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发寒热该怎么办

时间: 阅读:1098
发寒热该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5-03 07:01:16

发寒热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出现了这种情况一般是风寒感冒所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小柴胡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出现了这种情况,要多喝些温开水,更好的促进身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增强自身的体质,使疾病尽快得到明显的改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6 02:02:55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那么,如何通过中医来退烧呢?中医退烧有什么偏方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中医退烧的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中医退烧的方法
      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

      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

      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

      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退烧最见效的方法
      1.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2.热者寒之法

      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四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3.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4.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还可按摩照海、太溪、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多吃鲜藕、菱角、鸭梨等食物。
      退烧的日常秘诀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儿头部放置一个冰袋,这样既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做温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冷盐水灌肠

      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

      ●冷敷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补充液体

      当你发高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

  • 半夏
    回复
    2024-02-06 02:02:55

      导语:寒湿发烧,除发烧本身外,首先的表现便是头痛昏重。下面是我整理的孩子发烧怎么办,欢迎查阅。

       1.孩子风寒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风寒发烧

      风寒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清鼻涕,清稀痰,淡红舌,不出汗。

      判断孩子是否风寒发烧,一定要完全符合以上证型,才可以确定,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要继续辨证,比如说孩子的鼻涕、痰液不是清稀的,而是黄的,就说明是化热了;或者孩子的舌头是红色的,也说明是化热了;或者孩子老是出汗,也不是风寒发烧,家长一定得综合起来判断才行。

      ②治疗孩子风寒发烧的食疗方:葱姜豆豉汤

      配方:葱白1段(留根须)、生姜2片(带皮)、淡豆豉(药店买)5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葱白切成3厘米长短的一小段,鲜姜切成一元硬币大小、薄厚的2片,放5克淡豆豉,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孩子发烧怎么办?这11条退烧方法,立竿见影!

       2.孩子风热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风热发烧

      风热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黄浊涕,黄黏痰,红肿痛(舌头、咽喉、扁桃体、淋巴结),微有汗。

      ②治疗孩子风热发烧的食疗方:菊薄豆豉汤

      配方:菊花6克、薄荷6克、淡豆豉5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菊花、薄荷、淡豆豉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3.孩子积食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积食发烧

      积食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不想吃,肚子胀,口异味,红厚黄,便不调,睡不香。

      事实上,除了上边提到的三点之外,积食的症状还有:呕吐酸臭或不消化食物、口腔溃疡、手足心热、汗出以及过敏等,但这些都不是必然出现的,所以家长主要还是以上述三组症状作为判断证型。

      ②治疗孩子积食发烧的食疗方:山楂陈皮大麦汤

      配方: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山楂、陈皮、大麦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以上服用。

      孩子发烧怎么办?这11条退烧方法,立竿见影!

       4.孩子夹惊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夹惊发烧

      夹惊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惕哭闹,睡不安,手足动。

      ②治疗孩子夹惊发烧的外用疗法:菊花枕

      用药:100克白菊花、100克绿豆衣、200克蚕沙。正规中药店可买到。

      菊花枕是治疗孩子惊吓上火的一个特别好的外治方法,源自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专门针对小儿容易化热生火的体质特点而制。

       5.孩子寒包火型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包火型发烧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的初期多是风寒发烧,但如果孩子的体质偏热或治疗不当,便可能很快转变成风热发烧,这个由风寒发烧向风热发烧转变的中间状态,就叫作“寒包火型发烧”,又称外寒内热型发烧。“寒包火”,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火在内,内火被外寒给包住了。此时,孩子的皮肤肌表是风寒发烧的特点,表现为发烧、不出汗,但再往里走就表现为风热发烧的特点了,表现为鼻涕、痰变黄变稠,舌头变红,舌苔变黄。同时,咽喉、扁桃体、淋巴结也可能变得红、肿、痛,并且因为风寒邪气入里化热,所以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心烦哭闹等症状。

      ②治疗孩子寒包火型发烧的中成药方:麻杏甘石颗粒

      孩子有寒包火型发烧,家长可选择麻杏甘石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服至微微汗出烧退后即可。

      孩子发烧怎么办?这11条退烧方法,立竿见影!

