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脑心通胶囊与肝阳上亢有关系吗

时间: 阅读:3225
脑心通胶囊与肝阳上亢有关系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05-04 14:02:32

脑心通胶囊通常属于一种降血压的药物,对于肝阳上亢造成的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一般肝阳上亢会导致体内气火郁结,也可能会导致肝虚肾虚等,通常可以通过中药的办法调理,一般可以通过镇肝熄风和补肾补肝的药物治疗,如果肝阳上亢引起了高血压,通常也可以配合脑心通胶囊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2-02 18:18:44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8:18:44

    手指甲以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营养圈(指甲底部的半月形)占指甲的五份一长度(最好五个指甲均有)为健康之兆。如果色苍白、色黄、色青、色黑、无光泽、过厚或过薄、过软或过硬、易折断、表面粗糙无光泽有凹沟、纵条纹、白斑、健康圈比例不正常多为体质较差之兆。 营养圈过大者多为肝阳上亢,中风;过小者多为痛风,咳喘,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脑软化(中风过后可变得不明显);没有营养圈者多为气血两虚。

    手指甲以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营养圈(指甲底部的半月形)占指甲的五份一长度(最好五个指甲均有)为健康之兆。如果色苍白、色黄、色青、色黑、无光泽、过厚或过薄、过软或过硬、易折断、表面粗糙无光泽有凹沟、纵条纹、白斑、健康圈比例不正常多为体质较差之兆。 营养圈过大者多为肝阳上亢,中风;过小者多为痛风,咳喘,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脑软化(中风过后可变得不明显);没有营养圈者多为气血两虚。

  • 半夏
    回复
    2024-02-02 18:18:44

    脑梗塞

    第一节 一般概念

    脑梗塞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脑梗塞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此外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名一过性脑缺血,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但末到脑梗塞的地步。 中医把这类疾病叫作中风,但中风也包括脑出血在内。中医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本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名“中风”。本病可因情志不调,心肝气郁,化火生痰;或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素体肥胖,多湿生痰,酒食不节,多食肥腻辛辣,因痰生热,故中风多为风、痰、火、淤可致,或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

    病因

    脑梗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第二节 预防措施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比较困难。所以预防脑梗塞病应予重视。脑梗塞与脑出血就其致病因素,它们有其共同的地方在脑动脉硬化形成后,其发病诱因却有不同。在致病因素的预防上可参照脑出血一章的预防措施,现仅对脑栓塞的前驱症状和一些诱因的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一 治疗各种心脏病

    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当心脏跳动过快,栓于易脱落,特别在全身用力时,心脏用力收缩,血流速度加快,栓子在快速血流的冲击下,更容易脱落,脱落的栓子堵塞血管就发病,所以对风湿性心脏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除积极治疗外,还不适合做急重的运动或劳动。是对脑栓塞的重要预防措施。

    二 戒烟

    烟草中有一种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尼古丁吸入人体内,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三 把脑梗塞病防止在发病前阶段

    各种脑梗塞病的危险因素,如不认真的预防治疗,任其发展下去,这些因素就会由量变到质变,直到暴发脑血管病,因此预防脑梗塞病要早抓,警惕脑梗塞病前的各种信号。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 如嗜睡,即整天昏昏沉沉的睡觉。性格反常态,变得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和烦躁不安,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能减退。这些表现与脑缺血有关。

    (二)运动障碍表现为突然嘴歪,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偏身无力或活动失灵,持物失落,走路不稳,突然摔倒,有的可出现肢体抽动。

    (三)感觉障碍表现为舌、面、唇及四肢麻木。耳听力减退,视物有旋转感。

    (四)头痛、头晕头痛形式与往日不同,头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五)植物神经及其他障碍 全身乏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突然打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少数病人有脸结合膜,视网膜出血及鼻出血。如果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就医,予以详细检查,作出诊断,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或推迟脑梗塞的发作。

    第三节 治疗和疗养康复方法

    一 急性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除血压特高外一般不降压。勤翻身,注意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预防褥疮。

    (二)低分子右旋糖酐 每日500毫升静滴,连用两周。

    (三)血管扩张剂 间断吸入混合气体(6—7%的二氧化碳,50—95%氧),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罂粟碱1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内缓慢静点,每日一次共两周。血管扩张剂仅用于发病初1—2天或病后3周以后,否则可出现脑内盗血综合征,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缺氧损害。

    (四)抗凝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肝素12500单位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的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缓慢静脉点滴(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第一天可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如新双香豆素300毫克、双香豆素100—200毫克、新抗凝4—8毫克)。

    (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当归、红花等。可酌选用 。

    (六)手术治疗 颈动脉阻塞者可作血栓摘除术。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动脉系统阻塞者,可于病侧进行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吻合术。

    (七)新针、头针、激光或超声波等治疗均可选用。

    二 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

    脑梗塞恢复期要适当地服用末梢循环改善剂,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降低血脂,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注重血压等治疗,对有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者,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详见脑出血)。

    (一)中医中药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治疗,基本原则是活血化淤。

    1.单方

    (1)芎嗪注射液 一次40—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7—10次。 无明显副作用,目前能人工合成。临床应用为: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二水化合物。 对恢复期或后遗症可作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10—2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丹参注射液 用法: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于 5%葡萄糖40毫升中,作静脉注射,每日两次,5天一疗程。

