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肾阳虚引起的脚后跟疼该如何治疗

时间: 阅读:2801
肾阳虚引起的脚后跟疼该如何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5-03 15:37:49

肾阳虚引起的脚后跟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治疗:1、药物方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改善症状。疼痛的症状比较严重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美洛昔康缓解病情。2、物理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热敷脚后跟部位,也可以勤泡脚,促进血液的循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2-12 17:17:15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12 17:17:15

    问题一:肾虚会引起这个脚后跟疼痛吗脚后跟儿疼,就是脚的一侧,或者是两侧疼痛,不红也不肿,或者是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所以又被称为脚后跟痛。它是由脚后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这些地方病变引起的。有时候就是鞋子不好或者是走路姿势不对都会,使这个骨膜受到伤害,大部分的脚后跟疼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巨大的牵引力都会起床在,脚后跟一个人带上,反复的这样牵引拉扯摩擦就容易导致这个韧带查发炎。
    1鞋子那也是引起脚后跟儿疼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脚的骨骼,肌肉以及韧带都承受着这个人整体的体重,所以呢,这就要求这些可以充分地支撑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让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鞋子了它的内部结构会被制造商偷工减料,导致不足以有效地支撑足弓。使得鞋子受力不均匀,这样就会把力量集中在脚的某一个部分,就会加重韧带的压力,也就是韧带容易拉伤或者是发炎
    2但是引起脚后跟痛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就像是骨刺,骨膜炎,骨脂肪垫损伤,脚后跟的软组织劳损,还有脚后跟骨折。而它的致病原因也比较多,比如你长时间的走路,一直都站着,再就是身体太胖了,或者是不小心受伤,受寒导致骨内静脉淤滞,血液循环不通畅,脚后跟骨头骨内压增高。
    3脚后跟痛不要,着急,不要紧张,去医院看遵医嘱治疗。然后自己再平常的时候注意锻炼和护理。可以时不时的做一下收缩运动,就是面对墙壁站着用手扶着墙保持平衡。然后再踮起双脚的脚尖再放下就是这样的反复练习或者是双手抱头蹲下再起来一天两次,每次一百下
    注意脚后跟疼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一下是不是鞋子的问题,平时的保健与护理只能起到缓解病痛的作用,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所以还是建议及时用,足跟gu坊世帖

    问题二:脚后跟疼痛是因为肾虚的情况引起的吗?1、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这属于是医学上所称的:跟痛症!
    2、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脚后跟痛。
    3、鞋子是引起脚后跟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
    4、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
    如果是因为刚换了新鞋不适应或者是过度运动或者行走,导致脚部疲劳而产生的暂时性脚后跟痛症状,解决方法: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半小时,然后 *** 疼痛处。如果症状没有缓解,且连续3天以上,可考虑是足底筋膜发炎引起的跟痛症,必须用药治疗。
    对于脚后跟疼最好的治疗方法建议是中药敷贴『足跟骨方世医贴』治疗。外用药的优势在于直接贴服病灶,病灶部位直接给药,药力作用直接,没有损失,见效快。

    问题三:脚后跟疼痛是因为肾虚吗?中医解析足跟痛病因:足跟痛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西医解析足跟痛病因: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根据中医的解释:肝肾阴虚可能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引起脚后跟疼痛。但是不是所有的脚后跟痛都是肝肾阴虚引起的,有可能因为运动过度或者外伤,体重加重等原因引起脚后跟筋膜受损发炎疼痛,可以外用中药**足跟方世tie**,

    问题四:脚后跟疼痛是因为肾虚导致的吗脚后跟疼也叫做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造成的原因有多种。1、足跟骨骨质增生引起的脚后跟疼。通过检查可以看到根骨的跟腱和跖腱膜附着部位有大小不一的增生,也可以说是长了骨刺。隆起的骨刺更容易让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了无菌性炎症,造成疼痛。2、足底跖腱膜炎导致的脚后跟疼。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解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行走和过度负重都会造成它的劳损,导致疼痛。3、足底脂肪垫萎缩造成的脚后跟疼。这种原因的脚后跟疼多是老年人,年老的时候足底的脂肪垫会萎缩,导致它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功能下降,结果是脚部容易收到损伤出现疼痛。4、韧带发炎引起脚后跟疼。脚底的韧带连接着根骨的底端,如果发炎的话脚底走起来就会痛。5、外部原因的脚后跟疼。其实鞋子是经常造成脚后跟疼的原因,鞋子的设计合不合理、受力能不能均匀可以影响很大。但是有的制造商在鞋子上偷工减料或者是贪便宜购买质量差的鞋子,都很容易引起脚后跟痛。平时注意休息,别着凉。用,足跟医世方tie。

