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尿无尿多尿检查项目有很多。首先要进行尿常规三项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还要对肾脏、膀胱以及尿道进行B超的检查。进行24小时尿液的监测以及肾功能的检查。
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确定病因后,才能对症进行治疗。建议多喝温开水,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尿检可以检查出什么?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内容。现在由于许多医院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所以尿常规结果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 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中排除维生素干 扰的定性检查。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以下三组检查内容: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颜色和透明度:正常人新鲜尿液呈淡黄色、透明;尿颜色受尿量影响,尿量越少尿色越深,另外,药物、食物可改变尿颜色,尿液放置后常因盐类析出而混浊。
比重:健康人尿比重最大波动范围是1.003~l.030,是指大量饮水或缺水口渴情况下的变动,但正常生活状态下,尿比重范围是1.005~ 1.025。
尿化学检查
尿酸碱度:尿液PH受饮食影响,波动于4.5~8.0之间,进肉食多时尿液呈酸性,进食蔬菜、水果多时尿液呈碱性,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pH6左右。
尿蛋白:正常人尿蛋白微量(<150毫克/24小时),常规性检查阴性。
尿糖:正常人尿糖极微量(100~300毫克/24小时),尿糖定性试验阴性。
尿潜血:正常人尿中无血红蛋白,尿潜血阴性。
尿酮体:正常人非饥饿状态下,尿中无酮体,呈阴性反应。
尿胆元及胆红素:受饮食影响可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系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试验,正常人呈阴性反应。
尿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正常人尿中无或有微量红细胞(≤ 2个高倍视野)。
白细胞:正常人尿白细胞0~5个/高倍视野。
管型:正常人尿中偶见透明管型,其它管型不应出现
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常规合称三大常规,是体检必查项目,其中尿常规主要反应肾脏和尿路系统相关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尿常规化验能检查出哪些疾病。
尿常规能看出啥?
尿常规检查的项目着实不少,足足有20来项。其实主要是看有没有出血、感染、肿瘤、黄疸、糖尿病、肾病和酸中毒。酸碱度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降低常见于酸中毒;尿胆原和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说明有黄疸;尿红细胞超过正常值说尿路有出血,而出血可能是由于结石、肿瘤和感染引起;尿白细胞计数如果超过正常值说明尿路有感染,可能是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疾病;如果尿糖和酮体值超过正常值应该考虑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尿蛋白显著升高可能有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从尿常规里面还是能反应出较多问题的,大家如果有不适建议尽快行相关检查。
尿常规时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尿液常规的项目主要包括有 尿比重,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液胆红素和尿胆原。
下面小克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尿液常规的各项目各有什么临床诊断的意义和价值:
1.尿液酸碱度:
正常范围在4.5-8.0,由于饮食的多样化,所以尿液的酸碱度有较大的生理变化,日常生活中爱吃肉食的人尿液偏向酸性,素食为主的人群偏向碱性。
尿液的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长期服用维生素C酸性药物的患者。
尿液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服用利尿剂后等。
2.尿比重:
正常范围在1.015-1.025之间,早晨的尿液尿比重增高。
尿比重增高见于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尿比重减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尿崩症等疾病。
3.尿蛋白:
正常是阴性,定量在0-80毫克。
尿蛋白阳性或者是定量大于100毫克时被叫做蛋白尿,蛋白尿可以分为生理学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是各种肾脏疾病所导致的蛋白尿,多为持续性的蛋白尿。
4.尿糖:
正常是阴性,当尿糖定性属于阳性的时候,称为糖尿,即葡萄糖尿。糖尿病是糖尿最为常见的疾病,出席之外甲亢,库兴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也可以导致糖尿的发生。
5.酮体:
正常:阴性。当结果阳性时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行酮尿,另一种是非糖尿病性酮尿。
糖尿病性酮尿多见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而非糖尿病性酮尿见于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和过分节食的患者。
6.尿胆红素和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阴性。
尿胆红素阳性或者增高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
尿胆原阳性或者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谢谢你的邀请!
