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可以吃人参不

时间: 阅读:13657
肝阳上亢可以吃人参不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5-03 06:41:32

肝阳上亢有的可以吃人参,有的不可以吃。

1、可以吃:肝阳上亢是指肝阳上窜,多是肝阴亏虚而引起的,一般会造成头目胀痛或腰膝酸软、头晕等不适。而人参属于滋补品,适用于脾虚、肺虚、气血亏虚等病症使用,如果符合需求,是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食用的,但因控制好量,避免虚不受补。

2、不可以吃:因个体存在差异化,如果是人参禁忌人群,如实证、热证、湿热内盛正气不虚,则不可以吃。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2 13:13:28


  • 空青
    回复
    2024-02-02 13:13:28

    种人士不宜服参

    a 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b 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c 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循环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d 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参。

    e 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因人参有抗利尿作用),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f 失眠、烦燥孱实证者不宜用,否则睡眠更差。

    g 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忌用人参。

    食用人参禁忌

    不同种类的人参其作用机理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西洋参药性属凉性,一般用于热证,如血压增高、便秘等。而人参性温,适用于寒证。其中生晒参为清补之品,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的证候和症状。
    一般情况下每天煎服,3~19g为宜!
    但是如果出现腹泻、皮疹、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亢进(或性机能减退)、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那么就应该减少或者停止使用了!
    请采纳,谢谢

  • 景天
    回复
    2024-02-02 13:13:28

    不适合吃人参人群
      人参是我国传统补品,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消耗性疾病后期、术后病人等。但下列人群不宜服人参:
      1、高血液黏度的患者。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中医称之为“淤血”。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会更高。
      2、胸闷、腹胀者。这类人服用人参后,常使胸闷、腹胀等气滞现象加重。
      3、发热者。感冒、炎症等发热病人服用人参后犹如火上加油,使病情加重。因此,发热应先查明病因,不可因病体虚而盲目进补。
      4、胃病。现已查明,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而人参对该病菌有保护作用,不利于药物对其杀灭。
      5、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6、体内有热毒者。身患疔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服用人参后会导致疮毒大发,经久不愈等严重后果。
      7、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人参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抑制胆道排泄胆汁使胆汁变稠。调查证明,长期服人参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8、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因人参有抗利尿作用),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9、红光满面者。临床发现,红光满面之人情绪往往兴奋,血压常常偏高,再服用人参会导致血压上升、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病症。
      10、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11、患有动脉硬化症。人参中的蛋白质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故有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糖尿病、脉管炎者应慎服人参。
      12、失眠、烦燥孱实证者不宜用,否则睡眠更差。
      13、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参。
      14、舌苔黄厚者。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又显湿润,黄则表示消化不良或有炎症,此时服用人参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等。
      15、舌质紫暗者。中医学认为,舌质紫暗为气血瘀滞之象,如服用人参反而会使气血凝滞加重病情,出现“疼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16、大腹便便者。这类人服用人参后,常常食欲亢进,出现体重猛增、身重困顿、反应迟钝、头重脚轻等不良感觉。

  • 冉冉云
    回复
    2024-02-02 12:12:18

    人参是滋补作用非常好的药材,价值也比较高,许多人都听说过人参这种中药材,人参具有很多的功效,滋补益气,不过人参虽好,有些人并不适合食用,在有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吃人参,那么哪些人不宜吃人参?不宜吃人参的人群有哪些?
    1、不宜吃人参的人群
    1、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人参
    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大于180mmHg时,无论哪一类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2、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人参
    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循环,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3、火大的人不宜服用人参
    因突然气壅而得喘证,或因燥热引起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吐血、鼻衄等病的人都忌用人参。
    4、肾虚的人不宜服用人参
    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这是因为人参有抗利尿作用。另外,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5、胃病患者不宜服用人参
    据研究表明,不少的胃病是由于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人参中的某种有效成分对这种病菌能起保护作用,影响治胃药物的杀灭效果。
    6、血黏度增高者不宜服用人参
    血黏度增高的病情相当于中医的“瘀血”症,因为人参有促进红血球生长的作用,而红血球增多后,会使血黏度更高,有碍病情好转。
    7、动脉硬化者不宜服用人参
    因为人参中的蛋白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从而会加重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故血管硬化、冠心病、脉管炎等病人要忌服。另,高血压患者多因肝阳上亢,服用人参很易加重“肝阳肝火”的症状,使肝阳愈亢,肝火愈旺。
    8、强烈过敏体质的人不宜服用人参
    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9、正在喝茶、吃萝卜的人不宜服用人参
    因为这两种食物都有行气的作用,而人参大补元气,进补后又把它的作用排除,等于白吃。
    10、精神不佳的人不宜服用人参
    失眠、烦燥属实证者不宜服用人参,否则睡眠更差。
    11、燥热的人不宜服用人参
    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12、小孩及婴幼儿不宜服用人参
    儿童为纯阳之体,本身就偏热,再服食人参大补,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人参含有类激素,可引起性早熟,尤其十四岁以下小孩应忌用,以避免性早熟;新生儿、婴幼儿更要禁用。
    13、肺结核病患者不宜服用人参
    中医认为,肺结核病人肺阴虚损,虚火旺盛,如再服食偏热的人参,则肺阴更虚、虚火更旺,从而会常常引起吐血,导致病情加重。
    14、妇女怀孕不宜服用人参
    妇女怀孕期间宜进食性味温凉等食物,如服食性偏热的人参,其成分可通过血液被胎儿部分吸收,易增加胎儿火气(胎火),对胎儿生长发育不利,甚至导致难产。
    15、浮肿病人不宜服用人参
    人参中有种成分有抗利尿作用,因而浮肿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要随意服用人参,以免延误治病。
    2、人参的饮食禁忌
    1、人参不可滥用
    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补药,妄用该品。
    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以为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
    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2.忌饮茶
    茶叶中含有鞣质,与人参皂苷结合,不易被人吸收;再者茶叶含有咖啡因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喝了浓茶以后,常会出现失眠烦躁等,这就是中枢神经过于兴奋所致。同样,人参也有类似作用,它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程度。
    因此,同时服用人参和茶叶会使这种作用大大加强,容易使人出现晚上睡不好觉、烦躁、头痛等现象。特别对于那些有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的患者来说更是没有好处,所以吃人参时忌茶,尤其是浓茶。
    3.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忌用五金炊具。
    五金炊具易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要用此类炊具制作人参,最好使用沙锅等炊具,这样才能保证药材的品质。
    4.人参忌与葡萄同吃
    易导致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5.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含白萝卜和绿萝卜)和各种海味
    古医书讲萝卜“下大气,消谷”。现代研究萝卜消食利尿,与古代观点相同,人参大补元气是其最主要的功能。
    若同时吃萝卜却可破气,此一补一破,人参就起不到滋补作用。因此,萝卜、人参不宜同时服用。此外,大部分的滋补品都有补气作用,故均不宜与萝卜同时服用。

肝阳上亢可以吃杞子吗

肝阳上亢可以吃疏肝解郁胶囊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