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风热引起痒怎么缓解

时间: 阅读:10721
风热引起痒怎么缓解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5-04 00:46:51

风热引起痒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在局部涂抹消炎止痒的药膏进行治疗,比如炉甘石洗剂。如果风热的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柴银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不要经常用手触摸局部。也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涂抹药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04 21:21:53

     一、中药治疗
      风热血热,宜疏风清热凉血,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血虚肝旺,宜养血平肝,祛风润燥,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二、中医的其它治疗:
      有湿疹化者,用叁黄洗剂外搽。
      苔藓化者,用黄柏霜外涂。
      针刺曲池、合谷、血海、足叁里等穴。
      风热血热,宜疏风清热凉血,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血虚肝旺,宜养血平肝,祛风润燥,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二、中医的其它治疗:
      有湿疹化者,用叁黄洗剂外搽。
      苔藓化者,用黄柏霜外涂。
      针刺曲池、合谷、血海、足叁里等穴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4 21:21:53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

    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遇冷风而加重。

    治以发散风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开腠、发汗散寒。加荆芥、防风驱风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肤子、蝉蜕散风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二、疏散风热止痒法:

    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客于皮毛腠理之间,郁久化热,风热相搏,身热发痒,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多发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为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使风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肤子、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疹;连翘、当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风热毒邪表里分消而解。

    三、搜风化湿止痒法:

    风、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关节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破裂,渗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处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风化湿。

    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防风、荆芥、羌活宣透关节之风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风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当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养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浊止痒法:

    清升浊降,乃是生理常态。因体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风邪,阻遏气机,清浊失调,表里阻塞,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发瘾疹。《伤寒序例》曰:“风气相搏、必发瘾疹。”风邪内不得泄,结于肠胃,阴浊不降,大便干燥,胸中烦热,身热瘙痒,搔之起红色风团疹块,垒成条,热起冷伏,舌红苔燥,脉数。

    治以升清降浊,斡旋气机。

    方用升降散加味。

    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气;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宣散疏风透疹。

    内外通和,杂气风毒得泄,湿疹自消。

    五、益气活血止痒法:

    因脾虚肝郁,肺气不足,常自汗出,风邪乘虚结于皮毛腠理之间,外不宣透,内不得泄,身痒搔而起风块疹。多发于胸背,上午为重,舌淡苔薄白,脉虚。《诸病源候论》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

    治用益气固卫。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调和营卫;黄芪、党参、益气固卫;防风、荆芥、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止痒。

    六、滋阴润澡止痒法:

    阴虚风燥,营血不足,外感风邪,或热燥化风,风热相搏,结于肌肤,午后发热,肢节烦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饮,身痒或呈现?蕾风,或无疹身痒,入暮为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巢元方说:“夫人虚,风邪客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奕遍体,状若虫行也。”

    治以滋阴润燥,凉血和营。

    方用当归饮汤加减。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生地、何首乌滋阴润燥;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和营。有疹加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使阴血旺盛,瘙痒自除。

    七、温通经脉止痒法:

    肾阳虚气化无力,脾阳虚运化失调,复感风寒湿之邪,客于肌肤,阻滞脉络,外不透达,内不宣畅。身微痒起白色大块风团疹,遇冷则甚,四肢不温,舌淡嫩,脉细数。形成寒湿??风。即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水肿性荨麻疹。巢元方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痒疹,寒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则痒痛”。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枝、细辛温经通脉,散表里之邪;当归、白芍补血养营;甘草、大枣甘温益脾气;荆芥、防风驱血中之风;白蔻温脾燥湿;苍术燥湿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湿。

    脉络通畅,气血充盛,风寒湿邪得除,痒疹消失。

    八、清热解毒止痒法:

    因蚊、蚤、蜘蛛、毒虫等叮咬皮肤,毒邪内侵。《外科正宗》曰:“恶虫乃禀阴阳毒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凡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虫叮咬释毒,侵结于皮络,郁久发热,搔之起红润硬块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发热汗出更重,痛痒交加,舌红脉数。

    此属毒热结于皮络,治以清热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防风、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痒止痒;大黄、黄芩泄热解毒,使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风除湿解毒止痒法:

