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怎么治疗湿热毒

时间: 阅读:12195
怎么治疗湿热毒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5-03 15:40:10

湿热毒需要咨询医生服用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调理,同时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辅助治疗。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刮痧也能帮助去除湿气。

平时不要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久待,要保持室内的通风透气,也不要熬夜。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比如薏仁红豆等,最好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2-05 11:11:38


  • 空青
    回复
    2024-02-05 11:11:38

    1 红枣菊花汤除湿益气美容

    红枣2克,菊花3-5朵,茯苓8克。

    将红枣洗净,和茯苓一起放入炖盅,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煎煮;煮10分钟后,撒入菊花,继续煮3-5分钟关火,每天1-2剂,吃枣喝汤。

    本方益气补中,健脾除湿,平肝明目效果非常好。红枣的主要功效是补脾胃,经常食用能补中益气,对健脾除湿有帮助;菊花清热平肝,降火明目,茯苓性质平和,利水除湿,与多种药材配伍能祛除各种湿气湿邪,任何体质都适用。

    2 芦荟粥清湿热

    芦荟50克,柠檬汁20毫升,酒酿30克,大米20克。

    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约500毫升,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将芦荟洗净切成薄片,待粥煮20分钟之后,放入芦荟和酒酿再煮10分钟,最后调入柠檬汁即成,一次或分次服完。

    芦荟味苦,性寒,可归肝经,最能清肝中之热,同时可通便和杀虫解毒,具有平肝清热,除湿利水,解毒通气,洁肤美肤之功。适宜于肝经湿热所致毛孔粗大,粉刺,雀斑,痤疮及皮肤炎症调理。

    注意:并非所有芦荟都可以入药和使用,所以在做芦荟粥的时候,不要乱猜新鲜的芦荟来食用,一般来说选择中国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日本木剑式芦荟比较安全,在用量上也要严格控制,每天以服用长3厘米,宽4厘米的芦荟叶肉1块为宜,老人因酌情减少,妊娠期和经期女性忌用。

    3 绿豆甘草粥清湿热消肿痛

    绿豆100克,甘草10-15克,大米100克。

    绿豆,大米一起洗净,和甘草同放入锅中,最好是砂锅,加水800毫升,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熬煮成粥,或以绿豆开花熟透为宜,挑出粥中的甘草片,(如果想连同甘草一同食用,也可将甘草打成粉末再用来煮粥),每日一剂。

    方中绿豆是清热解毒,利水除湿首选,能行走于三焦之中,以助消肿通气,抗过敏;甘草不仅和药,还是清热解毒的高手,且有缓急止痛之功。两者配伍使用,可清热利湿,解毒抗炎,消肿止痛,既是清湿热,治牙龈肿痛的佳品,对于其他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舌尖糜烂,咽喉肿痛等也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4 酸枣薏仁汤去湿热,安神助眠

    炒酸枣仁10克,薏苡仁30-50克,甘草5克。

    薏苡仁淘洗干净,用少许清水浸泡5-6小时,甘草在煮汤之前用少许清水浸泡15分钟,同时将酸枣仁研碎,所以药材一同放入炖锅中,加清水约6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制薏苡仁开花熟透即可关火。使用前拣出甘草,每天1次,最好与傍晚或晚上睡前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

    湿热上行上蒸扰乱心神会导致失眠,酸枣薏仁汤有清热利湿,养肝宁心,安神促睡眠之功,尤其适宜于身体有湿热的失眠及心慌心悸人群食用。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5 11:11:38

    薏米、茯苓、莲子、赤小豆、山药这些就是祛湿排毒的好食物,如果有内湿的话想要更好的排湿效果,给你建议就是平时注意休息早起早睡,要有午睡,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忌油腻、辛辣、冷饮、甜腻、高盐,再有经常出去做些运动、如慢跑、太极、尬舞,每周进行拔火罐和刮痧及艾灸理疗,最好用心坚持服用食之美谷元清散来祛湿以上的食物他的配方里面都有还有这祛湿的药材专门针对,这样你的问题就会好点有湿气的问题也能很快乐的就能解决了!望采纳

  • 泠青沼
    回复
    2024-02-05 10:10:28

    【答案】:B
    阳和汤组成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疗寒湿阻络证(A错)。四妙勇安汤组成为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可活血清热解毒,加上连翘、黄柏等药,可治疗湿热毒盛证(B对)。桃红四物汤组成为红花、桃仁、地黄、芍药、当归、川芎,可活血养血,治疗血脉瘀阻证(C错)。顾步汤组成牛膝、金钗石斛、人参、黄芪、当归、金银花,可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治疗热毒伤阴证(D错)。黄芪鳖甲汤组成人参、肉桂、苦梗、生地黄、半夏、紫苑、知母、赤芍、黄芪、炙甘草、桑白皮、天门冬、鳖甲、秦艽、茯苓、地骨皮、柴胡,可益气养阴,治疗气阴两虚证(E错)。

早上口苦怎么治疗

怎么治疗胃肠感冒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