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有尿频尿急现象吗

时间: 阅读:9712
肝阳上亢有尿频尿急现象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5-03 12:30:33

患有肝阳上亢后,通常情况下,病人不会出现尿频和尿急的现象。会表现出尿频和尿急的情况,可能是肾脏或者膀胱以及尿道等器官出现炎症后所造成的。

在出现肝阳上亢的情况,可以吃新鲜的食物,例如冬瓜、胡萝卜、苹果、柚子、葡萄等,对于以上病情发作后所造成的情况有一定的减轻。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2-03 08:08:38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3 08:08:38

    【答案】:B
    考点:
    1.心病辨证:①心气虚辨证要点为心悸及气虚见症;心阳虚辨证要点为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见症;心阳虚脱辨证要点为心阳虚和亡阳的表现;心血虚辨证要点为心悸、健忘、失眠及血虚见症;心阴虚辨证要点为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见症。②心脉痹阻,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为主症。瘀阻心脉的疼痛为刺痛,伴见舌暗、瘀斑、点,脉细涩等瘀血内阻的症状;痰阻心脉的疼痛以闷痛为特点,多见体胖痰多,身重困倦等痰浊内盛的症状;寒凝心脉的疼痛以突然发作,痛势剧烈,得温痛减、伴畏寒肢冷脉沉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气滞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伴见胁胀、太息、脉弦等气滞等症状。③痰蒙心神辨证要点为神志抑郁错乱和痰浊内盛见症;痰火扰神证辨证要点为神志亢奋狂乱和痰火内盛的见症;心火亢盛证辨证要点为心烦失眠或神昏谵语等神志症状及舌脉出现火热炽盛之象;瘀阻脑络证辨证要点为头痛、头晕及瘀血证。
    2.肺病辨证:肺气虚辨证以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见症为特点;肺阴虚辨证以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见症为特点;风寒犯肺辨证以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并见为特点;寒痰阻肺辨证以咳喘并见寒痰内盛的表现为特点;饮停胸胁辨证以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为特点;风热犯肺辨证以咳嗽和风热表证并见为要点;肺热炽盛以肺、及肺系症状和里实热证并见为特点;痰热壅肺辨证以咳喘、痰多色黄及里实热证并见为特点;燥邪犯肺辨证以肺、及肺系症状和干燥少津为特点;风水相搏辨证以骤起眼睑头面先肿,并兼卫表症状为要点。
    3.脾病辨证:脾气虚辨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见症为特点;脾阳虚辨证以脾失健运、消化机能减弱与虚寒之象并见为特点;脾虚气陷辨证以体弱气坠、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脾不统血辨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表现为辨证要点;湿热蕴脾辨证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并见为辨证要点;寒湿困脾辨证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并见为辨证要点。
    4.肝病辨证:肝血虚辨证以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虚表现为要点;肝阴虚辨证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的见症及阴虚内热的表现为特点;肝郁气滞辨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或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要点;肝火炽盛辨证以肝经循行部位上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为要点;肝阳上亢辨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要点;肝阳化风辨证以平素有眩晕等肝阳上亢之状,又突见动风之象,或见卒然昏倒,半身不遂等症为要点;热极生风辨证以高热兼见动风之象为要点;阴虚风动辨证以动风兼有阴虚表现为特点;血虚生风辨证以动风兼有血虚表现为特点;寒滞肝脉辨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为特点。
    5.肾病五证的鉴别:肾阳虚;辨证以性、生殖机能减退,伴见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等虚寒表现为特点;肾阴虚辨证以腰膝酸冷、眩晕耳鸣、遗精、月经不调并伴见虚热之象为特点;肾精不足辨证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及早衰为要点;肾气不固辨证以精液、二便、经带、胎元不固为要点;肾虚水泛辨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并伴见虚寒症状为要点。

  • 空青
    回复
    2024-02-03 07:07:28

    肝阳上亢是指肝肾阴亏,肝阳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所致!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木胀痛,面红目赤,急燥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玄或玄细数
    肝风内动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症状的概括!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分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不同证候!
    肝风内动的治疗应以平息肝风为主!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所以要用息风止痉类药物如羚羊角、天麻、全蝎、蜈蚣、地龙。此外根据病情的虚实兼夹加以配伍,如祛寒、祛湿、祛痰、活血化淤等!

肝阳上亢有哪些症状呢

肝阳上亢有什么症状啊用什么药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