       6.孩子少阳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少阳发烧

      首先是往来寒热——孩子一会儿感觉到冷,一会儿感觉到热,或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不烧了,这就叫往来寒热。除了往来寒热外,孩子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看东西有黑影,或者常常流泪,以及耳痛、耳痒、耳聋、心烦哭闹、不想吃饭、舌边尖红、苔白微黄等症状。

      少阳发烧的症状比较多,也比较杂,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烧后,以上症状中有三个症状同时出现,比如往来寒热、恶心、口苦,或发烧、呕吐、嗓子干等,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发烧是少阳发烧了。

      ②治疗孩子少阳发烧的中成药方:小柴胡颗粒

      和解少阳,可以给孩子服用小柴胡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7.孩子寒湿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湿发烧

      寒湿发烧,除发烧本身外,首先的表现便是头痛昏重。如果孩子在发烧的同时总是抱着头,或者总敲头,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发烧可能是寒湿发烧。同时,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胸脘痞闷、不想吃饭、上吐下泻等症状,都是湿浊之气影响胃肠功能的表现。吐泻,是身体本能地想把寒湿之气排出去;不想吃饭、胸脘痞闷,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可以辅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是寒湿发烧,比如身体倦怠、肌肉发疼、干什么都懒得动等。因为引起发烧的是寒湿性的邪气,并且孩子脾胃的阳气也比较受伤,所以寒湿发烧的舌象是偏淡色的胖大舌、白腻苔,并且水滑。舌苔水滑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体内有湿邪,那么,白腻是什么意思呢?苔白,说明体内并没有热,邪气是偏寒性的;苔腻,则是因为有湿浊之气盘踞在体内,所以在舌面上表现为厚厚的、非常致密的一层舌苔,就像奶油雪糕一样。

      ②治疗孩子寒湿发烧的外用疗法:藿香正气水贴肚脐

      可以用卫生棉球蘸藿香正气水后,用胶布固定贴在孩子肚脐上。藿香正气水里有很多祛寒除湿的药物,寒湿之邪一除,则发烧、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等症状自然就好了。

      用藿香正气水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藿香正气水里有酒精,孩子皮肤很娇嫩,尤其是肚脐则更为娇嫩,因此贴上去孩子可能会感觉到刺痛。所以,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藿香正气胶囊,把胶囊里的颗粒倒出来,用温水调匀以后贴肚脐。

      二是贴到孩子微微汗出,不发烧就可以了,不可贴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上火。

      孩子发烧怎么办?这11条退烧方法,立竿见影!

       8.孩子湿温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湿温发烧

      湿温发烧的症状,基本上就是风热发烧、少阳发烧和寒湿发烧的结合,如往来寒热、微有汗出、流黄涕、头重如裹、胸脘痞闷、恶心、吐泻、倦怠身疼、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心烦哭闹及不想吃饭等。湿温发烧后,因为邪气化热的缘故,所以虽然舌头也胖大,但却不像寒湿发烧一样颜色偏淡,而是要偏红一些,尤其是边尖较红。同时,舌苔也不再是白腻水滑,而是变为白中带些黄色发腻了。

      ②治疗孩子湿温发烧的.外用疗法:用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水给孩子贴肚脐

      孩子湿温发烧用小柴胡颗粒兑藿香正气水给他贴肚脐即可。如果孩子能口服这两味药,就更好了。

      口服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9.孩子营卫不和型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营卫不和型发烧

      事实上,还有一种发烧,也是流清稀的鼻涕,吐清稀的痰,舌头也是淡红色的,但是却会出汗,并且是时不时地出虚汗,出得还挺多,烧却怎么也退不了,同时,还伴有怕风、鼻子堵等症状。

      ②治疗孩子营卫不和型发烧的中成药方:桂枝颗粒

      营卫不和型发烧,可以服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汤做成的中成药——桂枝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喝完桂枝颗粒后,再喝点儿热大米粥,然后盖上被子好好睡上一觉,待周身微微汗出后,烧自然就退了。

      孩子发烧怎么办?这11条退烧方法,立竿见影!