    巢元方说:“湿癣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因血热湿盛,复感风邪,风与湿相合结于阳络,郁久风胜,则化为虫,发生对称性痒疹,如两肘、腋、腘窝等处。痛痒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渐扩大面积,而成湿癣,舌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搜风解毒。

    方用湿癣解毒饮。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蝉蜕搜风通络,以解风毒;黄柏、黄芩、银花、连翘泄热以清热毒;白藓皮、海桐皮、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络燥湿杀虫以解湿毒。

    久服湿癣自愈。

    十、搜风解毒活血止痒法:

    风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化毒为虫,皮肤作痒,发生块疹成片,硬如牛领名曰牛皮癣。厚而干枯,色白而痒,搔起白屑,逐渐蔓延全身,舌红而干,脉洪数。乃风热血燥,不能充养肌肤所致之干癣证。《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廓,皮肤索痒……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其中亦生虫”。

    治以搜风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宣风换肌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搜经络之风,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泄肺胃之热邪;丹皮、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凉血活血以散风(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生地、首乌滋阴养血,润肌肤以除疡,白藓皮、蝉蜕、乌蛇善治各种癣疮。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4 21:21:53

    【华人健康网 记者洪毓琪】/台北报导

    这也痒、那也痒,老是忍不住抓个不停?每逢季节交替湿疹容易发作,症状愈来愈严重?台中医师表示,湿疹出现痒症,系由「风」引起,故需采用袪风止痒的方式治疗。 但想要远离湿疹困扰,除了袪风 止痒的方式治疗外,从调整饮食做起减少冰品、加工食品的摄取,才是根本治标方法。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科江裕阳中医师表示,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在中医古籍就有许多相关记载,但依据发作部位差异也有不同的名称名, 若发生在外耳部,称为旋耳疮。发生在阴囊,称为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手肘及膝窝,称为四弯风。发生在手部,称为鹅掌风。发生在小腿部,称为裙边风。发生在婴儿脸部,称为奶癣或胎疫等。

    湿疹热寒湿大不同 对症下药祛痒

    从上述名称可看出,每当提到皮肤搔痒的不适症状,中医名称中多离不开「风」字,又是为什么呢?江裕阳中医师解释,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湿疹的「痒」,系由「风」引起,故治疗时需袪风止痒。

    虽说导致湿疹发生的原因,皆因「风」而起,但依据个人体质差异,发作的部位与症状也会有些许差异,因此中医治疗方式也大相迳庭 。至于症状该如何判别呢?最简单的方式则是以皮疹色泽为分类,若皮疹的颜色偏白,属「风寒」,治疗需袪风散寒;若皮疹的颜色偏红,属「风热」,治疗需袪风清热;若皮疹有水泡,属「风湿」,治疗则需健脾化湿。(推荐阅读:湿疹痒到抓破皮,泡茶叶水可缓解搔痒?)

    预防湿疹这样做 6要点远离搔痒

    除了根据体质差异对症下药外,想要预防湿疹发生,又该怎么做呢?江裕阳中医师建议,从调整日常的生活型态开始做起,除了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外,在饮食、穿着上更要多加小心留意,以下为江裕阳中医师所提供的6大要点:

    要点1/饮食宜清淡, 多吃当令新鲜食物,少吃辛辣、剌激性食物或加工食品。

    要点2/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以减少尘螨、灰尘等 *** 物的影响。

    要点3/选择宽松透气棉质衣料 ,少穿尼龙化纤等紧身或贴身衣物。

    要点4/流汗是身体排毒的重要途径, 适当的运动让身体流汗,有益健康。

    要点5/冰品冷饮应有节制, 尤其是天气热,大口吃冰,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导致食欲不佳、倦怠乏力、大便黏腻不顺或腹泻等「湿阻」现象。

    要点6/压力是万病之源 ,有形的束带,会造成局部皮肤过敏,无形的压力,亦会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正面思考,放松心情,减少情绪压力,亦是预防湿疹不可忽略的层面。

    【中医师小叮咛】:

    更多健康资讯,请上《华人健康网》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4 20:20:43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还是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这个情况下需要对症治疗。
    指导意见:
    不能吃火锅发汗。这个情况下可以喝姜汤发汗的。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祝早日康复。
    医生询问:

    病情分析: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指导意见:
    一,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淡豆豉,生姜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红糖,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引起的咳嗽怎么治疗

改善湿气重的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