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心肾阴虚肝阳旺怎么办

时间: 阅读:10967
心肾阴虚肝阳旺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5-04 14:17:20

心肾阴虚、肝阳旺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滋阴补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主要包括六味地黄丸等,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来改善肝阳旺的现象。

在治疗期间,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吃饭时需要做到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2-03 11:11:02


  • 南絮
    回复
    2024-02-03 11:11:02

    你好,阴虚火旺是指阴阳失调、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成)火,出游阴虚内热现象外,尚有面红、目赤、咽干、喉痛、出血、心烦、苔少、舌质红瘦、脉细数等证。
    意见建议:主要进行滋阴降火,同时要注意:
    (1)节制性生活,一般阴虚火旺都是由于阴精亏损所致。   
    (2)禁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等,如荔枝、龙眼、榴莲、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的食品,麦当劳、肯德基的东西还是戒了的为好。   
    (3)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以少喝一点绿茶。平时也可以以绿豆汤解渴,但绿豆性寒,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4)晚饭少食。

  • 景天
    回复
    2024-02-03 10:10:52

      肝阳上亢即为“阳亢”,是“阴虚”所致。阴虚,阴不敛阳,阳相对亢奋而浮越于上的病理变化,可见到头晕目眩,面色潮红等症。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相互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生理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 其临床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消瘦或失眠,麻木拘急,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有阴虚阳亢表现 。
    食疗方法:
    【白菊花茶】
    配方: 白菊花5克,绿茶10克。
    制法: 白菊花、茶叶一起放入杯内,开水冲泡。
    功效: 清肝泻火,祛风止眩。
    用法: 代茶频饮。
    【葡萄芹菜汁】
    配方: 葡萄、芹菜各适量。
    制法: 把葡萄、芹菜洗净,捣烂取汁。
    功效: 滋阴养阴,清热平肝。
    用法: 以上汁液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用1周。
    【天麻钩藤羹】
    配方: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20克。
    制法: 前三味用布包加水适量,煎取汁液,用煮沸的药液冲藕粉,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 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用法: 每日1剂,连用4~5日。
    炖雪梨川贝:雪梨1个,川贝母6克。将雪梨挖去核,川贝纳入梨中,盖好孔,用白线扎好,放锅内水炖,约1小时左右,梨熟烂,饮汤食用,每日1次,连服3~5天。功效:本方用于肺肾阴虚感冒之发热、咳嗽等。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
    桑菊薄荷饮 :洁净的桑叶、菊花各5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上五味一并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温浸10分钟,频饮,也可放凉后饮用。
    丝瓜花蜜饮 :洁净丝瓜花10克。以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加入蜂蜜适量,温服,每日3次。
    鲜藕姜汁:去节鲜藕500克,生姜50克。将藕与姜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取汁。一日内分数次服完。
    白鳝鱼沙参汤 :活白鳝鱼250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百合24克,百部10克。将鳝鱼去肠杂,洗净切碎与余药共加水适量炖熟,入少许盐调味,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如要彻底摆脱阴虚阳亢的状态,首要的就是要补肾,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如肾阴偏衰不能制阳,就出现阴虚阳亢的病变,即肾阴虚。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凡肾虚者选用天然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福临门冬虫夏草4克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等共炖,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肾虚腰痛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心肾两虚肝阳上亢吃什么好

心阳脾阳肝郁是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