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引起的发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颠茄磺苄啶片、诺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2.或到正规医院进行输液治疗,如赖氨匹林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可有效缓解以上症状。
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后,避免接触凉水,多喝些温热水。
发烧最好是不吃药,最好的效果是出汗````如果你受得了的话,喝几杯热开水,然后去被窝里休息,出汗``睡一觉就好了,记住要盖被子发汗啊```
临床上的发热有好多种,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都可以作对症治疗,暂时降低体温以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一些抵抗力好的人吃几片就可以好了。关键还是要找出原发病,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就要加用对其敏感的抗生素类药物,病毒(比如流感)引起的就要作相应的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总之,发热不是小问题,特别是小儿和年老体弱者,一定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患病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所以一个人发烧时会发生营养消耗增加与消化功能减弱的矛盾。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是以出汗的形式来实现的,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此时的饮食原则首先是供给充足水分,其次是补充大量维生素,然后才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且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特别应注意以下六忌有:
一忌多吃鸡蛋: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二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三忌多喝冷饮: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四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五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六忌强迫进食: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于是,他们强迫孩子进食,有的还拼命给孩子吃高营养食物。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并且在儿童中发病率高。在临床主要以发热、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细菌性痢疾多数起病较急,初起多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尤其是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起病后体温很快上升至 39℃以上,有的可达40℃~ 41℃,而腹泻往往在发热数小时以后才出现。对这种高热甚至出现惊厥,尚未出现腹泻的患儿,如医生怀疑是细菌性痢疾,最好用冷盐水灌肠的方法降温,这样既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灌肠留取粪便,进行化验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
对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持续高热不退的患儿,可以在头部进行冷湿敷,同时用冷盐水灌肠,如体温仍无明显下降,可以用氯丙嗪和异丙嗪进行肌内注射,在冬眠药物的保护下配合物理降温可较好地控制高热,使体温尽量在短时间内降至38℃左右。
冷盐水灌肠对细菌性痢疾的发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可以在灌肠液中加入一些抗生素,这样既可以降温,又可以起到清洗肠道, 控制肠道细菌感染的作用。
中药煎剂灌肠对细菌性痢疾也有很好的降温及治疗效果。常用中药有黄连、黄芩、马齿苋、白头翁、秦皮、大黄等。将以上中药水煎后取汁 300ml 左右,待药液凉后每次取 60 ~ 120ml 进行保留灌肠,每日 2 ~ 3 次。
除以上方法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降温药物可酌情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等。
成年人痢疾怎么办
成年人会得痢疾的。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但常年皆可见散发病人。细菌侵入肠道后,可引起大肠粘膜充血、水肿并形成溃疡和出血。
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水、手、苍蝇而传染,潜伏期大约为1-2天。
(1)临床表现:急性菌痢
①轻型: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稍高,腹痛、腹泻均较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粘便,常需实验室检查确诊。
⑧普通型:起病急,患者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阵发性腹痛和腹泻,患者每天排便lO-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显著。
③重型:起病急骤,高热伴呕吐,大便频仍至失禁,带脓血粘液便。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由于严重失水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④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时,即可突发高热、精神萎糜、嗜睡或烦燥不安,接着有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同时患者可出现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休克)症状,或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双吸气或呼吸暂停等呼吸衰竭症状。在夏秋季节对疑有此病的患者,应用冷盐水 *** 或作 *** 试纸采取粪便,作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
慢性菌痢
①慢性隐伏型:既往有菌痢史,现无症状,仅大便培养阳性或乙状结肠镜检有异常。
②慢性迁延型: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时有腹胀或长期腹泻,大便经常或间歇带有粘液或脓血。大便培养阳性。
③慢性急性发作:有急性订痢史,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等而激起急性发作,但症状较急性期轻。
(2)实验室检查
血象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粪便检查
大便的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3)治疗
西医治疗
对急性菌痢的病人要进行彻底和合理的治疗,以防止向慢性转化。①复方新诺明片,成人每次2片,早晚各1次,小儿酌减,②氟哌酸0.2克,每日3次口服,小儿酌减。②黄连累0.2克,每日3次口服,小儿酌减。④庆大霉素12万-24万/日,分3次肌注,小儿为每日3-6mg/公斤。
中毒性菌痢因病情严重险峻,需立即住院治疗。
中医治疗
可采用单验方治疗,如双花茶:金银花、白菊花各100克,日1剂,开水泡服。紫皮蒜每天1-2头口服。马齿苋、穿心莲、一见喜等,选其1-2种各30克煎水服。
