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熟地黄调理肝阳上亢吗

时间: 阅读:9034
熟地黄调理肝阳上亢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5-03 13:43:19

熟地黄调理肝阳上亢,药物在服用以后能够起到滋补肝肾的功效,同时也能够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咽喉肿痛以及脾气暴躁,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改善出现的口苦和口干等症状。

熟地黄是属于一种中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在用药期间需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2-02 20:20:48

    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而成,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其味甘、性微温,入于心、肝、肾经,为补血生精、滋阴补肾退热之要药,也是最为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之一。

    因其可以治疗或调理因为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等症,同时又能滋补肝肾。

    熟地黄常用搭配:

    在临床使用中,配伍补益药时常常加入熟地,例如当归,甚则红参、干姜、肉桂等大热之品,一般都会习惯性地选用熟地20-30克配伍。

    因温阳补血之滋补药,药性上行,容易引发咽喉肿痛、出痘、口腔溃疡等俗称“上火”的症状,熟地入于肝、肾经,其性下行,既起到柔肝的作用,又与滋补药相互制衡,可以补而不燥,起到更好的滋补效果。

    以上内容参考:-熟地黄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滋阴补肾补血?推荐熟地黄食疗方

  • 远志
    回复
    2024-02-02 20:20:48

    血虚我在前面文章讲过,是跟阳虚,阴虚,气虚做对比专门写的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能大概区分开它们的区别。现在再重新复述一遍,给没有看过之前写的文章的新读者系统的说一下。中医上讲血虚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者萎黄,眼睑,口唇,舌质,手脚及指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精神疲惫,手足发麻或者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证候分析:导致血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方面:(1)血液耗损太过,新血未及时补充,主要见于各种出血证后,或久病,大病之后或者劳神太过,饮血暗耗或因虫积肠道,耗吸营血等。(2)血液生化不足,可见于脾胃运化机能减退,或进食不足,或因其他脏腑功能减退不能化生血液或瘀血阻塞脉络,使局部血运障碍,影响新血化生,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

    凡能补血,以治疗血虚证为主的药,称为补血药。今天给大家介绍下临床常用的七种。

    一 当归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当归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当归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治疗以下4种疾病。

    (1)血虚诸证;(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4)血虚肠燥便秘。

    二 熟地黄 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主要治疗:(1)血虚诸证 熟地黄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2)肝肾阴虚诸证 熟地黄入肾经,善于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云其“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三 白芍 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要治疗:(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 白芍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2)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常配柴胡,当归,白芍等,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如逍遥散《和剂局方》;也可以调肝理脾,柔肝止痛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阴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栾急作痛,常配甘草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敛阴止汗

    四 阿胶 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治疗:(1)血虚诸证 阿胶为补血要药,善于治疗出血而导致的血虚证。

    (2)出血证 阿胶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治疗妊娠尿血;阴虚血热衄血;咳嗽咳血;血虚血寒之崩漏下血等,如胶艾汤《金匮要略》;配伍白术,灶心土,附子等同用,可治脾气虚寒便血或吐血等证,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3)肺阴虚燥咳

    (4)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

    五 何首乌 归肝肾经

    功效: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主要治疗:(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制首乌善于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治疗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治疗精血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常配伍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如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

    (2)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六 龙眼肉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

    主要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失眠健忘。龙眼肉能补心脾,益气血,安神,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用于年老体衰,产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可单用本品加白糖蒸熟,开水冲服《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七 楮实子 功效:滋肾,清肝,明目,利尿。

    主要治疗:(1)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

    (2)目翳昏花 本品入肝肾经,性寒能清热,清肝明目。凡肝经有热,目生翳障之症,以楮实子单味研末,蜜汤调下,如楮实散《仁斋直指方》

    (3)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煎服,6-9克

  • 空青
    回复
    2024-02-02 20:20:48

    (1)桑丹杞菊丸

    [处方]桑叶4.5克,丹皮4.5克,滁菊花4.5克,炒枸杞子6克,煨天麻6克,焦山栀6克,生地12克,钩藤9克,橘红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平肝熄风。

    (2)滋阴潜阳汤

    [处方]石决明、女贞子、杜仲、熟地黄各25克,生牡蛎、桑寄生各20克,山茱萸15克,夏枯草、天麻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潜阳。

    (3)清肝汤

    [处方]葛根、钩藤、白薇、黄芩、茺蔚子、白蒺藜、桑寄生、牛膝、泽泻、川芎、野菊花各12克,磁石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肝,滋阴潜阳。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2 19:19:38

    明目地黄丸有副作用吗?这是一种中成药对于人体并没有什么副作用。只要是患者在正确的用法用量下服用的,其副作用是几乎没有的。而这种药物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够调理五脏功能。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来讲一下吧。
    1、功能主治
    熟地黄能够益肝肾、滋阴降火、养血补血。还可以促血凝、增强心脏收缩力、利尿、轻微降血糖。山茱萸可以补益肝肾、涩精止遗、敛汗固脱。有利尿降压、改善糖尿病消渴症状的作用。对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亦有改善作用。枸杞子能够补益肝肾、养阴补血、益精明目、润肺止咳。蒺藜功能主治平肝解郁、祛风明目。常用于肝阳上亢、肝气郁结、乳闭不通、肝热、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证。
    2、用药注意
    因为,明目地黄丸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所以明目地黄丸对眼睛好,可以治疗眼睛浑浊。感冒时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明目地黄丸;平时有头痛,眼胀,虹视或青光眼等症状的患者不可以使用明目地黄丸。
    3、适应症
    明目地黄丸的功效是滋肾,养肝,明目,主要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角膜炎,单纯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明目地黄丸期间要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很多药品都有此类要求,在饮食时应多加注意。
    再者是暴发火眼者,应忌用明目地黄丸,火眼的表现为眼白充血发红,怕光、流泪、眼屎多。
    如果儿童出现此类适应症,则应先到医院检查眼部情况,确定其无其他不良症状或无其它眼病方可服用。
    4、功效如何
    明目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补肾填精。因此明目地黄丸也经常被用来治疗肾阴虚,有不错的效果。
    明目地黄丸对小孩子的弱视,大人的视网膜疾病,还有眼睛的神经炎,另外角膜炎,还有青光眼也有非常好的疗效。同时,我们的肝脏还有肾脏比较虚弱的时候也会给大家带来帮助。大家可以试一下这种药物。
    明目地黄丸的主要成分都是中药成分为主,主要有熟地黄,还有牡丹皮,另外还有山药,枸杞子等具有营养的成分。同时对人的身体没有害处哦。

疏肝柔肝平肝健脾升阳的药物有哪些

太瘦的人肝阳上亢怎么调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