       10.孩子阳虚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阳虚发烧

      首先,孩子也发烧,并且像风寒发烧一样不出汗。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得比较怕冷——虽然风寒发烧的孩子也怕冷,但并不像阳虚发烧这么厉害——总喜欢在暖和的地方待着,总喜欢用衣服或被子捂着身体以保暖。此外,孩子的状态也会变得很“蔫儿”,面色也不是红扑扑的,而是有些淡白,没有光泽,甚至晦暗,而不像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面色基本正常,精神也好,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除此之外,舌象也很重要。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但是阳虚发烧时,就一点儿也不红了。因为孩子的阳气偏虚,热量偏少,所以舌头的颜色也比口腔黏膜内壁的颜色要淡,舌苔也发白。

      ②治疗孩子阳虚发烧的中成药方:麻黄细辛附子颗粒

      阳虚发烧的中成药可以选择麻黄细辛附子颗粒,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11.孩子气虚发烧

      ①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气虚发烧

      首先,就是感到非常乏力、倦怠。孩子可能不会说自己乏力,但如果孩子总喊累,玩一会儿就玩不动了,就基本可以判定他是气虚了。孩子还会经常地出虚汗——因为气虚,所以不能正常地收摄汗液,导致虚汗涔涔。同时,因为气虚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到面部,所以孩子的面色也偏白,并且缺少光泽,就像扑了一层粉似的。除此之外,因为气虚发烧并没有热邪的困扰,所以孩子的舌头也偏淡,并且舌苔也发白。

      气虚发烧最主要的表现是乏力、倦怠,并且舌头也比营卫不和型发烧要更淡一些,面色也偏白,缺少光泽。此外,气虚发烧和阳虚发烧也需要注意鉴别:阳虚发烧虽然也精神倦怠、乏力,但是不出汗,而气虚发烧则常常地冒虚汗。

      ②治疗孩子气虚发烧的中成药方:玉屏风颗粒

      孩子阳虚发烧,还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这个药比较好,如果孩子虽然没有发烧,但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烧,也可以吃它,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玉屏风颗粒一定得是在孩子舌淡苔白、并且总是乏力、出虚汗的情况下才可以服用,如果孩子的舌头是红的,舌苔是黄的,或者并不乏力、冒虚汗,就不太适合了,否则容易上火。

      其实,与其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还不如在没有生病,或者即将生病时,就预先发现,并防患于未然,让它没有机会发展成疾病。事实上,这要比知道如何治病更加重要。预防孩子发烧,不外乎就是用中医理念去指导孩子的饮食起居、穿衣吃饭,等等。

  • 离亭燕
    回复
    2024-02-06 02:02:55

    今日分享主题:爱上火、长痘,同时臀腿凉飕飕?学会这五种方法,轻松改善!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 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尤其是现代白领常会在集中精力工作几小时后觉得四肢冰冷、头脑发热、眼睛干涩等状况,也就是出现"上热下寒"的状况。

    心火下不去,肾水上不来,所以就出现上热下寒了[捂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来说,一般会同时出现一个或多个症状:

    ??上热

    1.爱上火:口腔溃疡、嗓子疼、牙疼、腮肿、流鼻血

    2.慢性中耳炎,

    3.目赤红肿,眼干眼涩

    4.成年人也依然长痘痘

    5.甲状腺类问题

    6.头热、头痛、头胀、头晕甚至血压高

    下寒

    1.肚脐以下发凉,经常拉肚子

    2.腰部冷,膝盖凉

    3.女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

    4.手脚冰凉,特别怕冷

    5.饮食耐温不耐寒

    6.肤色暗沉,长黑斑,甚至有水肿

    7.便秘或是溏泄

    除了这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失眠。

    上热下寒,上面,是满满的火,下面是一派寒气,上下部交通,心肾不交,自然很难睡着。身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现代人,为什么都有点上热下寒?

    人,心往哪里用,能量就会往那个地方走,现代人用脑有余,用腿不足。

    想得多,动得少。

    人一思考,能量既积聚到头部,想得多总伴随着焦虑,紧张,心火就一直腾腾在上。

    运动的少,身体的循环能力差,加上吃的寒凉,穿的少,脾肾阳虚,那么下焦就会越来越寒。

    而脾胃,因为过度的思虑,因为吃的太撑也太粗速,承担了太多的负担,人人都有一点脾虚,脾胃代表的中焦,也相对运化的弱一些。减弱了身体上焦和下焦的运动。

    于是,现代人人都有一点上热下寒……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头脑冷静,不纠结,小腹温热手脚温煦,脾胃因为吃的不多不少而运化良好,那该是多么美好!

