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好治。对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情疾病治疗,一般选择通过中药来调理,效果相对较好一些,比如可以服用益母草、天麻、石决明等中药药物来帮助改善,有较好的滋补肝肾的作用。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来疏通经络缓解病情。
在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海带、绿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下面,我们来谈谈近代名医大家施今墨,是如何利用简单的两味药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实例;有一位快五十来岁的男性患者,据患者自述,主要症状就是近期有好几次手臂莫名的感觉发麻,而且高血压也有好些年头了。
在就诊时,发现患者面色红,目赤,神情颇为急躁,且舌红苔黄,脉象弦。
于是,为了稳妥,防止患者有中风中风的风险,就让他去做一个检查。当然,在此期间,还是得先将症状缓解下来再说。
很显然,由以上症状表现可以看出,患者的问题明显属于肝阳上亢。这类症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常伴有高血压,甚至可能有脑卒中的风险。而手脚时常麻木,就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信号。
在中医里,肝阳上亢通常也将它称之为肝阳上扰。简单来说就是,这类患者肝阴不足,导致阴不敛阳,于是就会肝阳上亢。沿肝经上行,上犯于清阳之地,所以就会表现出头晕头痛、眼睛发红、面色发红、心情烦躁、口苦,甚至还会伴有耳鸣,睡眠障碍等。肝阳上亢以后,还会引起肝风内动。而这肝风内起,就是引起手抖手麻的关键。
遇到这类症候要如何改善?
调理思路分析:主要就是“气血下引”。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借鉴近代名医大家,施今墨老先生的一个简单的调理思路,就是利用钩藤和牛膝搭配。施老先生认为,肝阳上亢这一引发高血压的最大元凶。其本质,就是我们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平调的表现。
用大白话理解就是,体内大量的气血上涌到来头面部位。而下半身的气血亏虚,严重地破坏了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盛下虚”。
施老先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用牛膝和钩藤的搭配是比较好的。
钩藤:主要在于清肝热,平肝阳,还能息肝风。
牛膝:主要在于引血下行,还能活血化瘀、通络。
因此,这两味药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往下降”的一个属性。两者能把涌上头面部位的的气血降下来。将气血重新分配均衡,阴阳重新调和,从而达到调理肝阳上炕的目的,而现代的药理学研究发现,钩藤确实有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当然,若是以钩藤和牛膝搭配,也有着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性味偏寒。因此,若是有脾胃虚弱、便溏腹泻的人就不能用了。此外,若是有高血压证属肾精不足,或是痰湿中阻,或是阴阳两虚的患者,也是不能使用的。
当然,从调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药对搭配,其药效还远远不足。因此,若是中医调理,常以天麻钩藤饮以及丹栀逍遥散的加减等思路来进行调理。用钩藤配牛膝代茶,只是适用于较为轻症的患者。
总而言之,分享此文的目的在于,让患者朋友能对肝阳上亢所导致的高血压、眩晕,有一个很形象的理解。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火上炎证
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上炎证,一般以肝胆经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表现的实火炽盛为特征。火性炎上,肝火上攻头目,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热传胆,胆热上行,见耳鸣如潮、耳道红肿热痛,胆气上溢则口苦;火热伤津,见口干、便秘尿黄;肝失条达,见急躁易怒;火扰心神,以致失眠、多梦;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络,则胁肋部灼热疼痛;火热迫血妄行可致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象。治宜清泻肝火,方用当归龙荟丸。
[治法]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常方]天麻钩滕饮加减
[处方]天麻10克,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18克(先煎),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茯神9克。
[方义]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周1个疗程,在服汤药期间停服其他降血脂药物。
[加减]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克,胆南星6克;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克,希莶草12克;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克,茺蔚子10克;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0克,夏枯草15克;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克,牡蛎25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