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时间: 阅读:12281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5-03 15:23:47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发病机制是肝肾阴虚,也可能是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所造成,也不排除是气滞血瘀和气血亏虚所引起。

肝阳上亢型眩晕可以通过口服平肝潜阳的药物来做治疗,也需要配合抗眩晕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在治疗期间要多注意休息,要长时间的熬夜加班,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6:16:44


  • 南絮
    回复
    2024-02-02 16:16:44

    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外伤原因

    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先天不足

    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劳倦过度,气血衰少,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 南絮
    回复
    2024-02-02 16:16:44

    关于眩晕的特点是 [单选题](D)如下

    A.坐立不安

    B.头重如蒙

    C.头痛头胀

    D.头晕眼花

    E.恶心呕吐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2,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

    3,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4,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

    5,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6,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

  • 冉冉云
    回复
    2024-02-02 15:15:34

    肝阳上亢证的眩晕主要诊断依据是()

    A.急躁易怒,口苦口干

    B.头目胀痛,舌红苔黄

    C.耳鸣耳聋,恶梦纷纭

    D.口咽干燥,潮热盗汗

    E.腰膝酸软,头重足轻

    正确答案:E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表现

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表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