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引起肝郁的原因

时间: 阅读:12525
引起肝郁的原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5-05-04 02:55:23

引起肝郁的原因是指情志抑郁、经常生气导致肝失疏泄、两侧肋部胀痛、小腹部胀痛等,又称肝气郁结证。

肝郁者建议服用疏肝顺气的药物进行调理,常用的药物是舒肝解郁胶囊、舒肝顺气丸等,能够改善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平时要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改善情绪不舒。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2-05 04:04:55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5 04:04:55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肝气郁结也叫肝郁气滞,它是中医学病证名词,也是临床的常见病证。顾名思义,肝气郁结就是肝气运行不畅郁结不通。其发病部位在肝,而肝主疏泄,调畅气的升降运动,一旦肝气不能升发疏泄就形成了肝气郁结的病理改变。其最常见发生原因是情绪不畅,如急躁生气后出现胸闷,两肋胀痛,叹气就缓解的表现就说明肝气郁结的问题来了,病因还包括饮食,劳累造成脏腑失调痰饮瘀血影响肝气疏泄功能,以及特异性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稍有不顺就生气恼怒)也可引发。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互相配合以达到生理的平衡,肝在五脏中位置非常重要,肝主疏泄条达气机,既能调整肝脏自身的气机运动,也可调节整个人体脏腑,肌肉,皮毛的气机通畅。所以,肝气郁结发生后,郁结部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肝气郁结于肝之本体,引起肝气郁结的表现;二是肝气郁结导致全身脏腑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诸多病证反应。例如有的朋友因长期的郁闷生气,出现 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类疾病,一般这类问题就归属于肝气郁结证。属气郁的肝外表现 。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肝气郁结是什么呢?肝气郁结在哪里呢?标准答案应该是在多种病因的刺激下,导致肝气不能升发疏泄而引起肝或肝外的气机运动不畅,造成的诸多病证反应。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全面准确的的解答肝气郁结的病因,郁结部位,以及关联疾病。肝气郁结的形成和影响 肝气郁结的部位和表现专业总结和建议 肝气郁结是临床常见问题,多由情绪不畅所引发的气滞不通的病证,郁结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郁结在肝的自身脏腑,出现胸胁疼痛,乳房疼痛,大便不调,随情绪而加重。郁结在其他脏腑部位则症状表现更不一致,例如脾胃,肺肾,皮肤肌肉都可发生肝气郁结的症状。可常常出现在神经症,内分泌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中,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建议: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肝的功能,破坏性较大,可继发气滞血瘀,肝火偏旺和肝阳上亢等问题。也可影响其他脏腑功能。首先,应当注意少生气,如果发生肝气郁结后应该不生气,可通过运动,书法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不要陷入生气 肝郁 生气的恶性循环,饮食以清淡为主,作息规律,一般轻度的肝郁可随之化解。如发生比较严重肝气郁结问题,而且伴随着相关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胆囊炎等可请专业中医或医生给予指导,采取正规的治疗,最后朱大夫提醒您,有时候修身养性少生气也很重要哦! 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一,定义

    肝气郁结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

    二,临床表现:

    1.肝气不舒

    可见淤血,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等。

    2.肝气无依

    肝气依附于肝血,现心不行血,肝无血可藏,故肝气无依。

    3.肝气胁痛

    可见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嗳气则痛胀见宽,情绪波动则疼痛加剧,多见弦脉。

    三,治疗原则

    治疗肝气郁结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肝气郁结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想要缓解症状,那么就得将这些不好的习惯改掉。很多人平时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也喜欢吃甜食,这都会导致血液粘稠上火,气血运转不畅,导致肝郁。所以要缓解症状,就必须要改变这些饮食习惯,保证清淡饮食,而且要多喝水。

    2、多进行 体育 锻炼

    对于肝气郁结的人来说,多进行 体育 锻炼有助于症状的改善。运动多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就加快,体内的垃圾和毒素能够被尽快的排出来,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肝气郁结的症状也会大大的减轻。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对于肝气郁结的患者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是每天晚上保持7~8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如果晚上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么白天也应该要尽量的多休息。睡眠质量提高了,肝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肝气郁结的症状自然就会减轻。

