,陈皮、柴胡、甘草各3克。
水煎,空腹时温服。每日一剂,愈则止也
肝阳上亢病因
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
肝阳上亢病机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肝阳上亢饮食调护
1.控制食盐量 正常成人每日摄入6克食盐为宜;患高血压病尤其是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量,一般每日3~4克。
2.限制饮食,防止过胖 饮食要有节度。长期食量过大,易使痰湿内盛而肥胖,肥胖者又易发高血压病。所以高血压病(尤其是体胖者)要适当限制饮食,或少食精白米饭,多食糙米及杂粮;并可运用?揿针刺耳穴法?减肥。
3.食宜清淡,少食肥甘 对饮食的基本要求是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肥甘油腻,饮食合理搭配。此外,还需了解三点:①宜以豆类及谷类为主食,如黄豆、大麦、小米、玉米、小麦、高梁等,以白莱、芹菜、西红柿、豆芽、菠菜、萝卜、海带等为主要蔬菜;多食新鲜水果如柑橘、山楂、苹果等。②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而以植物油如豆油、棉油、糠油等为主;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带鱼、鱼子等。③少食发物如雄鸡、猪头肉、狗肉、鹿茸等,因这一类发物均易耗损肝阴,使肝阳易亢,病情复发或加重。
4.戒烟忌酒,少食辛辣 烟酒及辛辣之品对人体的危害对高血压病的危害尤为明显。如烟草中的尼古丁易使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对本病不仅易诱发中风,还会促使内源性(肝)胆固醇合成,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和加重高血压病。
5.因时因地,坚持食疗 即结合具体情况,经常选用下述食疗方服之,亦有防治效果。
(1)葛根粥:粟米100克,水浸一夜滤干,与葛根粉60克同煮粥食,每日1次,常食。
(2)山楂晶:亦可用山楂冲剂当饮料经常冲服,具有降脂、防高血压之效。
(3)淀粉粥:鲜葛根150克,沙参、白芍各30克,共经水磨后澄取淀粉,晒干备用。每次用淀粉30克,粳米60克,煮粥食,每日1次。
(4)玉米粥:玉米煮粥,经常食之。
(5)鲜牛奶:每日早上喝1瓶,无病可防发生,有高血压病者可防发展。《本草述》谓其能?滋阴养血,制其阳亢?。现今研究,如日本《我的健康》杂志1984年第一期报导,牛奶中富含钙和蛋白质,其预防高血压病效果明显。
防止高血压病并可降压的食物还有洋葱、芹菜、海蜇皮、大蒜、海参、绿豆等。日本人喜用大洋葱10个,切细放入茶壶内加水煮,煮沸后用小火煨,煎到水的颜色如茶样,每天代茶喝1~3杯,两顿饭之间喝最有效。连喝十来天即可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中风,胸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医特长。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并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是控制高血压病,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肝阳上亢
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清火熄风为施护原则。
(1)限制探视和陪护,消除不良情志刺激,忌暴喜暴怒,思虑过度。
(2)卧床休息,闭目养身。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
(3)平时动作宜轻柔和缓,尤其是在卧位或尊位时不可猛然起立,以防跌仆。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饮食以清淡为主,有条件时可清蒸甲鱼以滋阴潜阳。也可用菊花、枸杞子泡水饮,以清心除烦,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肥甘厚味及动物内脏。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戒烟禁烟。
(5)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练气功等,以利于机体气血调和。
(6)观察病情变化,血压定时测量,并观察情志、瞳孔、肢体有无瘫痪等,如发现手脚发麻,言语不利,步态不稳,脉弦硬等中风先兆。
气血亏虚
以益气、健脾、养血为施护原则。
(1)卧床休息为主,下床、如厕有人协助,以防以外。
每天保证6~8小时的良好睡眠,午睡半小时。
(2)饮食宜富含营养,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蛋、奶、肉、猪肝、猪血、红枣、桂圆等。食用党参粥、黄芪粥、苡米粥、莲子粥等以补益脾胃。忌食生冷。
(3)注意保暖,避风寒,防感冒,适时增加衣被。
(4)室温宜暖,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肾精不足
以补肾益精、滋养肝肾为施护原则。
(1)饮食多吃补肾填精之品,如:核桃、黑芝麻、山药、黑豆、百合、猪腰、枸杞子等,也可食清蒸甲鱼,以滋养肝肾。
(2)肾藏精,肾劳精损,应慎房事,劳逸结合,愈后亦应有所节制。可同时服用滋阴补肾之中药,温服忌生冷。
(3)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喜暖畏寒,应注意保暖。
偏阴虚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可选用菊花、枸杞子、甘草泡水代茶饮,以生津止渴,滋养肾阴。阴虚者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
