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输液大概在5到7天左右可以恢复,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输液的时间会延长。
痢疾主要是由于痔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腹泻,严重的时候还会有脓血便。需要通过静脉输液促进炎症的消退,抑制细菌的滋生,还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饮食。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腹泻”的问题。
腹泻是指正常的排便习惯有了改变。
……
4)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
复方苯乙哌啶:每次1片,每日2--3次;有止痛止泻作用。大便次数不多者,开始可1片,每日3次服用,好转后可每天服1--2片,早晚各1片;大便次数正常后可停服。
2.
改善肠黏膜功能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2--3粒,每日3次,4周可为1疗程。该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有保护及促进肠粘膜修复功能,治疗急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症。
3.
调节肠道菌群
可试服乳酸菌素片、丽珠肠乐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腹泻。
4.
炒盐局部热敷
用粗盐500克。炒热,装入布袋中热敷腹部,每日1次,10次1疗程。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受凉腹泻者。对治疗腹部受凉不适、腹胀、腹泻,调整肠道功能有效。在天气转凉后可试用。
5.
中药治疗
可选用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等,脾胃虚寒者可用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可短期服用,腹泻好转后,可服用人参健脾丸调理肠胃。
……
8)注意事项
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大多是因为细菌感染,好发于夏秋二季。急性腹泻除了治疗很重要,事后的饮食护理也不可缺少。
急性腹泻的饮食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
清淡流质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期宜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3.
须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
饮食有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5.
补充维生素: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补充,如鲜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
6.
饮食须禁忌: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小儿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在夏季和秋季较为多发,具体表现为患儿腹痛程度从轻到重,腹泻且大便带粘液或脓血。家长需要学会小儿痢疾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痢疾的原因
小儿痢疾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肠道疾病。小儿痢疾的病原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能产生毒素,其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借助碱性环境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m;在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需要在100摄氏度环境下10分钟才能被杀死。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痢疾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有研究发现,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因此,家长需明确孩子患痢疾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又称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痢疾发病急,患儿症状重,而慢性痢疾病程超过两个月,常因营养不良引起。小儿痢疾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痢疾:患儿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频繁,每天约大便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患儿有恶心、呕吐和阵发性腹痛症状。压迫患儿腹部会有痛感。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非典型痢疾:患儿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患儿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由于其病症不明显,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儿慢性痢疾的症状,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小儿痢疾怎么办
由于小儿痢疾是由于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因此小儿痢疾主要以配合抗菌药治疗为主。
1、急性细菌性痢疾: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做好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可采用以下疗法:
抗菌疗法:自磺胺药及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该菌对磺胺类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多数已耐药(参见病原学)。
液体疗法:按患儿脱水程度,及时补充体液。
对症治疗:若患儿发热38.5℃以上给予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若患儿呕吐则给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0.3mg/(kg·次)。若患儿腹痛,轻者给颠茄或山莨菪碱(654-2)口服,重者给予山莨菪碱(654-2)肌注,1mg/(kg·次)。
一般疗法及饮食管理:患儿应卧床休息,因地制宜地进行胃肠道清毒、隔离。患儿应继续饮食,原来吃过的东西均能吃,呕吐严重者,可短时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2、迁延与慢性痢疾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液体疗法:痢疾腹泻迁延不愈常合并营养不良,伴有低钠、低钾,多呈低渗脱水,因此,要做血生化测定,根据水、电解质紊乱性质补液。
抗菌疗法:同急性痢疾,最好能培养出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反促使腹泻迁延不愈。
微生态疗法:此类病儿多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失衡,补充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的天然屏障促使疾病的康复。但要注意制剂的质量,没有足够数量的活菌制剂是无效的。
