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有可能会胃气上逆。肝阳上亢多数是情绪过度激动造成的,如果在肝上亢之后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会导致胃气上逆的现象,还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可以配合医生通过服用柴胡疏肝的药物治疗,也可以服用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物进行调理。调理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关于气逆失血、肝阳上亢5参考资料附:1治疗血随气逆的方剂2治疗血随气逆的穴位3治疗血随气逆的中成药4血随气逆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血随气逆 1拼音
xuè suí qì nì
2英文参考bleeding due to qi reversed flow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血随气逆为病机[1]。是指血随气逆为血随气逆而上冲,甚则动血而吐血,或壅闭清窍而昏厥的病理变化[2]。通常指肝气上逆导致面红目赤、吐血、眩晕或昏厥的病机[1]。因“气为血之帅”,在病理情况下,若气机上逆,则血也随之上逆[1]。《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4关于气逆失血、肝阳上亢气逆失血是指呕血由气逆而致者[3]。多因情志过分激动,肝火随气上逆而然[3]。常伴见胸胁满痛、烦躁而渴等症[3]。《金匮冀·诸血统论》:“气逆失血者,血从气逆,得之暴怒而厥也。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又: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是也。”可用小乌沉汤加芍药、生地、丹皮、黄芩、黄连之属[3]。
肝阳上亢又称肝阳偏旺,是由肾水亏损不能滋养肝木,或肝阴不足,阴不潜阳所致[4]。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痛、面赤、眼花、耳鸣、口苦、舌红、脉弦细数等症[4]。治宜滋阴平肝潜阳[4]。
5
肝阳上亢和肝郁不是一回事.: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肝郁多由情志抑郁,气机阻滞所致.是“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发舒畅,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的病症.其表现主要有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褚变化而增减.肝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呕逆,吐酸水,饮食不脉;脾气失和就发生腹痛,腹泻.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或逐渐产生症瘕积聚.此外,如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肚疾患,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常和肝气郁结有关.
生活护理:
建议去医院中医科治疗.
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
应该是胃里的
生气时情绪激动,血流得快,胃的毛细血管扩张,胃加剧收缩蠕动,进而顶气
另外,胃是和情绪连得最紧密的器官之一,一生气就胃痛之类的也很常见,甚至有人说,胃病=神经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