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湿热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熬夜或者饮食不当所引起,也有可能是不良的环境所造成,另外感受外邪也有可能会导致阴虚湿热。
阴虚湿热有可能会出现失眠盗汗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的现象,并且会伴随眼睛干涩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
什么是湿热?
湿热,就是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者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舌苔偏黄腻,脉象偏于滑、濡为表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湿热的形成,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因有坐卧湿地,压力过大,过食香浓,嗜食肥甘,烟酒无度,环境污染,湿热病邪侵犯人体等因素;内因则是脾胃运化功能呆滞,容易导致内湿留困。
当外部因素与人体内部环境相互感应,一拍而合,就容易出现湿热。
身患“湿热”的人,就如同处于雾蒙蒙的“气温高、湿度高、雨量大、日温差小、无风或少风”的既湿又热环境中一样,人非常不畅快,会表现为头身重痛,胸闷脘痞,腹胀,恶心欲呕,舌苔厚腻(白腻或者黄腻)等一系列症状。
为何湿热难解?
湿热这一类疾病,有着病情缠绵难愈,病情长的特点。
为什么这类疾病缠绵难愈呢?
这是因为,湿与郁热本身是一对矛盾体,若你只用“清热”,那么或许热会轻一些,“湿”反而会更重;若你只知祛湿,郁热没有了“湿的制约”,就可能亢盛起来了。
湿热就像一对跷跷板,“湿”与“热”各坐一边,你按住左边,右边就弹起来,你压了右边,左边就翘上去,治疗上容易顾此失彼。
所以,这时无论你只是“清热”还是仅仅“祛湿”都不太好使。
而且,热为阳邪,易伤阴液,导致湿热化燥伤阴,入血动血,进而导致气随血脱;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阳受损。所以,罹患湿热的患者,常伴有脾胃虚损,血气不足,这又使得病情更加缠绵。
“湿热分解,湿去热孤”是化解湿热的经典思路
撰写《温病条辨》吴鞠通很早就发现面对“湿热”,“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面对这个问题,明清医家进行了长期的 探索 ,最终,他们 探索 出了一套办法,这就是“湿热分解,湿去热孤”。
何为“湿去热孤”?
就是分解湿热,先把湿去了,那么热也会慢慢消退,所以,先祛湿,再清热,便成了治疗这类疾患的主要办法之一。
湿本身不是人正常的身体津液,它的本质是“浑浊之水,坏水”,它的存在阻碍了人体正常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气津循行受阻,导致“郁而发热”,所以,面对湿热,若患者没有高热,则当先祛湿。
用一个类似的比喻就是,点燃油灯后,油越多,灯火越旺,等你把油一抽走后,油去灯灭。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是这样解释的 “热得湿而愈炽,湿热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因此,治疗湿热之病,当以分解湿热为宜,常选用渗利之品通阳化湿,使湿去热孤则热势自愈。
如何将“湿去热孤”思路落地?
有一个方子,最能体现这种思想,此方没有一味清热药物,却是治疗温邪夹湿、湿重于热,邪滞三焦、尚在气分、未传营分之证的经典,通过它可以窥到“湿去热孤”法的妙处。
它就是藿朴夏苓汤。
它对应的症候群,最典型的特征是:
舌苔白腻,脉濡缓,口不渴,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身热不扬,午后发热,需和阴虚内热鉴别,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而且有五心烦热之感,和温湿邪滞留三焦导致的“午后热甚”是不同的。
既然是温湿之邪滞留于三焦,那么,除了上面所说的主症外,还可能出现下面一些症状:
上焦的症状:头痛头昏、头重如裹;
中焦的症状:胸闷呕恶;
下焦的症状:大便黏腻、溏泻不爽。
既然是温湿之邪留滞于三焦,那么就要用“分利上中下三焦湿邪,芳香化湿”之法。
所以,藿朴夏苓汤中有三个君药,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体”。
这三个君药分别是杏仁、白豆蔻、薏苡仁。
杏仁宣通肺气,再得藿香、豆豉芳香化湿之物,以疏表湿,宣开上焦。
白蔻仁芳香苦辛,和畅中焦、宣通脾胃,又添半夏、厚朴,可燥湿运脾,使脾健以运化水湿而不为湿困。
薏苡仁渗利下焦,辅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如此,水道畅通,湿有去路。
此方芳化宣上、苦温畅中、淡渗渗下,不用一味清热之品,将湿邪恭请出局后,热势自挫。
此方将“湿去热孤”的思想落到了实处,可堪反复玩味。
