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和肝阳上亢同时存在可能就会导致出现肝炎或者肝硬化等疾病的可能。
出现肝郁和肝阳上亢同时存在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治疗,平时也可以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缓解肝部问题,短时间内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可以过于劳累。
肝气郁结证又称肝气郁滞,是因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引起气机失调所致的病证。多由精神刺激、情志抑郁或其他脏腑病证长期不愈,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而致。本证以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的病理为特点,常因部位不同而见不同的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问或窜痛。或自觉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俗称“梅核气”。或颈部瘿瘤,腹部疤瘕。妇女*作胀结块,月经失调,痛经,闭经,脉弦。
病机分析:本证是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所致的病证,与人的精神因素密切相关。若精神刺激,情绪不畅,气机郁滞,常表现为情志的改变,如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等。肝经分布于两胁及少腹,肝经气滞,气机不畅,则表现为胸胁少腹胀问或窜痛;气机不畅久郁生痰,痰随气逆上行,郁于咽部则成梅核气,积于颈部则成瘿瘤,停于腹部则为疤瘕;气病及血,血行不畅,冲任失调则见*作胀,结块,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弦脉为肝病之主脉。
肝气郁结证是肝的常见证候,若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日久不愈,可气郁化火成为肝火上炎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考试,大网站收集又可出现肝气犯脾证,若气机不畅影响血的运行又可变为气滞血瘀证等。
相似证候的辨别:肝气郁结常因气郁化火而成肝火上炎证。本证以气郁、气滞情志改变为主,肝火上炎则以化火见热象为主。
辨证注意点:本证是由于精神刺激,情志抑郁,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而出现的病证。临床辨证当注意与本病密切相关的精神刺激等外因,临床表现以气郁、气滞、情志改变为主,证情的轻重变化与情志变化有关。
肝火上炎证是由于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经气火上过所致的病证。临床以气火上逆热象明显为特征。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头晕胀痛,耳鸣,面红,目赤肿痛,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或多梦,口苦口干,便秘,尿短黄,或胁肋灼痛,衄血吐血,妇女月经量多、超前,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气郁而化火上道为特征。肝火上炎上扰清窍则头晕胀痛;肝开窍于目,火性炎上则面红目赤肿痛;胆附于肝入耳,肝热移胆则耳鸣,肝火内扰,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或多梦;肝火郁于肝络则胁助灼热疼痛;热盛伤津则日苦口干,便秘,尿短黄;肝火灼伤脉络,血热妄行则衄血吐血,经行量多,超前。本证为肝之实热证,故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上炎是肝气郁结的发展,若肝火得不到遏制则阳亢无制,耗劫肝阴引动肝阳而成肝阳上亢化风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肝阳上亢证辨别。本证以肝经气火上逆为特征。肝阳上亢证有阳亢的见症,如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这一点与肝火上炎相似,但肝阳上亢还有腰膝酸软等肝阴不足的临床表现。
辨证注意点:有肝气郁结或内热化火的病史及依据。有肝经气火上逆热象明显的临床见症。
肝阳上亢和肝郁不是一回事.: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肝郁多由情志抑郁,气机阻滞所致.是“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发舒畅,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的病症.其表现主要有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褚变化而增减.肝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呕逆,吐酸水,饮食不脉;脾气失和就发生腹痛,腹泻.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或逐渐产生症瘕积聚.此外,如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肚疾患,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常和肝气郁结有关.
生活护理:
建议去医院中医科治疗.
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内容亦多在肝阴、肝血失调之中阐述。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方面。亦常影响及脾胃的功能,使其和降失常,运化失职。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气滞。系指肝之疏泄功能不及或障碍,以致气机郁滞不畅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所致。其病理则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的局部可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肝气阻滞,或痰气郁结,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则上可发为瘿瘤、梅核气;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下可发为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以及女子痛经,甚则经闭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及脾胃考试,大网站收集的纳化及和降功能,则可见胸胁胀痛、脘腹满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症。
肝气横逆
肝气横逆,系指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累及脾胃功能而言。其形成多由肝郁气滞病证发展而来。其病理表现是:若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若肝气横逆犯脾,则运化功能失调,可发作腹痛泄泻交作,并能随情绪之变化而休作;若大怒伤肝,肝气亢逆或肝火暴张,则可动血,而致烦躁易怒,或吐血、衄血,或暴崩等症。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逆;或因情志所伤,五志化火,心肝火旺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动太过,故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症。肝阳亢逆,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阳气暴张,火随气窜,伤及筋络,则可引发肝风内动,既可上扰巅顶,亦能旁窜四肢,甚则血随气壅而血菀于上,发为薄厥及痉挛抽搐之症。
是的,中医的肝,与自然界中春气相通,就像树木一样,扎根于地下并向上生长,具有升发调达的特性,不容易被屈服,也不容易被折断,性格顽强刚烈。早在秦汉时期,中医经典就提出“肝”为人体的“将军之官”,具有藏血、调节气机、帮助消化等作用,宜顺之不宜折之,宜柔之不宜伐之。若人体的“将军”被激惹,人体相对处于一种病态,就像国家失去将军一样,心、脾胃、肺、肾等脏腑就会发生叛乱,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比如失眠、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心慌胸闷、胁痛、腹胀、便秘,及女子月经的紊乱、不孕等,甚至出现性格的改变,如性格暴躁等。这时,我们运用一些疏肝柔肝的药物,让我们的“将军”继续为我们镇守边疆,这些症状就会好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