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盗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服用金匮肾气丸、龙胆泻肝丸、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口服药物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及时调整自身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出现过于生气的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的发生。
阴虚火旺证: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所见,以心、肺、肝、肾为主。(一)主症;咽干口操,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二)临床表现:咽干口燥,轰热升火,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细数。或夜寐多梦,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肺火),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肾火)。各脏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现。(三)证情分析:本证产生各种症状的机理,一是阴虚有热,阴虚则燥,阴虚则静少动多,二是一个或几个脏腑的火旺。(四)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大多表现为慢性过程。其进一步发展,阴愈虚则火易旺,火更旺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导致肾阴、肾精耗竭,甚至出现阴竭阳越的危象。阴虚火旺[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知柏地黄丸【处方】知母40g
黄柏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等。【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注意事项】⑴忌油腻辛辣。⑵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其他剂型】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知柏地黄片
每片0.37克。口服:每次5片,每日3~4次。名称
知柏地黄丸组
成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
用
滋阴降火。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昏晕、耳鸥耳聋、牙痛及口干咽痛、遗精、盗汗、小便短赤,或骨蒸潮热、颧红、喉燥等。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慢性肾炎、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兼有内热者。剂
量
①小蜜丸:120g/瓶,9g/次;①水蜜丸:6g/次;③大蜜丸:9g/次。均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下。注
意
脾虚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用{可以}
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原有白、赤两种,赤白各随花色,单辨者入药。 酒炒用,可制其寒 。张锡纯言:“ 白芍出于南方,杭州产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红,其皮则红色又微重。赤芍出于北方关东三省,各山皆有,肉红皮赤,其质甚粗,若野草之根。 ”
一、芍药的功效:
白芍味苦微酸,性凉微寒。归肝、脾经。功效能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养血中间有收敛之性,为“ 肝家要药 ”。
现代常用于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拘挛,头痛眩晕 等症的治疗。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能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汪昂言:“ 赤芍主治(与白芍)略同,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 ”
二芍之区别,自古医家多认为“ 白补赤散 ”。汪昂言:“ 白补而收,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 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药利小便,益气。 ”
《本草求真》:“ 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
《长沙药解》:“ 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共瘰疬并效。 ”
张锡纯言:“ 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血;为其味苦,故能入胆而益胆汁;为其酸苦性凉,又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 ”
彭子益言:“ 芍药降甲木,桂枝升乙木。 ”
二、芍药的配伍应用:
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等证。 白芍能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常用于各种妇科疾病方中。如配伍当归、熟地、川芎等,即为补血圣方 四物汤 。若行经腹痛可再加元胡、香附等;若腹寒崩漏不止,可配伍阿胶、艾叶炭、炙甘草,即 胶艾汤 。用于营卫失调,中风外感,或表虚自汗、盗汗等证,常配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即“群方之祖” 桂枝汤 ,可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其与桂枝配伍,一温一凉,一散一收,一开一敛,一升一降,可谓尽显组方之妙。配伍牡蛎、龙骨、柏子仁等,可增强敛阴止汗功效,治阴虚阳浮引起的盗汗。
2.用于肝气不和,胁痛,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 白芍最善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如配伍当归、白术、柴胡等,即治血虚肝郁、协肋疼痛之名方 逍遥散 。大剂量芍药配伍炙甘草,即以治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疼痛见长的 芍药甘草汤 。 小建中汤 亦取此意。如配伍防风、白术、陈皮等,即治腹痛泻泄之名方 痛泻要方 。若下痢腹痛,常与木香、槟榔、黄连等药配伍。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 白芍善平抑肝阳,如配伍生地、牛膝、代赭石等,即张锡纯自拟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证之名方 建瓴汤 。
4.用于温热病热在血分,身热、发斑疹,及血热所致吐血、衄血等证。 赤芍能清血分郁热,常与牡丹皮配伍应用,或配伍生地等,如 犀角地黄汤 用法,或 丹栀逍遥散 用法。若斑疹色不红活之证,可配伍紫草、蝉蜕等,即 紫草快斑汤 。
5.用于血滞经闭、痛经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诸证。 赤芍能祛瘀行滞并缓解疼痛。活血通经常配伍当归、丹皮、川芎等,即 滋血汤 。若外伤瘀痛,常与桃仁、乳香、红花等活血祛瘀之药配伍。
6.用于气滞血瘀、中风后遗症。 如配伍黄芪、地龙、当归、桃仁、红花等,即王清任治疗偏枯痿痹证第一名方 补阳还五汤 。
7.用于痈肿、目赤肿痛等证。 赤芍善凉血、祛瘀而散肿消痈,并能止痛、泻肝火。如治疗痈肿疔毒,可配伍金银花、黄连、蚤休等,即 夺命丹 ;治肝热目赤,常与菊花、木贼、夏枯草、桑叶等疏散风热之品配伍。
8.张锡纯言:“(芍药) 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腰疼;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可谓言简意赅。汪昂亦言:“ 同白术补脾,同参、芪补气,同归、地补血,同芎泻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 ”可谓论之精详。
三、芍药的用法用量:
芍药常入煎剂,几克至十余克乃常用量,若取其柔肝止痛之性,与甘草配伍往往几十克以上方可取效。
若入血分,取其凉血活血之意,赤芍为宜;若敛肝缓急止痛,或利二便,白芍为宜;若取补养肝血,炒白芍为宜。
四、芍药的应用注意:
因芍药性偏寒凉,故虚 寒性闭经症忌服。阳衰虚寒之证,亦不宜单独应用。 除此之外,自古有十八反之说,不可不知。
《本草》言:“ 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可作一般性了解。
朱丹溪言:“ 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 ”此用炒芍药之缘由。
李时珍言:“ 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也(不宜用)。 ”
你一瞥微笑
喻含春意
我领会于心
于是爱慕于你
一中医实战笔记20.6.5
#中医实战笔记#
【 功效 】
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 应用 】
1、血虚证。
本品味苦而酸,性微寒,能养血敛阴,调经止痛。用治血虚证,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同用,即四物汤;用治阴虚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多、崩漏不止,可与阿胶、地骨皮等同用。
2、阴虚盗汗证,营卫不和之表虚自汗证。
本品味酸能收,能敛阴和营而止汗。用治阴虚盗汗,常配地黄、牡蛎等;用治营卫不和之表虚自汗,常配桂枝、甘草等,如桂枝汤。
3、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诸痛证。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养肝血,敛肝阴,平肝阳,而柔肝止痛,为治疗肝经诸痛之良药。用治肝郁血虚之胁肋、乳房胀痛,配柴胡、当归等,如逍遥散;用治肝郁脾虚之痛泻证,与防风、白术、陈皮同用,即痛泻药方;用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配牛膝、龙骨、牡蛎等,如镇肝熄风汤;用治脘腹、四肢挛急疼痛,配伍甘草,能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
【 用法用量 】
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 注意 】
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