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寒湿会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时间: 阅读:13084
寒湿会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5-03 16:26:52

寒湿会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点:1、可能会出现胃寒、胃部胀气。2、有可能会出现月经不稳定、面部痘痘。3、也可能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大便粘马桶。

如果出现了寒湿,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改善,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这种现象。在平时可以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2-04 21:21:25

    人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淤,淤则堵,堵则瘤,瘤则癌。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0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惫,犯困,没有精神”返等;

    体虚最大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或者是工作压力大而引起的。经常晚睡或者是睡眠质量不好,第二天会疲劳,如果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0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0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

    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

    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

    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从“命门穴”

    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

    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04."凝"的感觉怎么样?

    当体内"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05."淤"的感觉怎么样?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06"堵塞"的感觉怎么样?

    "堵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07."瘤"的感觉怎么样?

    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08."癌"的感觉怎么样?

    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4 21:21:25


    古语讲“ 百病从寒起 ”,“ 十病九寒 ”,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


    尤其是女性受寒邪之后更为严重:




    身体有以下症状或特征,代表体内有寒湿: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手、脚常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END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 南絮
    回复
    2024-02-04 21:21:25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明明晚上睡得很早,但白天还是 感到困倦 四肢沉重 ;饭菜明明都是自己爱吃的,但却没有胃口 ,吃不了多少;冬天明明穿了很多,但还是暖不起来,手脚冰凉 ......

    你可能猜想过诸多原因,

    但绝对想不到这些都是你体内湿气淤积 引起的。

    现在就来比对以下症状,自测一下自己是否有湿气?

    中医认为,湿气是“万恶之邪”,淤积在皮肤上就会形成 痤疮 湿疹 等;淤积在四肢就会引起水肿 ;积在头部就会导致晕眩 ;积在关节就会导致关节酸痛 ……可谓“遗患无穷”。



    我们为什么要祛湿?

    古人总结出六大类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即“ 湿 ”,称为“ 六气 ”,但当身体内正气不足、适应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六气”就成为“六邪”,我们称六种病邪,“湿邪”即其中一种,也就是常说的“湿”或者“湿气”。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六邪之中,唯“湿”更容易渗透也更难祛除 ,因为湿与寒在一起就成了“寒湿”,与热在一起成了“湿热”,与风在一起就是“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所以,“湿”伤人隐隐不觉,却能让整个人处于亚 健康 状态,更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只要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也都如同隔靴搔痒

    寒湿 的人舌苔白腻,有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的症状,而若是脾虚较严重,则还会伴随肠鸣、腹泻、四肢沉重。

    热湿 的人舌苔黄腻,有口干、口苦、小便黄且气味重、怕热的现象,而且多有皮肤问题,如毛囊炎、脓包痤疮等。

    秋冬之际多寒湿 ,因此以下这些疾病困扰,大家一定要留意!


    寒湿伤身的5个级别

    中医认为,寒湿容易阻遏气机运行,损伤阳气,伤遍全身。按照症状不同,可将寒湿分为 五级 ,大家应根据自身体质状态,辨别调理。

    一级寒湿:多在表皮

    皮肤瘙痒 湿疹湿疮 为主要表现,感受寒邪或湿气后瘙痒多会加重,一旦挠破,脂水淋漓,犹如水泡挑破了一般。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二妙丸,或者外用炉甘石洗剂等。一级寒湿相对比较好调理,注意日常饮食起居即可。

    饮食上 推荐吃海带薏米冬瓜汤 ,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脾、缓解肌肤瘙痒等功效。

    同时,建议居住环境要适宜,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二级寒湿:多在肌肉

    酸困累乏 腰酸乏力 关节酸重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虚运化水湿无力,寒湿内困,就会出现肌肉、腰膝等酸困无力的症状。

    同时,脾虚失运,人会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胀气、四肢欠温、气短怕冷、形体肥胖等问题。

    因此,调理二级寒湿,重点在于健脾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适当吃些 山药 、 小米 、 莲子肉 、 桂圆 、 陈皮 、 芡实 、 白扁豆 等健脾之品,可做粥食用。

