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脸色发黄长斑是什么原因

时间: 阅读:13874
脸色发黄长斑是什么原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5-03 18:33:43

脸色发黄长斑多考虑与肝气郁结、肾精不足、血瘀等因素有关。

1、肝郁:肝经气机郁滞会影响肝调节血量的功能,使血液不能充分布施于面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会导致面色萎黄没光泽、皮肤色素增加,常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抑郁、胸闷喜欢叹气等症状;可遵医嘱选择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逍遥丸、丹栀逍遥丸、舒肝解郁颗粒等。

2、肾精不足:肾中所藏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物质。肾中精血不足不能够充分发挥滋养作用会出现面色暗黄、局部色素沉着,常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遵医嘱选用补肾益精填髓的药物治疗,如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菟丝祛斑汤等。

3、血瘀:瘀血阻滞后会导致气血运行不利,颜面肌肤失于濡养可表现为面色晦暗、面颊部出现色斑,多伴有皮肤粗糙等;可遵医嘱选择理气活血、祛瘀消斑的药物,如红花逍遥胶囊、化瘀祛斑胶囊、景天祛斑胶囊等。

除以上因素外也有可能因其它因素所致,如慢性酒精中毒、肿瘤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心态;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明确具体病因选择合理方案。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2-05 07:07:23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5 07:07:23

    脸会变黄 发黄事实上大部分是由于熬夜,或者是一些营养不良,或者是吃一些食物所造成的,脸色发黄是一种身体不健康的表现,对于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我在下面们总结了八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效,主要是针对了我们平常比较常见的一些脸色发黄的现象进行了一些搜集和诊断,让大家可以不用过度担心,知道了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就不会瞎猜瞎想了让你放心!还你皮肤白皙嫩滑,让你的生活越来越有味道哦!
    其原因一:
    首先给大家说的是一些由于食物引起的皮肤发黄:胡萝卜、南瓜、橘子汁、空心菜、甘蓝菜、芒果等蔬菜瓜果富含胡萝卜素,过多地摄入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导致皮肤变黄,以手掌、足底最为明显,其次是面部、耳后,严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肤。多吃一些香蕉、苹果等水果能够让你全身美白的哦!
    其原因二:
    对于我们平常吃的一些药物也会引起我们脸色发黄的哦!药物引起的皮肤发黄:长期服用带有黄色素的药物。比如VB2 和 四环素类的药物 等等 的一些药物也会给我们造成一些皮肤黄的问题,所以这些大家是都一定要注意的。
    其原因三:
    一些人贫血症状,也会引起脸色发黄。有一些爱美的人使用高级的化妆品,对于遮盖脸上瑕疵是很有效的. 但是这些化妆品会导致脸部血液循环不良 会引起皮肤发黄: 肝直接影响血脉, 肝火旺或肝气郁结便易形成气血不通,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皮肤自然暗淡无光。
    其原因四:
    对于一些皮肤比较油腻的人,也会引起脸色发黄的。皮脂油腻引起的皮肤发黄:堆积在皮肤表面的油腻、老旧角质及污垢如不被及时清除掉引起皮肤发黄。
    其原因五:
    由于卸妆没卸干净,经常会出现一些垃圾沉淀,色素积聚引起的皮肤发黄:色素没有有效的清除,长期聚积 所以引起皮肤发黄
    其原因六:
    对于夏天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也是会给我们的皮肤造成发黄的。用蜂蜜来做面膜,蜂蜜的功效是非常棒的,可以帮你解决紫外线造成的困扰。紫外线照射引起皮肤发黄:紫外线是皮肤老化的主要杀手,它会让纹理混乱、血液循环不畅、黑色素积聚,使皮肤暗黄 发黑。
    其原因七:
    熬夜、失眠是造成脸色发黄的最大元凶。坚持用白醋洗脸可以帮你摆脱黄脸的肤色的哦!长期的熬夜、睡眠的不足更加引起皮肤发黄:因熬夜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其原因八:
    我们大家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所以食物在我们人体消化后体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毒素和代谢垃圾的。体内毒素积累引起的面色黄:在新陈代谢正常的情况下,人们所吃的食物经过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最后从肛门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一般可在12-24小时内完成,这样就可确保废物不在肠中过久停留。因为接触肠壁时间太久,废物就难免会被人体再次吸收,从而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尽管人体有这样的防毒功能,可疲劳、紧张或其他生理原因,都会导致人体出现代谢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致使人体的废物长期停留在体内。这样残余的废物在肠内开始腐败,结肠中的菌群就会不断分解废物,产生毒素。毒素经过结肠再次吸收,不断渗出污染体内环境,最后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不同器官,从而进入体内引发各种疾病,出现记忆力衰退、疲劳、面色灰黄、便秘、痔疮和内分泌失调、肥胖等。所以平时应该多做一些补水的保养,让皮肤水嫩起来。
    以上是我给你介绍的一些关于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的简单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轻轻松松治疗脸色发黄