尿常规作为我们检验三大常规中的一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临床上,我们常观察的指标主要是:
(该图是尿常规的检验报告单,每家医院里面包含的检测指标,但是基本的均项目具备)
最重要的是:尿常规操作简便、安全、价廉,同时对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是临床常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检验项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临床工作中,住院患者必须检查的项目就是三大常规,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大便常规。这些常规检查一般不能够直接确诊某种疾病,但是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尿常规中包含很多项,其中的颜色及透明度是肉眼直接观察的项目。透明度差一般考虑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等等;而颜色因为发病不同而呈现不同,像血尿因为尿中红细胞含量过大而呈现红色,脓尿因为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尸体而呈现黄色,乳糜尿及脂肪因为尿中蛋白超标而呈现白色。
尿常规中的酸碱度主要是了解尿液中的酸碱程度,为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对于酸碱失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尿常规中的尿比重主要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比重持续偏高考虑心衰、高热、急性肾炎等;比重过低考虑慢性肾炎,尿崩症等。
尿常规种的潜血及红细胞均提示血尿,其中潜血可以称为隐形血尿。常常见于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肿瘤以及泌尿系感染等。
尿常规中的白细胞以及亚硝酸盐主要提示泌尿系感染。
尿常规中的尿胆原提示有黄疸存在,阳性,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病等。阴性,常见于正常人,也见于梗阻性黄疸。
尿常规中的胆红素也提示有黄疸存在,阳性,常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
尿常规中的葡萄糖是早期筛查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现在主要用来评估糖尿病病情,也用于糖尿病的筛查。
尿常规中的蛋白质是现在尿常规检查的主要观察项目,一般用来检查是否有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尿常规,不仅仅能够观察治疗效果,还可以用于排除糖尿病肾病。
尿常规虽然检查项目很多,但是它主要是用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及发病的范围,对于确诊疾病一般无一锤定音的作用。所以,在尿常规出现异常后,一般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不建议根据尿常规直接进行定诊治疗。不仅仅是因为尿常规本身只是一种大范围筛查疾病,最重要的是尿常规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首先尿常规是临床中必查的化验项目,因为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有很关键的作用,主要是用晨尿,中间的尿液。这样化验结果比较准确。正常的尿液是谈黄色、尿清、泡沫极少。
下边小马为大家说一下尿常规化验结果异常所代表的疾病!
1、尿浑浊,有大量的血液及脓液,说明有泌尿系感染,导致炎症渗出。
2、尿液颜色黄,呈现浓茶样尿液,说明肝胆部位有梗阻或是病变,导致过多的胆红素遗漏到尿液中。
3、血尿及蛋白尿,这个很明显就是说明肾脏部位出现病变。使得大量的蛋白及血细胞外漏到尿液中。而且炎症、结石、肿瘤、外伤、挤压综合征都会导致出现血尿及蛋白尿。
4、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说明有肾炎、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
5、长期的出现管型尿。说明出现了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及发热都会出现。
因此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且还有很多疾病也有可能从尿液中表现出来。
尿常规检查包括两部分,干化学部分和沉渣部分。干化学包含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潜血等。沉渣部分包含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尿常规主要用于诊断肾脏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尿常规是最方便的肝肾胰、泌尿系问题的排查手段,现在生活节奏快,常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问题,病从浅中医,我这特指肾脏方面的,若发现尿蛋白和潜血,则有可能中招了,速去医院就医,莫耽误!
一样平常环境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0.8~2.0升。但饮水量、活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
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 尿液的比重
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颠簸,因受饮食、活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24小时尿比重升高多见于高热性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尿比重下降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测定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葡萄糖时,比重≥1.025,表现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现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牢固在1.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下降所致。 正常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液;
尿液排挤时即浑浊,多由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辨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浑浊,则无临床意义; 泌尿体系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阳性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正常尿多为弱酸性,pH值6.0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0~8.0之间;
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值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值上升; 尿蛋白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恶性肿瘤、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排挤应声等等环境下,皆可使尿蛋白排出增高,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亦可使尿蛋白排出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尿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定量,观察有无肾脏受损。但正常人剧烈活动后、寒冷或发热等情况下,亦可出现蛋白质一过性增高。 泌尿体系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以是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试验。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是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
定性试验:阴性
尿中酮体阳性时称酮尿症,见于重症糖尿病、中毒、长期禁食、剧烈呕吐、腹泻、脱水及脂肪摄入过多等情况下。 尿糖是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程中监测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活动后、怀孕期可产生一过性尿糖增高,无临床意义。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尿糖排出皆增高; 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定性试验:阴性
红细胞过多提示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等疾病的可能性;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被肠道细菌作用还原而成(粪便中称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在结肠重吸收入血,由肾脏排泄;
定性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在肝脏功能障碍、热性病、心力衰竭、溶血性黄疽、肠梗阻等情况下增高,在胆总管梗阻及肝细胞性黄疸极期时尿胆原减少; 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网状内皮系统处理降解而成;
定性试验:阴性
在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尿中胆红素增高。
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白细胞,红细胞,尿糖,酮体等多个项目检查,具体说一下以下几个:
1、白细胞检查:主要检查尿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一般来说,正常尿液中很少出现白细胞,离心后高倍镜视野中不会超过5个,如果有大量的白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炎症,例如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等,需要进一步检查。
2、红细胞检查:又称为“隐血”,如果尿液中发现大量红细胞,提示有出血性的病变,多见于泌尿系结石刺激、各类炎症刺激、肿瘤性病变、肾小球疾病等。
3、尿糖:该项指标异常,提示患者血糖升高或肾脏疾病肾糖阈下降可能,。
4、尿酮体:多配合尿糖项目一起分析病变,主要提示糖尿病酮症、中毒、等,也有饥饿性尿酮,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和其他检查项目综合分析。
5、尿亚硝酸盐:主要提示肾盂肾炎、膀胱炎。
6、尿胆原、尿胆红素:多提示胆汁代谢问题,可能有胆囊炎、肝胆肿瘤、肝炎等病变,如果异常明显,需要结合肝胆系统的检查情况分析。
7、尿比重、酸碱度:主要看尿液的比重和酸碱情况,明确患者血容量、酸碱问题。
8、尿蛋白:病理性尿蛋白主要提示肾炎,也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