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心肾不交怎么引起的

时间: 阅读:10556
心肾不交怎么引起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5-03 17:42:12

心肾不交可能是性生活次数比较多所引起,另外跟工作压力过大或者是经常性熬夜加班也有关系,都有可能会引起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主要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多梦,脾气也会变得比较暴躁,对于症状特别严重的,有可能还会出现遗精现象,是需要通过口服补肾药物来治疗,同时还需要控制好过性生活的次数。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2-12 20:20:36


  • 半夏
    回复
    2024-02-12 20:20:36

    你好,考虑是睡眠时间不足引起的,由于晚上太劳累引起,睡眠的治疗不好,做梦、打呼噜等引起的。这样的病症一般是由于心脾虚弱,心肾不交的原因引起的。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保养。可以用中药养血安神,健脾宁心。用:养血安神片,归脾丸,安神补脑液,刺五加口服液都是可以的。注意饮食清淡一些

  • 空青
    回复
    2024-02-12 20:20:36

    问题一:心肾不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因包括,久病,思考太多,抑郁,房事不节。中医的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火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济。如果思虑过度,或者心情抑郁,心火亢盛,就会心神不宁。向下损耗肾水,失阴液濡养,或者过于用肾,则腰酸,头晕,健忘(髓脑由肾来补养)。且肾阴不足,肾阳相对偏亢(在中医,每个脏腑都有阴和阳,理想状态是两者平衡),因此就会觉得手心热,咽干口燥,舌红等假(虚)热的表现。

    问题二:中医里的心肾不交究竟是什么意思?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就是指:症状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产生的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阴阳之平衡。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水不得上济,火不得下降,心肾无以交通,故心烦不寐;盗汗、咽干、舌红、脉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均为肾精亏损之象。
    中医对这种失眠患者所采用的办法是:交通心肾。如中成药和颜坤泰胶囊以熟地黄和黄连为主要成分,方中黄连清心降火,清心除烦,与熟地黄配伍,以引火归元,共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功效。
    对心肾不交的失眠解决的根本办法应该是:严格遵循中医理论,以调理为主,也就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阴阳之平衡”。也就是说,通过滋补营养神经系统,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解功能,使得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性得以恢复正常,使得虚弱的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恢复调理功能。

    问题三:中医说的心肾不交是什么意思中医名词。心肾不交证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 *** 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

    问题四:心肾不交是怎么引起的你可以看看黄帝内经

    问题五:心肾不交怎么办?心肾不交主要原因如下:1.久病伤阴。2.房事不节。3.思虑太过,情致郁而化火。4.外感热病,心火独亢。舒心堂的交泰丸不错,是个不错的的选择

  • 冉冉云
    回复
    2024-02-12 19:19:26

    中医辩证会把我们失眠的原因进行细分,会通过脏腑、气血方面寻找原因。比如先人早就提出过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心肾不交是什么意思呢?中医理论认为心为火脏,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火,比如我们的舌尖代表心,舌尖红就代表心火偏旺,心属阳脏,肾是水脏,肾水必须上蒸与心火相交,这样才能保证中医上提到的阴平阳秘,水火既济。如果心火过旺,比如我们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每日接受的信息太多,很容易思虑和欲望过多,从而心阳亢盛导致心火过旺;另外,如果肾水过寒,也就是肾阳不足,会导致肾水不能上蒸,肾阳不足与年龄因素、熬夜贪凉、日夜操劳、房劳过度有关。这样,心火过旺和肾阳虚都会引起心肾不交,从而引起失眠。

    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可以点一下关注,谢谢。

心肾不交引起的耳鸣怎么治疗

心血不足怎么引起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