    (3)复方丹参注射液 用法:2—4毫升肌注,每天一次,或用4—16毫升加于5%的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醣酯酐25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1—2周。

    (4)夏天无 又名无柄紫堇,有活血止痛作用。制剂:注射剂每支2毫升,片剂每片0.6克。用法:先行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天一次,显效后改口服。每次4—6片,每日2—3次。

    2.复方

    (1)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芹16—30克、当归9克、 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9克。功效: 补气血、通经络。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2)四藤汤桃红汤 组成:络石藤、鸡血藤、海风 藤、红藤各15克。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9克。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3)通脉丸 配方:丹参30克、桂枝9克、鸡血藤30 克、地龙9克、红花15克、紫参30克、紫草9克、当归30 克、川芍9克,共研细末,炼密为丸、每丸重9克。功效: 活血化瘀,温阳通络。用法:每次1丸,每日二次。

    (二)矿泉疗法

    我国的矿泉资源丰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用单纯性温泉、食盐泉、重碳酸钠泉、硫酸盐泉、氡泉作泉浴疗法,泉水温度控制在38—40度,一次浴10—20 分钟,每日一次。云南省干部疗养院温泉取用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汤”,无论水质、水温对中风后遗症均有显著、确切的疗效。

    (三)外敷疗法

    1.中风昏迷 用苎麻蔸、大蒜各适量,一同捣烂,敷 于后颈,约20分钟后可渐醒来,本方只适应于中风闭症。

    2.半身不遂 穿山甲、大川乌头、红海哈各60克,同 研为细末,每次15克,用葱汁和成半寸大小的药饼贴双足 心,以纱布固定,再将双足浸热水中,待身麻汗出,马上去除药饼,治疗时避风。每半月敷一次。

    (四)热熨疗法

    1.中风口眼歪斜 用生木瓜汁与大麦面调和成饼,哄热后熨贴胃脘部,饼冷却更换。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此乃治本之法

    2.中风半身不遂 用晚蚕砂1000克、分数份装入布袋,蒸20分钟,趁热熨治患侧肢体,每日一次,每次1小时。

    (五)脑血管意外的物理疗法物理疗法

    可使患者脑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缓解血管痉挛,侧枝循环形成,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和新陈代谢,加速脑细胞再生过程和功能恢复,并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低频电流刺激痉挛肌肌腱中的神经腱梭引起反射性抑制和刺激对抗肌的肌肤引起的交互抑制来达到使痉挛肌松弛的目的,恢复其肢体功能。常用的物理疗法如下:

    1.超声波疗法 采用1:2脉冲超声,剂量由0.6—1.25瓦/厘米:患区头部剃毛,涂接触剂后,声头于患区上下或左右缓慢移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20次一个疗程。

    2.痉挛肌电刺激疗法1路2×50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的前臂肌腱处(屈侧),1路2×50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的前臂肌肤(伸侧)波宽0.3毫秒,延迟时间100毫秒,电流强度:运动阈或运动域上,时间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3.脉冲中频电疗法 2×5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前臂外侧,并置mQ:1000%,WT:全波一断调,f1:50赫兹,t1:2秒;t2:2秒,t:10分钟,I:腕部背屈指伸展为宜。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4.低频脉冲电疗法 2×2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前臂外侧、并置,f1:4、f2:4,Wt:起伏波或断续波,t:4分钟,I:腕部背屈,指伸展为宜。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5.离子导入法 采用眼—枕法,双圆极加10%碘化钾溶液,阴极导入,导入前先以1—2%碘化钾溶液点眼,I:1—2毫安、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20次为一疗程。

    6.水疗法 水温37—38度,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 钟,20次为一疗程。

    7.磁疗法 一般按针刺治疗原则取穴,在瘫痪肢体的 穴位上敷贴磁片,磁片的直径一般1厘米左右,磁片的场强一 般为500—1500高斯。上肢瘫痪,可于肩井、曲池、外关和 合谷等穴敷贴磁片,下肢瘫痪,可以于环跳、风市、阳陵 泉、足三里和解溪等,穴位敷贴磁片,疗程可适当延长,定 期交换敷磁穴位;以免时间过长,胶布刺激皮肤。

  • 紫苏
    回复
    2024-02-02 17:17:34

    治疗眩晕症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第一,活血通络类的中成药,有复方丹参片,血塞通软胶囊,脑心通或强力定眩胶囊。第二,治疗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的中成药。如果伴随有高血压,可以服用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第三,针对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在服用活血通络药物的同时可以配合一些强筋健骨的中成药,如仙灵骨葆或全杜仲胶囊。在使用中成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

    头晕头昏怎么治疗
    如果最近一段时间精神过度紧张,压力大或者是睡眠障碍是可以引起头晕的症状,主要应给予改善睡眠,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可以口服调节神经的药物,比如谷维素、安神补脑液和心神宁片,也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会使症状缓解。同时也可以出现头昏、头晕,主要应给予抗焦虑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另外也可能会见于抑郁症的患者,抑郁症的患者一般表现为睡眠是早醒,患者主要是给予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最近总感觉头晕,应该分析一下引起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头昏应该挂什么科
    头昏,可以挂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大内科进行就诊,也可到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或者处理。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多见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跟肥胖、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都具有相关性。在过度疲劳、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空气不时,容易诱发。头昏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头部昏沉感、不清爽,或者伴不稳感,但不会跌倒。

脑盖响肝阳上亢怎么办

脑中风动脉取栓手术需要注意些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