  • 木槿
    回复
    2024-02-05 06:06:13

    中医的 历史 可谓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上古时期。


    其中,“望诊”最为神奇,有经验的中医,从你的面色、身形状态就能预判你的病情。



    最有名的就是 “扁鹊见蔡桓公” 的故事。


    扁鹊曾三次拜见蔡桓公,“望诊”出他有病,但蔡桓公不以为然,任由病症从皮肤、肌理发展到肠胃中。后来扁鹊再见到蔡桓公时,看出其命不久矣,转头就跑,没多久蔡桓公果真死了。



    既然“望诊”如此有效,我们平时要如何通过各种面相上的问题,来推断自身的顽疾所在呢?



    脸色,最能反映你的身体状况。


    健康 的人,脸色往往白里透红;而亚 健康 的人,大多表现为脸色发白、发黄、发青...



    中医认为,脸色苍白一般是因为气血不足引起的,而发青则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还有很多人面部容易发红,那是因为体内有热,心脏方面易出问题;脸色发黄的人湿热重,大多心脾虚弱、营血不足。






    脸色不好,首先要想办法补气血、通气血。


    如果只是脸色不佳、没有其他病症的话,大家可以适当地拔罐、刮痧等等, 都是我们常用的活络气血、驱邪排毒的方式 。


    比如刮痧,是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穴位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这里的介质通常指精油或按摩膏。


    通过器具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驱邪排毒的效果。



    介质的作用在于舒缓器具和皮肤之间的摩擦感,同时介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比如正光劲丝按摩膏作为适合推拿刮痧的介质,提取五种天然草本植物精华,现凉后温热的舒适体感,油性润泽滋养肌肤,温热渗透,清香怡人,缓解工作压力、疲劳不适。


    另外,还可以食补调理~比如说,气血不足的人要多吃红枣、枸杞、龙眼;脸色发青的人可多食用谷类、绿色蔬菜(绿豆、冬瓜、丝瓜等)。



    面色赤红的人则要以安神养气为主,每天来几颗桂圆;面色发黄的人则应增加养脾的食物,例如薏米仁啦、粳米啦、番薯啦等等。





    女人都爱美,谁不想拥有一张“干干净净”的脸蛋呢?因此,色斑成了女人的头号天敌 。



    脸上长斑,除了遗传因素和妊娠期外,更多的时候,它能反映出一些妇科疾病,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炎症....



    中医还认为,肝郁气滞的人也容易出现面部色斑。也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与面部色斑的形成、加重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医祛斑,讲究内外兼修。


    首先要调畅心情,其次要调节内分泌。 有斑的人,平时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还要养成规律合理作息,适当运动、避免熬夜。




    如果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毕竟妇科问题….刻不容缓!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嘴唇就是我们“ 健康 的窗口”了。


    据《黄帝内经》记载: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也就是说,通过嘴唇,我们可以了解你的肠胃状况。




    比如说,嘴唇起泡生疮,是因为脾虚、湿气淤阻或胃火过旺。嘴唇容易干裂、脱皮,说明脾胃消化功能异常。至于口气重嘛,则意味着胃脏的消化功能减弱。








    脾和胃实际上是“表里关系”。


    如果脾不好,胃一般也不会好,如何调理呢?


    首先是在饮食方面,一定要避免经常挨饿、过饱,或者长期吃一些刺激性食物也会造成脾胃不好。 胃不舒服的话,就少吃一点火锅烧烤吧 !




    多吃米粥,可以养胃 。




    其次要调理情绪、避免忧思过度!因为在中医理论里,“肝郁”会造成脾胃不好,要疏肝解郁。所以尽量放松心情,健 健康 康比什么都重要。






    在评判美人的时候,眼睛是很重要的一项。


    顾盼生辉、黑白分明的眼睛会让人看起来灵气十足,反之则会显得愚钝。



    有不少人可能发现,自己眼睛刚开始还挺水润,后来竟然慢慢变黄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主要有2个——


    一是用眼过度,眼压加大致使眼球充血、变黄;


    二是肝血不足,乙肝或其他肝病也会导致眼睛发黄。







    所谓“肝开窍于目”,如果是眼睛有发黄的迹象,那你就一定得调理肝功能了!日常饮食要 遵守“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




    另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后,也要及时休息眼睛。平时呢,还要多吃一些胡萝卜、鱼肝油、蓝莓等等,对啦,菊花枸杞茶也是明目的呢~


脸色发黄无光泽怎么办

脸色发黄嘴唇无血色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