    脾虚湿困明显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温阳健脾、祛寒化湿。

    三级寒湿:多在骨骼

    肩周炎 颈椎病 腰痛 关节炎 等为常见疾病。

    寒主收引,湿邪重滞,容易留在关节骨骼等处,多有骨骼关节处疼痛不适等临床表现,且遇寒湿天气或季节交替时节症状加重。

    颈肩病痛的人群下雨天要减少外出,不慎淋雨要及时更换衣物。

    这类人群还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穴位热敷、艾灸等多种外治法,常选用 足三里 阴陵泉 丰隆 脾俞 肾俞 等穴位。

    四级寒湿:多在脏腑

    畏寒肢冷 腹痛腹泻 周身浮肿 月经不调 带下淋漓 等为主要表现。

    此阶段,寒湿内困,伤及脾肾阳气,故应以补脾益肾 为主。

    日常饮食,可以常吃一款粥作为 辅助调理 :炒山药50克、炒薏米30克、茯苓30克、粳米150克熬粥,常服此品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

    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五级寒湿:全身受累

    中医认为,寒湿内蕴,日久 化痰成瘀 ,成为痰瘀互结之证,这类体质易患结节、囊肿、息肉等,为寒湿留聚成痰所致,且多易再长或复发。

    五级寒湿最为严重,这类人群通常免疫力低下,所以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切勿贪凉饮冷,以免脾阳受伤。

    运动不可大汗淋漓,避免加重湿寒。也可坚持饮用 山慈菇夏枯草饮 (取山慈菇、夏枯草各100克,蜂蜜适量,一同煎煮)帮助身体驱逐湿毒,作为日常保健。



    3种食疗方,会吃能祛湿

    那么,在平常的饮食上该如何祛湿呢?白术给大家推荐以下3款祛湿食疗 美食 :

    1、山药丸子

    补气健脾首推 山药 。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 的药食两用之品,能助消化,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

    做法: 把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去皮,切小块后,放入保鲜袋中,用擀面杖压成泥;揉成球状即可。可搭配西兰花、红椒丝一块吃。

    2、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红豆薏米是最佳拍档,不仅可以 祛湿 而且可以消肿 ,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 降血压 降血脂 调解血糖 的作用。

    做法: 取薏米100克、赤豆50克、红枣25克。将薏米赤豆用温水浸泡半日,红枣去核泡水,再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即可。

    3、茯苓粥

    茯苓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味甘淡,性平,具有 健脾和胃 利窍去湿 宁心安神 等功效。

    做法: 取粳米100克,淘净,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水开后转用小火熬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



    人体这3穴,常按湿气消

    中医为大家推荐3个身体自带的天然祛湿开关,平时可以多按按。

    1、委中穴

    委中位于 腿窝中心点上 ,膝关节后面,走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委中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泄口。建议大家平时多 敲打此穴,每次 30次 左右。

    2、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常聚集于此。

    该穴位于肘横纹外端,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处,大家平时可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 2分钟 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3、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凹陷中。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是人体重要的排湿大穴,常按有 清利湿热 健脾益肾 的功效。

    以穴位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 1~2 分钟。

    除了上面说的食疗外,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冬季气候干燥、寒湿很容易在身体中堆积,导致人生病、不舒服。这份 健康 指南收藏好!

    审因细辨,不拘文章,我们最近有免费送 中华 养生 第一书《黄帝内经》 多功能颈椎按摩器 活动,私信即可了解!免费领多功能颈椎按摩器,每天按一按,浑身都舒服!

  • 远志
    回复
    2024-02-04 20:20:15

    ? ?

    养生就是养“阳气”与祛“寒湿”是同理。寒邪有凝滞的特点。水在冬季会结冰是一样的,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肿瘤疼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邪引起的。寒气引起气血淤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

    ?

    ? 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也都与寒湿有关。

    ? ?寒邪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邪侵袭有关。

    ?

    ? 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或者中风。

    ? ?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大多数都与寒邪有关。为此不要小看寒湿的严重性。

寒气重引起头疼怎么治疗

寒湿引起头痛怎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