痰湿中阻
以化痰去湿、健脾和胃为施护原则。
(1)居室一定要阳光充足,干燥温暖,通风良好。
(2)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粘腻、油荤食物,忌食生冷,忌烟酒等。
如:动物油、鱼子、蛋黄、动物内脏等损伤脾胃,易助湿生痰。可常食党参粥、苡米粥以健脾益胃。
(3)肥胖者要节制食量,加强医疗体育锻炼,如:气功、慢跑、太极拳等。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此类病人多发病急,症状表现重,常出现视物旋转,应加强护理,防止跌倒。眩晕呕吐者,中药汤剂应少量频服、热服,可服用生姜泡水加竹沥水,或加陈皮,以祛痰止呕,也可针刺内关或指压内关穴以止呕。
(5)患者宜穿平底布鞋,禁止爬高负重,防止跌倒。
(6)情志护理:此型患者多见郁郁寡欢,话语不多,应主动观察并关心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心理要求,了解患者的忧虑,配合家属为他们排忧解难。
淤血阻窍
以祛痰生新、活血通窍为施护原则。
(1)眩晕重者,宜安静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2)若外伤所致,注意观察血压、瞳孔、呼吸、神志等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迅速处理。
(3)淤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搬动。
(4)可针刺百会、上星、后顶、合谷等穴,或用点刺放血。
(5)饮食宜黑豆、藕、香菇、桃、梨等,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
近年来,著名医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注重中医 养生 ,注重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与预防,准确掌握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重视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诊疗及预防,使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归纳部分当代名医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供临症参考。
重视五脏
1、平肝
邓铁涛教授指出高血压由肝失条畅,出现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证型,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易怒、失眠多梦。临证治予石决牡蛎汤、莲椹汤、肝肾双补汤合赭决七味汤,辅以浴足方。
董建华教授提出高血压病主以平肝潜阳,勿忘清肝泻火、疏肝降逆,若患者出现眩晕欲倒者加天麻,口渴者加生地,动风者加羚羊角粉适量(冲服),大便干结加酒军,恶心欲吐加半夏,胁肋胀痛者加枳实。
方和谦教授指出肝应春木,喜达恶郁,肝郁生风,气血并上,兼夹风痰,眩晕易发。治疗多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常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加减治之。
2、补肾
张琪教授提出眩晕病因肾水难润肝,肝木气躁,龙雷之火冲击一身,升至巅顶,可发眩晕,宜补肾水,少补火,水制火,火归源入肾宫。眩晕耳鸣、目昏、腰膝酸软为其症。常将肾虚引起的眩晕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三类,并且通过辨证论治,以左归丸、右归丸、和地黄饮子分证治之,亦加何首乌、菟丝子、杜仲等补肾药。
李济仁教授提出肝血、肾精亏损出现眩晕,肾阴不养肝木,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而肝阳妄动,又下动肾阴,出现肾阴不足李济仁教授常用自拟之平潜降压汤和滋养降压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并常加入磁石、珍珠母、天麻、钩藤、牛膝等降压的药物,以此达到降压的效果。
3、养心
周仲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以肝为主,但内脏相互影响,与心关系密切,早期肝为主,后与心同病。主要表现为心肝阳亢,肝肾(心)阴虚,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头痛、头胀或痛处如针刺主要为气血失调导致。在临床中常用自拟方调气和血方进行辨证论治,方中包括丹参、代赭石、天仙藤、川芎、怀牛膝、大蓟、生槐米、广地龙等。头晕加白蒺藜;颈项强急加葛根;胸闷胸痛加瓜蒌皮;肢体不利加鸡血藤、红花;胸胁闷胀或窜痛加柴胡、郁金;妇女月经不调加益母草等。
4、健脾
李振华教授指出脾虚致气血生化乏源,难濡清窍,遂发眩晕,李老强调“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准则,勿忘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等治则。眩晕病常伴头晕、气短乏力、面黄、食欲下降等症状,故李老经常用益气健脾之法,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何任教授指出,眩晕者十之八九乃嗜食肥甘厚味,饥饱无度或思虑劳倦,脾气受损,水谷难化精微,清阳难升,浊阴不降,眩晕即成。何任教授强调健运脾胃为治疗眩晕之本,亦有先贤王旭高所说:“滋阳明,泄厥阴是也。”
5、补肺
