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不足,可能是压力过大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熬夜所引起的。如果肝脏部位受到严重的损伤以后,也有可能会引发上述情况。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先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根据病因对症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在平时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生气的频率。
你是不是经常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总感觉很疲惫?
是不是虽然白天昏昏沉沉,但晚上一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睡不好?
是否虽然休息了一整天,第二天开始工作还是提不起精神来,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差……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当心了!很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据调查显示,随着 社会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体的体力、脑力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使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项《中国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表明,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12.54%。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该病虽然短期内不会危及生命,但由于疲劳、睡眠障碍、疼痛、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持续时间长,对人的身心 健康 和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 疲劳是人体气、血、精、神耗伤的具体表现 ,而气、血、精、神皆由五脏所化生。外感病邪,多伤肺气;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损伤脾气;体力过劳或房劳过度则耗气伤精,损伤肝肾;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等,均可导致疲劳的发生。
历代医家也认为,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机主要为气虚,气虚包括心、肺、肝、脾气虚,主要以肝、脾气虚为主。 在之前的科普文章中就有讲到脾气亏虚、湿困脾胃等可引起慢性疲劳,所以今天这期文章主要讲讲肝气虚所引起的疲劳综合征。事实上,现代 社会 ,在出现疲劳、失眠多梦、倦怠乏力等症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有肝气虚之症。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这里“罢”也与“疲劳”的“疲”同音,大多数医家认为,罢极之本也即“消除疲劳”之意。指出疲劳多与肝密切相关。
而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主藏血和疏泄。若肝气充足,则脏腑升发有力,人体精气神十足,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如果肝气不足,则无力通调血液,血行不畅,筋脉无力充养,从而出现疲乏无力等表现。《黄帝内经》中也有言:“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指出人到中老年,肝气渐衰,肌肉筋骨的活动能力就会下降。
现代 社会 ,造成肝气虚证的原因有很多,情志内伤,可耗伤肝气,比如很多人有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舒畅,就会耗伤肝气;久病体弱,如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病等,也可伤及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劳逸失调,如长时间在高压状态下工作等,过劳导致气耗;此外,用药不当,也会导致肝气亏虚。
《肝气虚证的临床诊断及辨证规律研究》指出, 在肝气虚证多种症状中,最多见的是神疲乏力。 现代临床研究也对肝气虚的基础论治作了详细探讨,总结认为肝气虚的临床特征可用一个公式表示:“肝气虚=特征+共征+基础证”,也即 肝气虚的典型表现有意志萧索(可理解为神情淡漠、精神颓废),胆怯善恐,卧不安,不耐劳,或者极度疲劳,忽然感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
共证主要为出现气短、懈怠等气虚证。而基础证有多疑善虑,忧郁不欢,胸肋苦满等肝郁症;目眩,消瘦,面色不华等血虚症。此外,肝气虚的女性还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候。正如《太平圣惠方》所记载:“夫肝脏虚损,气血不足,内伤寒冷,致使两胁胀满,筋脉拘急,四肢厥冷,必腹疼痛,眼目尽暗,手足常青,胁中不利,不能太息者,是肝气不足之候也。”
在肝气虚的治疗上,《诸病源候论》曰:“肝气不足……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根据肝的生理特性,可从三方面入手治疗,一是补气,宜用生品,顺肝升发之性,比如用生黄芪、生晒参、生山药、生甘草等。
二是调气,因肝主疏泄,而气机的疏泄失常通常是慢性疲劳的常见病因,故可用佛手、柴胡、香橼、生麦芽等调气之品,以疏泄气机。