    上热下寒,不是阳虚也不是实火,只是身体里的热能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身体不够通畅,阻塞了能量的运转。这时候,补会上火,泻,也只是越来越寒,最重要的就是通。

    上焦有热,下焦有寒,关键在于中焦没有起到运转的作用。中焦是脾胃,脾主升,胃主降,这两个脏腑,需要运转良好,中焦才能发挥作用,让身体运转自如。

    今天就教你五个办法来告别【上热下寒】的状况[拳头]

    1. 推腹

    好肚子,如婴儿之腹,温软如棉。多揉揉肚子,不仅改善上热下寒,还可以减肥,通畅经络。今天就试试看咯!

    方法很简单:手掌由心窝开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5分钟。双手或者单手都可以。如果有阻滞点(硬块、痛点、「气团」或「水槽」),一定要反复推揉,将其推开揉散。

    这个办法随便在哪里都能做,做了当下就能见效,刚刚我揉了五六下就开始打嗝了

    这个动作特别改善上热下寒的:

    失眠

    手脚冰凉

    便秘或是溏泄

    脾胃打通,顺便帮助气血更好的往下走,很多时候,动作到了,意念到了,气血自然就到了。

    2. 跪膝法

    上热下寒的人,上面热,下面冷,如果一开始不能把热量传给脚,就先传给膝盖,慢慢就会输送到脚上去。

    方法:在地板上软垫子,或是在硬木床上进行,每天20分钟,一开始膝盖受不了,就尽可能让地面软一点,或是手扶着墙,减少膝盖的承重,慢慢锻炼膝盖,没有办法前进,就在原地踏步。

    没几步,就会后背发热,周身感到温暖,气血先引到膝盖,膝盖发凉、膝盖疼,咔咔响等问题,都会得到改善。渐渐,手脚冰凉,上热下寒,也都得到改善。

    跪着走时,你会发现腰也在扭动,肾也跟着补到了,平时走路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上热下寒的人,通常是肾阳虚,温煦了肾,下焦自然温暖。

    疏通了腿部的气血,同时也能帮助把大腿上的垃圾排出去,赘肉自然消解。

    3. 练习八段锦里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式

    上寒下热,第一需要引火归元。一升一降,把火引导合适的位置,身体内的圆运动才能运转,才能保证身体的阴阳交融,寒热处于正确的位置,否则一直拧巴。

    方法:两脚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动作较复杂,可量力而为。

    2)两手攀足固肾腰

    八段锦功法里的 “双手攀足固肾腰”,是通过俯身、双手攀足,来专门锻炼腰肾达到心肾相交的一个方法。

     

    方法:站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重复几遍。本式采用自然呼吸。

    作用:可使腹直肌以及脚内侧的经脉得以伸展,透过手的热量对肾脏进行按摩。两手如攀握不到两足趾,可不必勉强。

    要领:腰为肾之府,如果长期腰疼、腰肌劳损会导致肾虚,肾虚也会导致腰部不适,二者互为因果。此动作简单易学,功效显著且不受地点限制。

    4.泡脚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39~43℃,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至少超过三阴交,到达足三里的位置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5. 艾灸调理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调理时,取神阙、关元、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每个穴位灸25~40分钟左右最佳,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然后继续进行。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

    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实施完成,而且不至于让你因为艾灸重新上火。

  • 景天
    回复
    2024-02-06 01:01:45

    要多喝水。如果想快去退烧就买布洛芬退潮冲剂喝。然后在吃消炎药和感冒药,出现怕冷寒颤,考虑是受凉引起的感冒所致的。那么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可以喝点热的姜汤的。
    近日多吃些温补的食物,最好晚上临睡前喝点醋姜酸汤关掉风扇或空调来祛寒。2、平时注意营养均衡,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按照以上调理几天即可恢复
    满意请采纳

耳鸣头晕是肾虚吗

发寒热能洗澡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