任继学教授曾言若肺气充沛,则气机升降有调,血液运行畅通。若肺气虚弱,不能辅心行血,则心血运行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脑,遂发眩晕。此时多表面为气短、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精神困倦,应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酌情增加补肺气的药物,比如麦冬、桔梗、五味子、紫苑、浙贝等,使宗气充沛,气机舒畅。
兼顾其他
1、祛风
颜德馨教授强调风者可分内风和外风,亦有虚实之别。肝阳化风之眩晕,高血压者可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口苦,脉弦滑,舌苔黄腻。肝为风木,体阴用阳,性刚,主升动,情志郁结则化火生风,风火相煽,夹痰扰巅顶发为眩晕。颜老给予羚羊饮子加天麻、紫贝齿等;若外感风邪,犯至巅顶,发为眩晕,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亦辨证加入虫类药取搜风通络之功,临床中注意熄风通络化瘀的治疗。
2、化痰
郭子光教授指出:眩晕之病多因肝风夹痰,上扰清窍。若急则治标,眩晕衰其大半效果显著,郭子光教授以眩晕汤加减治疗眩晕病,其包括石决明35g,赭石35g,夏枯草30g,半夏15g,泽泻20g,茯苓15g。1剂/d,分3 4次口服。方中前三味平肝取制风止动之功,半夏降逆祛痰,泽泻、茯苓可利小便,有利风痰下行,秒在上病治下之功。组成虽简,但疗效显著。
张镜人教授指出眩晕因痰湿夹热,肝阳浮动,治以天麻半夏汤、温胆汤为主,佐以平肝潜阳之药。张教授强调,在治疗眩晕时必须注意审证求因,病机类同,故异病同治,此乃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之一。
3、补虚
张学文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忧思劳倦,年老久病均可致脾虚不运,脾气虚则脾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清窍无以濡养,则为眩晕。张教授指出用干姜、甘草,治疗中焦正气不足,临床中效果显著。
徐经世教授认为眩晕病是正气亏虚。临床辨证多虚实并见。下虚为本,上实为标。故图本为主,辅以治标,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本文摘自《中医药临床杂志》
概述: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 肝阳上亢即类似于西医病名中的高血压,中医治疗可用平肝补肺以抑止肝木等方法。 编辑本段肝阳上亢的食疗 一、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 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 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二、枸杞猪肝瘦肉汤 配方:猪肝250克,瘦猪肉250克,枸杞(连梗)700克。 制作: 1.猪肝洗净,切片,瘦猪肉洗净,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洗净,摘叶,枸杞梗折短(或屈扎成两小扎)。
2.把枸杞梗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煮沸后,放入猪肝、瘦猪肉煮至熟,调味供用。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补肝养血,瘦猪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三者合而为汤,养肝之体,清肝之用,共奏养阴退热、益精明目之功。
本汤养肝清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食疗功效,也是调养肝阴以清泄肝热的家庭常用饮品。 三、山楂降压汤 配方:山楂15克,猪瘦肉200克,素油30克,姜5克,葱10克,盐5克,上汤1000毫升。
制作: 1.把山楂洗净,若是山楂果,拍松,待用。 2.瘦猪肉洗净,去血水,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3.砂锅放小火上预热后转为中火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鸡汤,烧沸后下入猪肉、山楂、盐,用文火炖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瘦肉30-50克,随意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化食消积,降低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食用。方中的山楂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并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作用。
四、枸杞桑菊饮 配方:枸杞子9克 决明子6克 桑叶9克菊花9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枸杞子、桑叶、菊花、决明子去杂质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 2.把小火预热好的砂锅置中火中烧沸,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滗出汁液;另加水200毫升,再煮10分钟。
合并两次煎液,加入白糖拌匀,再烧沸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降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注意:配方份量为参考比例,具体用量可根据人数、个人口味等作相应调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