营养疗法:迁延与慢性痢疾常有营养障碍,因此禁食是有害的。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是疾病得以恢复的关键,要尽力供给热量。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水肿的消退、抗体的形成以及病灶的愈合。一般应不少于3g/(kg·d),逐步提高到4.5-5g/(kg·d)。另外应提供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输血或血浆。
对于痢疾患儿,家长应先带孩子到医院诊查,了解病情后再咨询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痢疾吃什么好
小儿肠胃功能较差,当患上痢疾后肠道功能受损严重,此时更加需要注重饮食调理。痢疾患儿的饮食应易消化、少刺激,家长还需要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和营养。
若孩子患急性痢疾,病发期家长应给予患儿流质食物,每2-3小时吃一次,宜选用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菜汤及含大量维生素C的鲜果汁等食物。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者,可饮一些盐开水或食盐苏打水饮料(食盐与苏打的比例为2:1),或加点糖,随时饮用,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若病情严重或呕吐剧烈,应给予适当静脉补液。
到了好转期,患儿大便次数减少,粪便中已无脓血,可采用无渣少油和富于营养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细面条等,烤面包、馒头、蛋糕、炒糊米汤、瘦肉汤和浓茶等对腹泻有收敛作用。酸牛奶不仅营养丰富,且因其含乳酸,能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生长和收敛伤口,故可食用。此时,甜食、豆类或豆制品、牛奶、汽水等仍应避免进食。
恢复期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质已接近正常,饮食上宜选用少油少渣软饭菜,如鸡蛋、嫩瘦肉、面条、肉粥和含纤维素少的蔬菜等,也宜吃生苹果泥,因苹果含有果胶,具有解毒、杀菌和止血的作用。
推荐几款治疗小儿痢疾的食疗方:
1、马齿苋煲粥:马齿苋100-120克,粳米50-100克,食盐少许。先将马齿苋洗净,切成小段,加粳米煮粥,服时加食盐少许调味。马齿苋有抑菌作用。
2、绿茶饮:小儿则减为10-15克。茶叶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3、山楂茶:取山楂30克、茶6克,用水煎服。
家长需要注意,尽管需要为痢疾患儿补充营养,但一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痢疾患儿消化功能减弱无法消化这些食物,进食后只会加重病情。因此,这类食物在恢复期前不能给孩子吃。
痢疾检查
由于痢疾属于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一般采用粪便检查法和血常规来确诊病情。除此之外,小儿痢疾还可以通过结肠镜和X线检查等检查确诊,这些检查一般用于慢性痢疾。
1、粪便检查:可以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和粪便细菌抗原检测、粪便镜检等检查。
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作培养时要采取新鲜脓血便,最好在床边即接种培养,若不能即时做,可将标本放入缓冲甘油盐水液中保存,尽快送细菌室培养。在用抗菌药治疗前采集粪便标本,可提高培养阳性率。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
粪便镜检:每一高倍镜视野脓细胞>15个并见有红细胞,门诊即可诊断菌痢并填报传染病卡片。
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2、血常规检查:小儿患急性痢疾时,体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而患慢性痢疾时则时常有轻度贫血。
3、PCR快速诊断:最近已研制出PCR快速诊断法,但需集中多份标本一起检查,尚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同时,家长可以自行检查孩子身体,若发现孩子在夏秋季节出现腹泻,伴有发热,粪便带粘液或脓血;又或者孩子曾接触过痢疾患者,都应考虑为孩子患痢疾。
痢疾预防
急性痢疾发病急病症重,给小儿带来极大痛苦;而慢性痢疾病程长,病情反复,也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为了避免孩子受到疾病困扰,家长应做好小儿痢疾的预防工作。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患儿常通过粪口传播染病,即进食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家长需注意给孩子准备的食物必须保证新鲜,不让孩子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
不要让孩子随意进食路边摊档的小吃和饮料,这些食物裸露在充满灰尘和细菌的环境下,极不卫生,进食后容易导致孩子感染病毒。若孩子喜欢吃冷饮,家长可以选择有品牌保障的产品给孩子食用。
警惕病从口入。孩子的手常常四处摸,上面沾满细菌,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便后饭前要彻底清洗双手,并督促孩子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注意让孩子和痢疾病人隔离。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有时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大便的性状,未能及早发现,往往成为传染的来源。还须注意对痢疾患儿的粪便消毒,患儿大便后家长要用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便池,不能让孩子随地大小便。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痢疾杆菌种类过多,目前仍无法研制出有效的痢疾疫苗。因此,家长应上述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孩子感染痢疾。
病情分析:
您好,痢疾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痢疾杆菌感染容易引起一般治疗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能够治愈,现在你已经明显好转
指导意见:
建议可以去学校,需要继续服用抗菌优消炎治疗,注意饮食规律,吃好熊爱华的食物,不要吃辛辣油腻冷凉的食物,最近不要喝牛奶就可以了,祝您健康。
痢疾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腹痛、腹泻,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同时,内毒素还可以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引起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毒性痢疾还有高热、惊厥、嗜睡、昏迷的表现;根据临床表现,痢疾还可以分成两大类,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也可以分为轻型、普通型和中毒型痢疾,而慢性细菌性痢疾可以分为隐匿型、迁延型和慢性急性发作三种类型;轻型的痢疾发热症状相对较轻,腹泻程度也较轻,可能以黏液便为主,血便不太明显,而普通型的痢疾,发热症状相对较重,会有胃寒、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的症状,黏液脓血便也要重一些,腹泻次数可能在十多次以上,里急后重的感觉会明显一些;而中毒性痢疾起病特别急,患者会突发高热、反复的抽搐、惊厥,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还会四肢苍白、精神萎靡;病程超过两个月的痢疾称为慢性痢疾,隐匿型痢疾很快能自己缓解,迁延型痢疾,腹痛腹泻会反复发作,而慢性痢疾的急性发作,通常在在治愈后会留有一些胃肠道的慢性疾病,一旦有饮食不当或着凉的诱因,慢性痢疾就会急性发作;通常,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到5次,可有正常便、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