    问题五:一般脚后跟疼痛的情况是因为肾虚引起的吗你好:
    脚后跟疼,中医理论称之为肾虚,多由于身体虚弱而引起的,建议你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症状会逐渐消失。Dh

    问题六:脚后跟疼痛是因为肾虚吗,咋会事呢脚后跟疼痛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跟骨骨刺引发的疼痛,在中老年人很常见,为什么会引起这种疾病?我们该如何预防呢?跟骨是人体行动、负重与地面的着力点,所以相对容易发生骨质增生。脚跟疼痛一般情况下不是由跟骨骨刺本身引起,而主要是由附着在跟骨下的腱膜发生炎症所致。另外当长时间站立、行走时,脚跟挤压骨刺, *** 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也可能引起疼痛。
    您好,引起脚跟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围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8)跟骨结核、肿瘤等也有的患者说我就是不想去医院才来提问的,那么我感觉你的脚后跟疼是韧带发炎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就大概理解为有炎症了。所以你要消除炎症,但为了保险起见,万一是骨刺呢,还是建议你用中药外敷比较保险,这样既可以消除炎症,就算是骨刺贴在脚处也能治。口服药骨刺就不能治疗了。外敷中药可以用下{足跟骨方世医tie},这个药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以及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如何预防和减轻脚跟疼1、休息。疼痛时减少站立或行走时间有利于足跟部软组织炎症的恢复;2、减肥。过于肥胖的人适当减肥可以减轻足跟的负重。

  • 半夏
    回复
    2024-02-12 17:17:15

    病情分析:导致生完孩子之后怕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在月子期间受凉落下的月子病,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低血压病等,都可以导致生完宝宝之后怕冷。再者如果在怀孕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消耗阳气过多,导致肾阳虚的话,也会出现生完孩子怕冷的现象。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去接受对症调理治疗。比如说有肾阳虚的话,可以服用金贵肾气丸,或者是补中益气丸进行调理。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12 16:16:05

    脚后跟疼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可能会遇到有脚后跟疼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可能是因为一下子走路太多或是用脚过度,也有可能是穿了一双不合适的鞋子或是其他的一些原因,那么脚后跟疼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脚后跟疼怎么办
    1、如果过度的运动或是经常走路引起的疼痛,可以用热水泡脚,并且对进行一定的脚按摩就可以缓解疼痛,还有就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同时如果疼痛持续要多休息、减少负重运动,否则会加重。还有就是如果你是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就是需要及时冷敷,保护身体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如果是受伤后48小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热敷,有效地缓解疲劳,促进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
    2.如果你的脚疼是因为鞋子的问题,那么我就建议你换一双合适的鞋或鞋垫,很多人为了自己看起来高一些,会在脚下垫一个很高增高鞋垫之类的,女性可能就会穿上好高的高跟鞋,或是穿了一双漂亮但是不合身的鞋,记得不要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合不合脚,穿上才知道。脚后跟疼痛,建议穿运动鞋或坡跟鞋,让你脚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3、如果你的脚后跟疼,是和自己有风湿或关节炎的症状有关的话,就要进行一些祛风除湿、活血镇痛,用一些适合的中药浸泡或外敷,因为足跟痛也是会和外感风寒有关的。
    4、脚后跟疼,也有可能是你肾虚了,肾虚也是会造成脚后跟疼的,你需要留意,也要补补肾。肾阳虚可能就是腰痛发凉手脚冰凉,肾阴虚基本的表现就是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手心发热爱出汗,你可以根据相应的症状可以找中医对症下药。
    脚后跟疼怎么办?通过上面的讨论学习,相信你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得找出疼的原因,对症下药,根据具体的原因,具体解决,如果找不出是什么原因,建议就是去医院寻找医生治疗。

肾阳虚引起的黑眼圈怎么治

肾阳虚引起胃动力不足如何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