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中药口苦可以通过刷牙漱口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口香糖咀嚼的方式进行改善。
吃了中药后出现口苦,这属于正常的现象,一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一段时间后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得到明显的缓解,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中药,自己不要盲目用药。
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可能影响味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口苦现象。那么口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吃完东西嘴发苦怎么回事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吃完东西嘴发苦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吃完东西嘴发苦的原因1、胆经内有郁热或肝热移于胆,胆气上逆
肝胆湿热引起口苦,很可能是因为肝、胆部位存有炎症,特别是患有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由于胆囊功能差,胆汁的疏泄不正常,从而产生口苦感。肝胆有病变的人除了有口苦感外,还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等表现。
2、外感风寒邪气化热进入少阳胆经
《伤寒论》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即是。
3、心火
这类口苦由于焦虑烦躁、着急上火,或经常熬夜引起消化不良、胆汁排泄不畅所致,常伴有面红耳赤、头痛、目赤、小便色黄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性口苦现象也比较常见。有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在经常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等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口苦。
4、肠胃疾病
当肠胃消化不良功能下降的时候也会出现口苦的现象。
5、口腔疾病
如果牙齿有龋齿、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时候,也会导致口苦,出现异味。
6、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失调的女性,或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或会出现口苦的症状。
7、精神情绪因素
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口苦。
吃完东西嘴发苦怎么办1. 吃点维C可改善口苦
服用维生素C片能缓解口苦。每天3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服,一般说来,轻度口苦只要服药2~3次就可消失。即使是重的口苦症,连续服药3~4天也能解决问题。但这治标不治本,最好还是找医生确定病因,进行相应调理,才能根治。
2. 吃清凉食物
尽量使饮食规律、食物结构合理。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可多进食清凉汤水,以清凉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等。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平常不要喝酒,喝酒也有影响的。
吃完东西嘴发苦的调理方法如果只是短时间内感觉口苦,不必过于担心,可能会自然消失。但口苦现象持续较长,甚至伴随腹痛、腹胀、发热、消瘦、明显倦怠乏力等症状,就需要到口腔科、消化科、肝胆科检查有没有胆囊炎、胆石症或消化道及其他系统的疾病。如无明显内脏疾病,一般感冒和功能失调性口苦,可在医生处方下,服用中药汤药或中成药。
调整饮食结构,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温和的食物。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生冷、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例如寿司,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加重口苦。要调整饮食结构,可多进食清凉汤水,以清凉饮食为主,例如山药。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多喝水和吃蔬果。适当喝些蜂蜜茶,在进餐时,应尽量少考虑工作的事情。
当嘴巴出现怪味时,在刷牙后可以顺便清洁一下舌苔,并彻底清除残留在舌头上的食物,有助于消除口腔内的异味,并可恢复舌头味蕾对于味道的正确感觉,而不至于对食物口味越吃越重。
适当运动,从而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力工作者,运动要有规律性。
吃完东西嘴发苦的食疗方法1、鲜竹笋煲瘦肉汤
材料做法:鲜竹笋50g,瘦肉100g。加水先将瘦肉煮烂,再入鲜竹笋,烧至笋熟即成,加入少量食盐。
主治:清凉泻火,治口苦,口干等症。
2、菊花薏米冬瓜糖水
材料做法: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钟,去二药留汁,在放入冬瓜煮汤,汤成加入白糖即成。
主治:清火祛暑,因暑热引起之口苦症。
3、枸杞鸡蛋汤
材料做法:枸杞15g,鸡蛋2枚。先放枸杞与水煮汤,汤成加入搅拌鸡蛋,再烧开即成。
主治:轻度口苦。
喝完中药的时候,为什么说不能吃萝卜干呢?
许多人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医生都会提醒需要忌口,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干扰,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对不足,故患者食欲受到影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是机体康复的消极方面,忌口的目的就是避害就利,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到底应该如何忌口,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为什么要忌口?今天的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1、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要忌多糖、高脂、辛辣等食物;
2、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的患者要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粘滑的食物;
3、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及海鲜类食品。
4、热性疾病患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肉类等食物。《素问·热论》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临证指南医案》说:“自来热病,最怕食复劳复,举世共闻,非臆说也。”又说:“乱进食物,便是助热,唯清淡之味,与病不悖。”何廉臣认为,热病新愈时,一定要重视忌口,如对此不加注意,诸食都能引起食复,但犯酒最剧,因为“酒味辛性热,助其余邪热毒故也”。因为此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食后会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5、服解表透疹药时,应少食具有收敛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
6、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有些茶性凉下气,有降低药物温补脾胃的功效。
7、吃镇静、催眠等药物的前后也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8、服清热凉血及滋阴类药物时,不宜吃辣物。因为辣的食物性热,而中医辨证为热证的病人(有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服辣的食物会抵消清热凉血药(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9、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
10、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服中药时一般应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速度。脾胃虚弱的患者,更应少食该类食物。
服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问题是,有的药实在是苦不堪言,难以喝下。中医专家总结出中药祛苦六法,可以让中药比较容易入口。
①掌握服药时间
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8时至10时,一个在下午2时至3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②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③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④掌握服药速度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BR>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⑤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
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⑥添加调味品
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BR>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喝中药如何"不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问题是,有的药实在是苦不堪言,难以喝下.有时候,有的病又不得不连服多次,有些人真的是皱着眉头,含着眼泪吞服.中医专家总结出中药祛苦六法,可以让中药比较
容易入口.
①掌握时间.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8:00-10:00,一个在14:00-15:00.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②控制温度.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③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④添加调味品.在苦味药液屑尤敕涿?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