三是健脾柔肝,《金匮要略》曰:“知肝之病,当先实脾。 ”对于肝病的治疗,可从调理脾胃入手。所以临床常用苍术、陈皮、芍药、当归、生地、川芎等健脾柔肝之品治疗慢性疲劳。
因此,在组方上,大补肝汤、小补肝汤等方剂均可用作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肝气虚证。比如患者吴先生,66岁,自述有失眠伴乏力疲劳1年多,1年多前因受惊出现失眠,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梦多,最多可睡2-3小时,睡眠过程中经常身体颤抖,伴周身乏力,神疲喜卧,怕冷,头昏沉,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纳呆,大便干,舌淡红苔薄黄。
考虑到其年过半百,肝气衰少,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言:“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且受惊怒而伤肝气,以致肝气虚。而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于大肠,故吴先生主要为肝气虚证,且兼有痰。故用大补肝汤调补肝气,合用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由于患者出现大便干的症状,所以在用药时加用冬葵子、郁李仁辅助以润肠通便。
当然,由于不同的患者,其主要症状,兼症等均有所不同,故用药也不同,比如肝气虚,气机不畅亦可化热,如果出现热象的症状,可随证加用丹皮、栀子、黄柏等清热之品,从整体上调理,使得脏腑协调,疲劳等症状自解。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很多人都有过总感觉肝区不适的经历,那么肝区不适是怎么回事呢?造成肝区不适的原因很多,大部分肝脏疾病都会引起肝区不适或肝区疼痛。还有肝区附近的组织器官病变也有可能引起肝区不适,甚至精神紧张也会引起肝区不适。因此,当我们身体出现肝区不适的症状时,不要过分惊慌,应仔细分析肝区不适的原因,或咨询专家以获得帮助,及早发现病情或排除诱发肝区不适的因素。
1、肝癌引起肝区不适:肝肿瘤是占位性病变,往往会挤压肝包膜引起肝区不适或肝区疼痛。
2、胃肠道疾病可出现中上腹疼痛不适,或暴饮暴食等腹部胀满,这些都容易被误认为是肝区不适。
3、肋间神经痛要与肝区不适区分:有人常可感觉肝区或肋间的刺痛或跳痛,这不是肝区痛,而是肋间神经痛。
4、劳累引起肝区不适:肝脏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加工厂,劳累时,体内能量供应不足,即可出现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
5、肝炎引起肝区不适:肝炎是引起肝区不适比较常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肝组织肿大,压迫肝包膜引起肝区不适或疼痛。
6、脂肪肝引起肝区不适:由于肝脏被脂肪组织浸润,肝脏肿大,引起肝区不适或疼痛。
7、胆囊疾病引起肝区不适:胆囊位于肝脏的下部,因此胆囊发炎或结石时常引起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
8、肝病后心理障碍综合征:有些人在未查出自己感染乙肝时,不觉有不适感。在查出乙肝感染后,总觉得肝区不适。这大多是心理因素。此类在专心于其他事情时往往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减轻、消失。
9、肝硬化引起肝区不适:肝硬化时很多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的症状。
10、情绪失常引起肝区不适:如抑郁症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缘无故的疲乏、睡眠障碍、压抑、焦虑、精神不集中、悲观失望、全身某一部位或多处不定位不定时的疼痛(肝区痛最为常见)、食欲下降伴有腹疼便秘、腹泻等。大怒,气急等易引起气机郁滞表现为肝区不适或肝区疼痛。
总之,引起肝区不适的原因很多,有些不一定是疾病引起的。当出现肝区不适而自己又不知原因时,应避免紧张情绪的发生,最好去咨询专家,以及早的消除肝区不适的原因。
肺气不足,即肺的生理功能减弱。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肝气不足是肝气失常之一,是肝脏功能失调的一大病理机制。胆气不足,又称胆虚,胆虚气怯。病后胆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肝血不足是机体损伤后,由于损伤出血或损伤日久,脏腑虚弱,从而形成肝血不足的证候。肝血不足的人通常会两眼干涩,视物昏暗,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四肢麻痹,肌肉展颤,关节拘急不利,夜寐多梦。妇女经少或经闭。舌淡,脉弦细。可以说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会带来很多的不便,下面我就说一下肝血不足,该怎么办?
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少饮酒。醉酒一次,相当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心情舒畅: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生气是最伤肝脏的,肝主疏泄,而大怒会影响肝的运行,造成淤积,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
适量运动 :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
多饮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以饮用养肝茶、粥等食物泻肝火、清肝毒、慢慢调理肝脏功能。事实上食疗的养肝效果更好,特别在改善体质,治疗小病,慢性病,预防重大疾病方面有它的优势。
保证充足的睡眠,十点以后就开始休息了,到了十一点就是深睡状态了 正好是肝脏排毒的时间,到二点这段时间是睡眠的最佳时机,不要熬夜 熬夜比干一天的重活都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