祛除湿热,还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面对湿热,温病派和伤寒派都各有自己的用药特点。温病派,喜欢加用芳香温化之品,用透法,常用藿香,佩兰,白蔻仁,草果,苍术等等,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非芳不达之说。而伤寒派喜欢用通调“三焦水道”之品,例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就是用生姜促进胃气内生;麻黄,石膏,白术促进肌部回流,推动湿邪经心下→小肠→膀胱这样的通路被祛除。
此外,清代温病学家,《温热论》的作者,叶天士也有自己化解湿热的思路,即“通阳”之法。
叶天士指出 “湿胜则阳微”,意思是指湿邪泛滥,阳气就会虚弱 , 但是,这儿有一个由困阳到耗阳的过程 ,也就是说,初期,“阳气不减”,只是被“困”住了,后期,阳气不仅被困,还会因为“消耗”,而变得虚弱。
但是,根本原因是“困”,而不是“阳虚”,这时一味补阳,是没有用处的。
关键还是要通,让气机通畅起来,阳不受困,如此“耗阳”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而通阳的关键是,一个是调畅气机,要调畅气机,可以用香薷、 藿香 、 薄荷、 大豆黄卷、佩兰等透发肌表,亦可加桔梗,紫苏叶,白芷等宣肺行气。另外一个关键则是“导湿邪外出”了。
所谓“导湿邪外出”,最快的办法就是利小便,所以说 “通阳不在温 , 而在利小便” 。利小便常用的中药有,茯苓、 猪苓、 通草 、 薏苡仁、 大腹皮、泽泻等等,但是,不可为利小便而利小便,利小便的目的是,小便通畅 、 气机得通,所以应点到为止。
有时,患者又有伤津又有湿邪,两者其实不矛盾,因为有坏水(湿浊)的存在,好水(津液)就难以畅行。所以,祛湿的同时,可以加一些芦根 、 白茅根等等,生津利尿,而不助湿。
不过,殊途同归,无论上述几种思路,无论“湿去热孤”,“疏通三焦”法,“透法”,其本质的本质都是让“湿邪有出路”,而不是一味“祛湿或者清热”。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得透气,得通风,打开窗子让风吹,使气机流通起来,达到气通湿化的目的。
1 阴虚火旺是什么原因
阴虚火旺是因为阴虚导致的火旺,阴液不足、阴血不足,出现水不制火的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的脏器,导致阴虚火旺的原因以及症状各不相同,具体原因如下:
1?、如果是肾阴虚火旺,可能是房事不节、失眠或熬夜导致。
2、如果是肝阴虚火旺,可能是疲劳过度导致。
3、如果是心阴虚火旺,可能是失眠或熬夜导致。
4、如果是肺阴虚火旺,可能是外感热病导致,比如感冒、发烧以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肺结核等疾病,都会引起肺阴虚火旺。
5、如果是胃阴虚火旺,可能是进食刺激性食物导致,比如辣椒、葱、姜、蒜等。
2 阴虚火旺有什么症状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以心、肺、肝、肾的病证为主,主证多见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夜寐多梦,心悸,小便短赤等心火征象;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等肝火证候;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的肺火病症;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伴头昏,腰酸乏力等,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等肾火病状。
3 阴虚火旺怎么调理宜就诊中医,辨证施治。
1、如阴虚火旺偏于心火亢盛,可见口舌生疮,可加莲子心、竹叶、灯芯等调理。
2、若阴虚火旺偏于阴虚甚者,可加生地、麦冬、女贞子调理。
3、若阴虚火旺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太子参、或西洋参;若小便短赤不畅者,可加白茅根、车前草;兼胃阴虚者,加石斛、玉竹、荸荠汁;若失眠者,可加远志、合欢花调理治疗。
4 女性阴虚火旺湿热吃什么食补1、鸭肉鸭肉性质平和,滋味甜中带咸,有滋阴养胃的功效,而且在药书里面对鸭肉也有记载,认为常吃鸭肉可以滋补五脏六腑,缓解疲劳,降低体内的火气,民间也把鸭肉当做是滋补佳品,凡体内有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阴虚发热、大便干燥、水肿的人都适宜吃鸭肉。
2、枸杞枸杞是一种很常见的保健品,其主要功效为滋阴补肾,养肝明目,对于女性阴虚火旺出现的头晕、头痛、眼花、目眩、耳聋、耳鸣、腰酸软无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可以用枸杞泡水喝或是煲汤服用起到相应疗效。
3、银耳中医认为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等功效,女性阴虚火旺湿热的情况下,可以服用银耳滋阴清热,缓解不适,同时吃银耳还可润肠、益胃、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一举多得。如家中有百合、莲子的话,可以搭配银耳一起煲汤,其百合莲子银耳汤滋阴效果更好,调理作用更显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