    4、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如果说经常性的有负面情绪,那么就很容易发生肝气郁结的情况。所以想要调理这种症状,那么就必须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总是让自己沉浸在悲伤,紧张以及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当中,要乐观的面对生活,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5、药物调理

    如果肝气郁结的症状比较严重,除了要多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之外,还可以适当的使用药物来调理。比如口服逍遥丸或者加味逍遥丸,若是服药之后症状还没有改善,建议尽早的就医。

    肝气郁结,是没有具体位置的,肝气郁结,是一个证,是一个中医的证,具体表现有气机的不畅,如心情的抑郁,情志的不遂,睡眠的障碍,饮食的无味,会有很多表现。

    肝气郁结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是行间穴、太冲穴、期门穴、三阴交穴、丰隆穴,足三里穴等等,这些穴位的按摩还是以泻法为主,通过强刺激可以使肝气郁结得到明显的好转。肝气郁结所导致的症状也会减轻,包括情绪的抑郁,还有总是叹息,甚至出现的打嗝、反酸,这些消化道症状,也会有所好转。肝气郁结在按摩过程中,个人以为期门穴是一个非常好的穴位,特别是对于更年期的女性效果是最好的。很多女性在一定年龄肝经会出现问题,肝阴下降,肝阳上亢,而且激素的紊乱也会导致肝气郁结症状明显加重,可以通过强刺激期门改善的相关的症状,使患者的更年期症状明显的好转,恢复 健康 。

    既然百病生于气,那么只有解决了肝气郁结的问题,女性才会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现代职场不存在性别优待,女性在工作中承受着空前压力,尤其是白领女性,被家庭与事业不断撕扯,绝大多数都有肝气不舒的现象。

    很多女性遇事想不开,爱钻牛角尖,总是关注生活和工作中消极的一面,不会自己解开自己,这类女性几乎都有肝气郁结的问题。

    肝气郁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气郁,即:气机郁滞在体内,人处在郁闷、压抑的状态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憋屈”“生闷气”“心里堵得慌”,这是典型的肝气郁结。还有一种是肝气郁滞久了,积热化火,变得肝火旺盛,气性大,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第一种人整天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很容易憋出大病,她们委屈了自己;第二种人情绪冲动,稍不如意就河东狮吼,既委屈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05 03:03:45

      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生活中的常见病症,会影响着患者的生活。那么你知道肝郁的原因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肝郁是什么原因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的原因是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祖国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人也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且五脏 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肝气旺。中医说,肝气太旺,大致相当于说人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就是现代语言所讲,应激反应状态。肝气旺,人就容易发怒,容易紧张,容易急躁。?

      中医认为肝脏和情绪有很大联系,当情绪受到束缚时,导致气不顺,造成肝气郁结,因而不良情绪是引发肝气郁结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导致肝气郁结的原因。患有其他疾病也会导致肝气郁结。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也是会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影响到肝,而且,疾病本身会导致身体气血运行不畅, 从而导致肝气郁结。

      肝郁结吃什么药

      1、逍遥丸

      逍遥丸是常用于肝气郁结的中成药,主要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等组成的。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气月结的肝脾不和、两胁胀痛等症状。

      2、柴胡

      柴胡疏肝散主要是由陈皮、柴胡、香附、枳壳、赤芍、甘草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证。

      3、疏肝丸

      疏肝丸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成药,是由川楝子、延胡索、片姜黄、白芍、沉香、枳壳、木香、砂仁、陈皮、豆蔻仁、茯苓、厚朴、朱砂组成的 ,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胀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4、九气心痛丸

      九气心痛丸主要是由高良姜、木香、石菖蒲、青皮、丁香等中药材组成的,具有理气止痛、散寒的功效,常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两胁胀痛和胃脘疼痛症状。

引起多汗的原因

引起口干的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