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自汗可以通过服用金匮肾气丸进行调理,也可以服用枸杞或者是红枣以及阿胶等中药进行调理,能够有效的起到补气的功效。
自汗通常是气虚或者是血虚造成的,通过服用中药或者是中成药物的方式,能够达到改善的效果。在平时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尽量不要过度劳累。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
通常表现为:汗出恶风,周身痠楚,时寒时热,舌苔薄白,脉缓。
治疗法则:调和营卫
参考方剂:桂枝汤
通常表现为:自汗断续,汗量不多,恶风畏寒,肢体重着麻木,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濡滑。
治疗法则:祛风胜湿,益气固表。
参考方剂:防己黄芪汤加减。
通常表现为:自汗频出,汗量较多,高热面赤,烦渴引饮,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治疗法则:清热泻火。
参考方剂:白虎汤之类。
通常表现为:自汗频繁,汗量较多,烦渴引饮,胸隔痞闷,舌质红,苔黄而燥,脉洪大无力。
治疗法则: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参考方剂:王氏清暑益气汤。
通常表现为:自汗常作,动则益甚,时时畏寒,气短气促,倦怠懒言,面色晃白,平时不耐风寒,极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疗法则:补气,固表止汗。
参考方剂:补中益气汤和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通常表现为:自汗,动则加重,形寒肢冷,纳少腹胀,喜热饮,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治疗法则:温阳敛阴。
参考方剂: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配以煅龙牡、五味子等收涩敛阴之品。
《素问.阴阳别论》、《素问.经脉别论》、《丹溪心法.自汗》、《张氏医通.杂门》等
“因为这个毛病,我甚至都不敢交女朋友。” 35岁的阿方至今单身,旁人问及原因他也总是笑笑不说话,直到来了诊所,阿方这才放下心来向医生吐露了自己的苦衷。
原来,阿方一直都患有多汗的毛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整个手就像无时无刻泡在水里一样。” 这让他十分困扰,而很多人尽管没有阿方这么严重,却也总会出现躺在床上明明吹着空调却还是一身的汗,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出汗”的奥秘,我们接着往下看。
《黄帝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中,有“心在液为汗”的论述。中医学理论认为,汗是由津液所化生,而津液和血均由人体的精微物质同源化生而成,故有“津血同源”“血汗同源”之说,又心主血,因此便有了“汗为心之液”的论述。
中医学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主一身之血脉。津液和血液在脉道内外相互渗透,而津液又是汗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心肺居人体之上部,均属阳,而心又为阳中之阳,主管一身之阳气,心阳是汗液生成的动力之源。当心之阳气不足之时,机体将表现出汗异常,而汗异常,亦有可能是心脏系统疾病的警示。
1、 汗异常会影响心脏正常功能
出汗过多与心脏系统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感冒发烧、暑热天气、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亢、心脏病等均可引起汗出过多,从而耗伤心阴心血,损害心气心阳,致心慌心悸、心烦失眠、胸闷胸痛等病证。
2、 心脏系统的疾病则会反映出汗液排泄的异常
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以及阴阳的相互作用均会影响汗液的生成和排泄,而作为君主之官的心,心阴、心阳的异常也会引起汗液的异常。临床上,常出现以汗出为主要症状的心脏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都以多汗为主要表现。
3、汗液的分泌受到心脏系统的调节
现代研究表明,人体汗液分泌受神经的支配和调控,交感神经兴奋时,会出现出汗或者汗出增多,当人体处于今早状态,就会出现手心出汗。内脏神经系统也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并控制腺体的分泌。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收缩,竖毛肌收缩,从而产生并排泄汗液。
人为什么会出汗呢?本质在于两方面:一为汗出的动力,二为汗出的调控。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阳热为汗出的动力,如阴虚而生内热、心肝火盛、痰湿瘀阻郁而化热、外邪入里化热等,均可迫津外泄为汗。
在《中医诊断学》中,明确指出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具体可分为:自汗、盗汗、发汗三种。
·自汗
在静止状态下,或稍微活动的情况下,身体就会发生出汗现象。自汗病人临床上较为多见,按照中医的解释,自汗是阳气表虚,营卫不和所致。出汗多自然自然耗损精血、心液,最终导致心气虚、心阴不足等。
治疗原则:补气固摄、收敛止汗。
·盗汗
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出汗,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在睡觉醒来时发现浑身是汗。盗汗不仅是单纯的阳虚,也是阴虚的反馈。阳虚伤及六腑,因六腑为阳,阴虚伤及五脏,因五脏为阴。阴阳两虚,则五脏六腑都受到伤害。
治疗原则:补虚,以阴虚为主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温补药,以阳虚为主选用金匮肾气丸等补阳药。
·发汗
发汗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最常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如风寒感冒,采用清凉发汗法,如湿热型感冒用祛湿发汗法等。发汗目的是为了通过出汗,达到驱除病邪的效果。
还有一种发汗,不依赖药物,而是通过物理锻炼出汗。运动锻炼出汗后不能出得过多,大汗淋漓损阳,且大汗淋漓后容易出现大渴和喜冷饮的现象,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 健康 。
汗流不止影响的是整个心血系统,出汗太多对身体无利,那么有何调理之方呢?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 历史 ,在这部医典里记载着这么一张专门止汗的方子叫 牡蛎散。
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煅牡蛎,煎煮的时候再加浮小麦
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麻黄草入药有解表的作用,吃了能让人发汗,而它的根却能够止汗,与麻黄草恰恰相反了。
牡蛎的壳是上下合在一起的,合代表的就是一种收敛、收摄之象,所以牡蛎可起到收汗之效。牡蛎还有滋阴的作用,据《医林纂要》关于牡蛎记载:“清肺补心,滋阴补血。”
牡蛎解决的是阴虚的问题,黄芪解决的是气虚的问题。“气虚莫少”治疗气虚,黄芪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加入的浮小麦,是麦子收获以后,用簸箕簸出去的瘪籽,因为不够成熟和饱满,放到水里的时候自己会浮起来,所以叫浮小麦。《本草纲目》里对浮小麦的表述为:“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浮小麦还能入心,可以养心阴。入药后先走到心,再把心火往下引到肾中去,让肾水去灭这个心火。
若是察觉自己白天一切正常,晚上一入睡汗液就流个不停,同时又伴随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的感觉,用牡蛎散最适合,喝上一段时间,身体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