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寒热症状

时间: 阅读:2438
寒热症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5-03 14:55:27

病人出现寒热的情况,大部分患者在发病阶段可能会表现出排尿过程中疼痛、小便发红、精神状态比较差、上腹部疼痛、呕吐、手脚发凉、大便干燥、嘴里出现异味等症状。

出现上述情况,不建议吃辛辣油腻食物,例如麻辣烫、红烧肉等,不利于上述病情的治疗。可以适当的进行爬山等活动,有利于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对以上情况有减轻的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4-02-11 22:22:53

    有一种人的体质非常特殊,他们平时比较容易怕冷,身体比较虚弱,经常感到腹痛 喜温 宫寒 痛经 夜尿多 大便稀薄 后腰 臀部 下肢寒冷 。如果给他们选一些温阳的药来补身体或者进食一些性质厚热的食物,却会出现 口腔溃疡 脸部长痘 牙龈肿痛 脱发 烦躁易怒 失眠 眼干眼涩 ,甚至是流鼻血等表现。

    有这种特殊情况的人,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说明你的身体寒热交错。而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中焦瘀堵所致。

    脾胃位处中焦,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脾胃功能减弱,运化不利,升降失调。就会打破上下焦的平衡,上焦之火无法下行温补肾阳,就会感觉腰腹、胃脘、腿脚怕冷;下焦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亢上炎。此时,如果一味地想用寒凉只要去火的话,只怕是雪上加霜,加重胃寒胃痛、拉肚子的情况。

    因此,想要改善体寒且容易上火的情况,就要从调理脾胃,疏通上中下三焦入手。

    给大家分享一个专治上寒下热的千古名方,栀子干姜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此方具有清上温下、温中暖脾之妙用。

    方中栀子苦寒清降,入心、肺、三焦经,功擅清泻三焦之火,,宣散胸膈郁热而除烦,为君药。干姜辛热燥烈,入脾胃,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为臣药。二药相伍,清上热,温下寒,寒温同化,调和脾胃,身热,微烦,便溏。

    如果是再伴有复杂一些的症状,便需要找中医辩证后进行加减。

  • 紫苏
    回复
    2024-02-11 22:22:53

    寒热是辨别八纲辨证的纲领。

    扩展资料:

    寒热是中医辨证学中用以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基本纲领。它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方面,是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寒热辨证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来确定疾病的性质。

    寒热辨证的原则是根据寒证和热证的特点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寒证的特点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表现为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等症状。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热证则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表现为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等症状。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寒热辨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寒热辨证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对于寒性病症要用热性的药物治疗,而对于热性病症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两者治法迥然不同。

    此外,寒热辨证还可以用来区分疾病的病因病性。实热证是以热邪盛为主,主要表现为壮热、烦渴、神昏、谵语等;虚热证则是以阴液虚损为主,主要表现为消瘦、疲乏、潮热、盗汗等。实寒证以寒邪盛为主,主要表现为怕冷、四肢厥冷、脘腹冷痛等;虚寒证则是以阳虚不足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等。

    辨别寒热二证是儿科疾病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寒证的表现多为里证,如畏寒、身冷、手足不温等;热证的表现多为表证,如恶寒发热、手足躁动等。

    总之,寒热辨证是中医辨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因此,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寒热辨证,掌握其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 离亭燕
    回复
    2024-02-11 22:22:53

    往来寒热是中医名词,指一种寒热交替、时而畏寒、时而发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寒热往来,是人体在感受外邪、正邪交争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

    往来寒热是中医名词,指一种寒战与发热交替出现的病症,也叫寒热往来。这个症状通常在病人体温升高和降低的过程中出现,表现为身体忽冷忽热,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头痛、口苦咽干、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病症的特点是冷热交替出现,时而觉得冷,时而觉得热,但实际体温并不一定有明显的变化。

    中医认为,往来寒热多见于疟疾或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初期,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现。具体来说,这个症状可能与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人体有关,也可能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等内因有关。

    在治疗方面,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对于外感引起的往来寒热,通常会采用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内伤引起的症状,则注重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可以辅助治疗往来寒热。

    预防往来寒热的方法:

    1、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身体健康是预防往来寒热的关键。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增加身体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适当的锻炼和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增强身体抵抗力。

    2、及时治疗疾病:往来寒热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因此及时治疗疾病是预防往来寒热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往来寒热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并接受治疗。

    3、避免接触传染源:往来寒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也可以有效减少传染源的接触。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11 21:21:43

    寒热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疟原虫。它主要在疟区出现,并且可以被感染病媒蚊子咬传播。这种疾病最大的特点是病程长,一般持续6~12小时,而且发热周期性反复出现。而且在病今初期常常会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寒热病的开始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热、咳嗽、咳痰、恶寒、乏力等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寒热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寒战、咳嗽、出汗等,精神状况也会有所下降,容易感到乏力。对于患者来讲,疾病的发展情况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寒热病的传播主要是由于蚊子传染而来的,因此预防寒热病的关键就是预防蚊虫叮咬。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寒热病:戴蚊帐,避免在蚊子多的时间外出;使用驱蚊水,避免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过夜;穿长袖衣服,裤子尽量紧身袜子紧身;使用杀虫剂,家庭清洁要勤打扫,避免蚊虫产卵;防止蚊虫滋生,及时清理水缸水槽等。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寒热病的发生。

寒热往来感冒吃什么药

寒湿气重的人怎么排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