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盗汗乏力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11167
盗汗乏力怎么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5-04 02:07:36

盗汗乏力怎么治疗需要根据引起原因决定,如果是出现肾阴虚引起,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性,服用补肾滋阴药物调理,对于疾病恢复会有帮助作用。如果是因为感冒引起,则需用服用抗感冒药物治疗,比如氨酚黄那敏。

在恢复期间要多喝一些水,促进自身代谢,也要减少油脂以及油腻性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2-12 04:04:12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12 04:04:12

    睡眠时出汗,醒后自止者,甚至湿透衣被,则称为盗汗,多为阴虚所致。常伴有手脚心燥热、口干咽燥、失眠、颧红等症状。若出现自汗、盗汗,除了请中医师辨证治疗外,还应做好日常生活的调理。

    饮食调养

    气虚自汗者,宜常食蜂蜜、山药、大枣、黄芪、浮小麦、莲子、芡实、山药等补气固表的食物。阴虚盗汗者应该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甲鱼、猪肾、鸭肉、黑豆、枸杞子、乌梅、银耳、百合等。

    黄芪粥 粳米50克,黄芪25克,将洗净的粳米与黄芪共入砂锅,加入适量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时时自汗,活动后汗出增多,汗出恶风,稍劳加重,感冒,气短乏力等症状调理。

    石斛西洋参老鸭汤 鸭肉250克,石斛15克,西洋参10克,盐适量。将鸭肉洗净切块,大火烧开去浮沫,加入石斛、西洋参,砂锅内加水,大火烧开,文火大约煮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此药膳有益气养阴的功效,适合气阴亏虚、神疲乏力、口干舌燥、自汗盗汗等人群。

    药茶调养

    黄芪红枣茶 红枣6枚,黄芪10克,将上药加适量水,后煎汤代茶饮,可益气固表,适用于气虚自汗,动辄益甚,汗后怕冷等人群。

    乌梅枣麦茶 乌梅10克,浮小麦15克,大枣6枚,将上药加适量水,后煎汤代茶饮,滋阴敛汗,适用于阴虚盗汗,心烦口渴等人群。

    穴位按摩

    合谷穴和复溜穴是止汗的常用对穴,对于自汗、盗汗均有显著功效。

    合谷穴 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复溜穴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的复溜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溜”一词中,“复”指反复,“溜”指悄悄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有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复溜能使水分代谢正常。

    此外,调理汗证,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按时睡觉。衣着应宽松透气,内衣要选择棉布材料,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净内衣。出汗时要稳定情绪,不要急躁,更不能贪凉,以防寒邪乘虚而入,引发感冒。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12 03:03:02

    生活中,有些人一动就流汗,这并不是因为天热,气温高,而是由于身体卫气不足引起的。,在中医里属于“汗症”。汗症又分为自汗和盗汗。盗汗是指夜间入睡出汗的症状,盗汗主要是阴虚内热引起的,阴虚的人体内都有内热,内热会把体内的津液逼出来,所以人会出汗。自汗是白天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滴。自汗的人一般都伴有不耐风寒、极易感冒、畏寒、气短气促、倦息懒言等症状。自汗主要由气虚所致,临床表现为汗出、恶风、动则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等。中医认为,防治多汗应从补气阴、调节阴阳入手。

    1.大枣黑豆配黄芪,补益气血治多汗

    我们知道,大枣具有很好的补气养血功效,是一种最常用的 美食 和药材。大枣能健牌和胃,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能够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是气血不足、倦息无力者的补养佳品。以下是两款大寒药膳,可以补气血,除热止汗,适用于治疗多汗症。

    (1)大枣黑豆粥。取20枚大枣,50克黑豆,30克黄芪,在这些食材中加入水适量,大火开解后小火熬30分钟,倒出药汁;重新加水熬制,将两次的药汁混合,约有一碗的样子。这是一天的剂量,10天为1个疗程。

    2.中药贴敷治盗汗

    盗汗者可以用中药贴敷的方法进行调理,以下是几个贴数方法

    第一种贴敷方法是分别将五味子和五倍子研末,各取等量,在心俞穴、肝俞穴中任选一穴用伤湿止痛膏将药粉贴在穴位上,每日1次。此方法适合任何盗汗患者。

    第二种贴敷方法是分别将肉桂、山萸肉研末,各取等量,用伤湿止痛膏将药粉贴在涌泉穴上,每次贴12小时,每天1次。此方法适合任何年龄的盗汗患者。有一点需要注意:孕妇禁止贴敷涌泉穴。

    3.艾灸肺俞神阙等穴,益气固表治多汗

    中医认为,内分泌失调、体质虚弱、精神因素等都会导致多汗症,在相关穴位施灸能够调节内分泌,益气固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改善多汗症。

    (1)艾条温和灸。取肺俞、心俞、脾俞、肾俞(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灸者直燃艾条的一端,手持艾条,让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施灸,使患者穴位处皮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以患者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施灸时,施灸者注意力要集中,避免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日1-2次。

    (2)艾条回旋灸。取神阙、关元穴,让患者取仰卧位,露出穴位皮肤,施灸者点燃艾条,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施灸者手持艾条在穴位上方左右往返移动或旋转移动,移动围在3厘米左右,使穴位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处皮肤宜,不要艾灸过度,以免引发其他不适症状。

    4.多汗症的中药足浴疗法

    除了饮食、贴敷、按摩可以治疗多汗症以外,中药泡脚法也可以治疗多汗症,下面介留几个泡脚方剂:

    (1)黄芪止汗汤。准备黄芪30克,防风20克浮小麦、麻黄根各15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此药方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表虚自汗、盗汗、虚人易感冒等。

    (2)桃树叶汤。准备200克桃叶。将桃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此药方具有收敛止汗的功效,适用于盗汗者。

胆汁反流引起的口苦怎么办

盗汗是怎样引起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