针灸治疗对改善症状、消灭细菌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4)护理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多饮开水,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牛奶不宜多喝,以免增加腹胀,切忌过早的给予有 *** 性或多渣滓食物。有呕吐、失水、高热者,需给予静脉补液,也可给予患者口服补液盐。慢性菌痢患者尤需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免疫力。
(5)预防
发现患者后须早期隔离.痢疾杆菌对各种消毒剂皆很敏感,如新洁尔灭、过氧乙酸、升汞、石灰乳等均能杀灭此菌。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食物、饮水需经烧煮后方可食用,并应消灭苍蝇。菌痢流行时,需向卫生机构作传染病报告,并对病人的住处和粪便作消毒处理。
得了痢疾该怎么治
请自行百度御米壳
仔细阅读完御米壳
确定看懂后你要选择是不是要使用。
使用的话请到中药店购买御米壳粉末(或他的正常名字粉末)1-2克,晚上睡觉前温水吞服即可。一般第二天即可见效。
不使用请别采纳。
使用有效请采纳。
有什么快速治痢疾的方法
痢疾有多种,有病毒性痢疾,有菌痢,有肠炎,有体温发烧和不烧的。有油腻食物过多受风寒导消化不良,要根据病情治疗才会有效。建议去医院检查为妥,有些克罗恩病当着痢疾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期。
痢疾拉肚子首先要注意饮食:不要吃清凉饮食?如冷饮?西瓜?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秋季勿用。??绿豆?银耳?莲子?等。少食油腻食物。腹部要保暖。建议尽量用中药治疗中成药也行。拉止泻草药有很多。病毒性食物中毒腹泻应该西医吊甁消炎。止泻草药有很多。常用中药乌梅12g。仙鹤草12g。石榴皮10g。地锦草10g。朩香10g。丁香6g。煎水服当日见缓解,不严重?2剂可治愈。西药用甲硝唑片,胃虚怕冷者勿用甲硝唑片。三分治疗,七分保养才行。
痢疾怎么确诊??
痢疾想要确诊必须要去医院检查大便常规:白细胞40个以上基本可以确定为(急性)痢疾如果病情较重,你还是要赶紧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如果病情较轻,可以服用小蝶盐碱片(黄连素)配合氟哌酸,或者思密达即可祝您早日回复健康
溼热痢疾怎么治疗?
症状: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 *** 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溼,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
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溼,解毒止痢;大黄、槟榔荡热去滞,通因通用;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肉桂辛温,反佐芩、连。大黄之苦寒,共成辛开苦降之势,以散邪气之结滞。痢疾初起,去肉桂,加银花、穿心莲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解表散邪,或用荆防败毒散,逆流挽舟。兼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导滞。痢下赤多白少, *** 灼热,口渴喜冷饮,证属热重于溼者,加白头翁、黄柏、秦皮直清里热。痢下白多赤少,舌苔白腻,证属溼重于热者,去黄芩、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运脾燥溼。痢下鲜红者,加地榆、丹皮、仙鹤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溼热痢,也可用成药香连丸治疗。
分类: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身体一阵发烧到38_39度一会又想去厕所,但又上不出来.
解析:
菌痢各型治疗方法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小儿按150~200lml/kg/日,以5%葡萄糖盐水为主。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氢可琥珀酸钠1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或口服强的松10~20mg,以减轻中毒症状。
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各种药物:
(1)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复方新诺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儿童50mg/kg/日,连用5~7日。
(2)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止DNA合成,有杀菌效果。此外组织渗透性强,少有耐药产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连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儿酌减。
(3)抗生素:可适当选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小儿3000~5000u/kg/日,或卡那霉素0.52次/日)肌注或静滴,疗程均为5~7日。还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
(4)利福平:对痢疾杆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3.中医中药治疗: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 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4.针刺:取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当于麦氏压痛点部位)。配止泻、曲地、阳陵泉等强 *** ,不留针。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抗感染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具体抗菌药物同上。
2.控制高热与惊厥
(1)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 *** ,或酌加退热剂。
(2)躁动不安或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1~2mg/kg,肌注,2~4小时可重复一次,共2~3次。必要时加苯巴比妥钠盐,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 *** ,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缓慢静推。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1)东莨菪碱或山莨菪碱的应用,既改善微循环,又有镇静作用。
(2)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kg/次,4~6小时一次,可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
(3)地塞米松:0.5~1.0mg/kg/次,加入莫菲滴管中静滴,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
(4)吸氧,1~2立升/分,慎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与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5.中药:生脉散或枳实注射液,静脉或肌肉使用,以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抗休克。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加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等,或者口服左旋咪唑,或肌注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加强疗效。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 *** 疗法,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150ml,或加氢化可地松100mg,或5~10%大蒜溶液150ml加强地松20mg及0.25%普鲁卡因10ml,保留 *** ,每晚一次,10~14日为一疗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